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中苯环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方法.这些化合物包括黄酮、黄烷酮、黄酮醇、黄烷酮醇、黄酮甙、黄烷、异黄酮和异黄烷酮等.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5种2-取代苯基-1,2-二氢-3-哒嗪酮-6-葡萄糖苷的1H NMR和IR谱的分析,确证其糖苷键为β-构型,用1H-1H COSY技术对它们的1H谱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946年E、M、Purcell[1]在Harvard和F、Bloch[2]在Stanford几乎同时用不同方法独立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即NMR)现象。最初,NMR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原子核的磁矩,并可提高测量精度。虞福春和W.G.Proctor曾进行了大量的原子核磁矩测量[3,4,5,6,7,8]。五十多年来,NMP波谱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1952年Purcell和Bloch因发现核磁共振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虞福春教授首先发现了化学位移并首先发现了自旋耦合分裂,为核磁共振的发展作了具有重要里程碑的奠基贡献。虞福春到斯坦福大学任F.Bloch教授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4种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的1H NMR谱,它们是1-三甲基硅氧基-1-芳基(叔丁基)-2-唑基乙烷(1:1,2,4-三唑;2:咪唑;3:苯并三唑;4:苯并咪唑).芳基对Me3SiO的化学位移影响很小,而不同唑基屏蔽作用的差异影响Me3SiO的化学位移,其影响的次序为:
此结果得到了分子力学计算的证实.
化合物1中1位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δH)与芳基对位取代基的取代基常数σp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邻巯基氧化吡啶双齿配位的钴化合物的1H 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种单核钴化合物Co(mpo)3·CH3CN(Ⅰ),CO(mpo)2PBu3(D),Co(mpo)2Py(Ⅲ)和Co(mpo)2Py2(Ⅳ)的1H NMR作了研究,讨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与磁性及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确认化合物(Ⅱ)在DMSO溶液中被解离为Co(mpo)2和PBu3,而其它三种化合物仍保留着固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个酚类化合物1H NMR谱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后,使对位芳氢化学位移值向高场变化的幅度大于邻位,其差值约为0.1ppm-0.3ppm.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50个膦胂叶立德结构的1H NMR谱进行解析,讨论并研究了1H NMR谱与它们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一系列光学纯5-冰片氧基-3,4-二取代-2(5H)-呋喃酮的1H NMR和13C NMR化学位移数据,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结构及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丙酮肟在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苯和甲苯溶剂中随丙酮肟摩尔浓度变化的1H NMR谱,观察到在氯代甲烷溶剂中,丙酮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氯代甲烷的质子共振峰随丙同肟摩尔浓度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羟基共振峰却逐渐移向低场。其两个甲基表现为单峰。在芳烃溶剂中,丙酮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芳烃质子共振峰随丙酮肟摩尔浓度增加逐渐移向低场,且两个甲基表现为双峰,得到了所有化学位移与丙酮肟摩尔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稀土离子与三脚架配体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N-(2-吡啶亚甲基)胺(L)和安替吡啉(L′)形成的二元稀土及三元稀土固体配合物的制备. 配合物在不同溶液中的1H NMR,并结合配合物晶体结构、IR及电荷布居计算,探讨了配体在溶液中的配位形式.在CH\-3CN中,配体L以四齿配位,L′用羰基氧
配位,稀土离子在二元与三元配合物中的配位数分别为10和7.在三元配合物中,由于三个L′的空间位阻作用,将阴离子与溶剂分子排斥出稀土离子的配位层.在DMSO中,由于强极性的溶剂分子参与Ln3+的配位竞争,配合物发生了解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