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2
主要从事用热扩散方法富集铀^235的工作。1936年,他和库尔恰托夫K^19一起发明了一种保护舰艇不受磁性水雷攻击的装置,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他是俄国核潜艇之父,并于1960年担任前苏联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5-1986年间担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本邮票的画面背景是核动力“北极号”破冰船。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7-177
儒可夫斯基是俄国航空空气动力学奠基人。1940年他发现产生飞机机翼举力的原因,机翼举力和速度环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是设计机翼剖面的理论基础。出于对国防工业的重视,航空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1918年,根据儒可夫斯基的建议,苏联成立“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由他出任所长。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
白令生于贫困之家,早年即开始了海上生活。刚满20岁时,他就离开家乡去东印度群岛远航。1703年应征参加了当时正在彼得大帝统率下迅速发展的俄国海军。彼得大帝一心想把俄国在西伯利亚新征服的广阔地盘绘成地图,他把这件事交给了白令,1725年白令从陆路横穿西伯利亚到达了远东的堪察加半岛,并第一次把它画在地图上。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一个林业官员的儿子,善于独立思考。16岁去莫斯科学习,后来任中学教员。由于他的天才和研究能力引人注目,俄国物理化学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他研究建造了一艘外壳可调节的全金属飞艇,为此他还建造了俄国第一个风洞,研究空气摩擦和表面积对流过流线体的气流的影响。1895年出版《关于地球与天空的梦想》。1896年开始写他最重要的论文《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论述航天飞行中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3
卡皮察是俄国沙皇将军的儿子,1919年毕业于圣彼德堡工学院。1921年赴英国,工作于卢瑟福啪实验室,在产生瞬时强磁场方面居领先地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他回前苏联后,便没有返回英国。卡皮察最有名的工作与温度极低的液态氦有关。这是一个首先由卡麦林一翁纳斯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0
瓦维诺夫(N)是鞋厂主的儿子,毕业于莫斯科农学院,1913年去英国在贝特森手下作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返回俄国。他从事植物免疫力的研究,并用进化论加以解释。他试图通过精心杂交的办法培养出具有各种理想的粮食品种。他运用了孟德尔的遗传学法则。尽管瓦维诺夫(N)曾赞扬过李森科早期的工作,但李森科并不领情反而对他坚持孟德尔学说横加谴责。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8
萨哈诺夫是物理学家之子。青年时代就显露出非凡的科学才华,26岁得博士学位,32岁直接选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多次获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3次评为劳动英雄。他从事氢弹的研究工作,被称为俄国氢弹之父。他反对进行大气核实验,大声疾呼核裁军;竭力鼓吹公民自由、体制改革以及与非共产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样,他成了前苏联国内最有影响和最为大胆的、持不同政见者。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波波夫是神父的儿子,他曾打算作教士,但后转学数学。1883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同马可尼一样,波波夫也认识到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重要性,并比马可尼啪早一年开始研究远距离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他是第一个采用天线的人,1897年,他已能将信号从船上传送到三英里远的岸上。在以后几年里,波波夫设法说服了俄国海军,开始在船上装置无线电设备。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0-30
卡尔文是俄国移民的儿子,毕业于密执安矿业学院,1935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从此留在该校。他对确定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学细节发生了兴趣。借助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把它与水化合,从而形成淀粉,并将分子氧放入空气。由于光合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因此几乎不可能确定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学细节。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1
罗蒙诺索夫是一个富裕渔民的儿子。他17岁时去到莫斯科,冒充贵族的儿子被获准上了学。以后又送到德国的马尔堡大学(当时的俄国还没有化学方面的高等教育)。1745年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他发表了反燃素的观点,同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些重要问题方面走在拉瓦锡的前面。他支持朗福德关于热是一种运动形式的理论,还支持光的波动理论。他是第一个记录下水银凝结现象的人(俄国零下40度的一个严冬)。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N)1955年毕业于珀杜大学航空技术专业。1962年9月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3月16日与斯科特合乘“双子星座”8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第四圈时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会合,完成飞船太空对接任务。1969年7月16-24日,他作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与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和指挥舱驾驶员柯林斯完成人类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7
赖尔是内科医生的儿子,二战后在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任研究员,研究射电天文学。当时编的射电源表,最新的一份是“剑桥第三(射电源)表”,对发现类星体至关重要,所以人们最初发现的那些类星体命名时都冠以“3C”字样,意为“剑桥第三表”。他为了提高射电望远镜“观看”射电源的灵敏和精确程度,设计了一套被称为“孔径综合”的系统。他利用两台射电望远镜,并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米丘林是俄国园艺大师。他一生与果树为伴,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神奇地创造了300多个果树新品种。他从植物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相统一的原理出发,提出了关于动摇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和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沙皇统治时期,他曾受到种种摧残。1917年后,他得到解放,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塔姆是一个工程师的儿子,1918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在爱丁堡学习。回到俄国后,于1929年提出固体物理学中的声子概念。声子就是晶格振动的能量子,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电子与声子的相互作用来描述,从而用场论的方法处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1937年与弗兰克一起对切伦科夫辐射现象(高速带电粒子在通过透明物质时发出蓝光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因此使他与切伦科夫、弗兰克3人共享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舍勒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药剂师的学徒,开始学习和研究化学。1770年在乌普萨拉做药剂师。1775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舍勒发现的有机和无机物不下3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和氯。他在1773年以前,研究了燃烧现象,分离出了氧气(当时他称为“火空气”),并于1775年底写成《论空气与火》一书。他还证明“火空气”存在于空气中。1772年舍勒曾研究氮气,他用硫黄与铁粉的混合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当时他称为“浊气”或“乏空气”。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1774年他对软锰矿做了多种实验并确定它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将这种金属定名为锰。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埃克特于1941—1946年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在该校结识了莫奇利,他们一起设计了最早的电子计算机——1946年的“埃尼亚克”(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和1951年的“尤尼瓦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这两台计算机很快就被淘汰了,但它们引起了一场技术变革;这场变革的速度很可能是以往所有技术变革都无法相比的,使得世界变得不可复识。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先世是贵族。幼年贫贱,学无常师,做过小吏。年50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与门人周游卫、陈、蔡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整理《诗》、《书》等典籍,删定《春秋》。传弟子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忠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6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省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881年夏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中北京至张家口段)。在修建中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工程数量,并利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工期。特别是筑造山海关内外铁路时,英、德两国工程师都无法解决的滦河大铁桥工程难题,让詹天佑给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7
兹沃尔金是现代电视之父,他是俄国人于1919年移居美国。1923年提出光电摄像管专利申请。次年他又提出了显像管即电视接收管的专利申请。这两项发明首次形成了全电子电视系统。而过去所有的系统都是机电的。1929年他的改进装置演示后,给美国无线电公司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兹沃尔金的电视装置推动了现代电视的发展。光电摄像管虽然最终被正析摄像管和超正析摄像管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55
费米192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玻恩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由于他在中子方面、尤其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个月后,便使迈特纳悟出了“裂变”这个概念)。在1925-1926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叫各自导出量子统计中的“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