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莹莹 《大自然》2012,(5):12-13
互花米草(Spartzhaa/ternnilora)为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庞大,地下茎发达:茎秆冉立粗壮;茎节具叶鞘,叶腋有腋芽;叶长披针状,互生,具盐腺;花期为7~10月,圆锥花序,两性花,呈白色羽毛状;颖果;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种子数量巨大,每个花序的种子数可达133~636粒。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的耐盐力,最适生长盐度为1%~2%,最高可耐受6%的盐度。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化感作用在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红树植物竞争关系中的影响,本研究以萝卜为受体,用培养皿法比较互花米草与3种本地红树植物叶片化感潜力大小。结果表明:各植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不同检测指标的化感效应不一致。木榄浸提液在0.2g·mL-1浓度下对萝卜种子萌发抑制率达最大值34.3%,但并不显著,而互花米草的高浓度浸提液均明显抑制萝卜种子萌发,且高于其他2种红树植物。4种植物浸提液对萝卜根长生长均在高浓度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浸提液浓度为0.2g·mL-1时,桐花树对萝卜幼苗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达最大76.4%,而对幼苗苗高则普遍表现为化感促进效应。在萝卜幼苗鲜质量方面,互花米草和秋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木榄和桐花树的化感效应表现出"高抑低促"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苏北盐沼芦苇替代互花米草的化感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凋落物为实验材料,采用溶液浸提法和厌氧腐解法,获得水提物和腐解产物两种母液,并将每种母液分别稀释为50%母液和25%母液.试验中以母液、50%母液和25%母液这3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处理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子和刚刚萌发的米草幼苗以及米草滩涂中特有的被孢霉属米草益生菌(Mortierella sp.),考察其对米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菌落生长的影响.在种子萌发试验中,对照组萌发率为36%,种子发芽速度指数为1 667;而水提物处理组依照浓度从高到低的次序萌发率依次为23%、24%和34%,发芽速度指数依次为1 184、1 037和1 328.芦苇水提物能够降低米草种子萌发率并减缓其萌发速度.并且高浓度的溶液与低浓度溶液相比,抑制效果更明显.腐解产物处理组萌发率依次为29%、29%和35%,发芽速度指数为884、980和1 272,米草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速度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尤其是在高浓度的处理液中.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处理液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在幼苗生长试验中,以化感作用效应RI(response index)为指标考察了水提物和腐解产物对于米草幼苗生长的影响.水提物处理组中,处理液对米草幼苗和幼根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腐解产物处理组对米草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幼根长度的化感作用效应为-0.84,-0.30和0.27,说明腐解产物溶液对于米草幼根的生长有着明显的高抑低促的现象.在对米草益生菌的实验中,对照组菌落直径为3.75 cm,水提物处理组按浓度从大到小菌落直径分别为3.05 cm、2.90 cm和3.31 cm,腐解产物处理组菌落直径依次为3.57 cm、3.25 cm和3.20 cm.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水提物和腐解产物对米草益生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在所选的浓度区间之内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无人机巡视、卫星遥感图像分析及沿海岸地面调查等方式,研究了2017年厦门滨海湿地红树林资源及互花米草的入侵情况。结果表明:1)厦门湾共有真红树林植物5科7属7种,分别为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其中秋茄和白骨壤为优势种; 2)厦门红树植物分布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和翔安5个行政区,面积共76. 1 hm2,其中翔安区下潭尾站位的红树林面积最大(50. 4 hm2),占厦门红树林总面积的66. 33%,目前厦门红树植物的人工恢复与重建以秋茄纯林,以及秋茄和无瓣海桑混交种植为主; 3)厦门互花米草入侵面积约69. 7 hm2,81. 42%分布在翔安区大嶝大桥两侧和九溪河口海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关于厦门红树林恢复重建与互花米草控制的两点建议:1)在加强白骨壤苗种繁育技术及红树幼苗藤壶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大力种植本地种秋茄和白骨壤,以生态方法控制互花米草的蔓延; 2)加强对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种植地点、种植时间和种植数量等信息的登记制度,建立一定的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物理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2005-2006年期间,本项研究在崇明东滩互花米草入侵区进行翻耕、人工碎根、割除和生物替代的物理控制实验,以期寻求控制互花米草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翻耕处理后第一个生长季末期,互花米草植株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对照,而不同翻耕深度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第二年生长季,互花米草基本恢复到对照样地的水平,至生长季末期各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碎根处理后的第一个生长季, 不同深度处理都显著抑制了互花米草的生长,其抑制作用随处理深度增加而提高;但经过两个生长季后,互花米草基本恢复到与对照相同的水平.在第一个生长季, 割除处理显著抑制了互花米草的生长;在第二个生长季末期,互花米草的生长得到一定恢复,只有6-9月割除处理显著降低了互花米草的生长.综合两个生长季末期互花米草生长调查结果,8月割除处理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最大.生物替代处理实验中移栽的芦苇保持了较高的存活率, 在第一个生长季,芦苇存活率最大值出现在处理深度为40 cm的样地;在第二个生长季,移栽芦苇的平均成活率仍维持在53.7%,植株高度和结穗率也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利用以上物理控制技术治理互花米草, 必须充分考虑物理防治的频度、强度和季节等因素,才能有效发挥其物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互花米草是我国滨海盐沼湿地中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可对盐沼土壤的元素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互花米草分布区为研究对象,沿垂直于潮沟方向选择连续带状互花米草区(CR)、斑块状互花米草区(P)、斑块间裸滩(BL)以及互花米草与盐地碱蓬交错区(MZ)样地,分别分层采集土壤剖面样品,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 w 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及深层(>20~100cm) 土壤 w(D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68~112.17与4.27~94.28mg·kg-1;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w(DOC) (P<0.05),土壤 w(DOC)沿互花米草扩散方向逐渐降低. 除斑块状互花米草区外,土壤 w(DOC)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表 层 土 壤 w(DOC) 与 土 壤 有 机 碳 即 w(SOC) (P<0.05) 以 及 w(黏 粒) (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H 呈负相关关系(P<0.01). 多元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 DOC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呈现不同的作用关系,说明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滨海盐沼土壤 DOC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缨丹(Lantana camara)是马鞭草科中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植物,为了明确马缨丹对入侵地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马缨丹叶片及根系水浸液对绿豆(Vigna radiat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缨丹不同部位及不同浓度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化感效应不同,马缨丹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2mg/mL)轻微促进、中高质量浓度(20,50,100和200mg/mL)较强烈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不同作物对马缨丹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油菜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反应最为敏感,水稻最不敏感.本研究为提高农作物在受马缨丹入侵田地的生长竞争力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续断菊(Sonchus asper)丙酮浸提液对棉红腐病菌(Moni liacinerea)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续断菊水浸提液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早熟禾(Poa annua)3种草坪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续断菊植株丙酮浸...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水浸提法提取入侵植物大狼把草茎叶化感物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狼把草茎叶水浸液对大麦和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大麦种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除50g/L浸提液外,其余处理对大麦和小麦苗高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浸提液对2种作物根的分化均有一定抑制性,其中,对小麦根的分化抑制作用较大.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小麦及大麦化感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抑制作用,对大麦的抑制力大于小麦.  相似文献   

11.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小花山桃草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出液对矮牵牛、狗尾草和牛筋草3种杂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小花山桃草是否存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①小花山桃草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水浸出液对供试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矮牵牛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②所有的水浸出液对发芽势的影响比对发芽率的影响显著;③不同器官的水浸出液抑制强度大小依次为地上器官>地下器官;④同一器官不同浓度的抑制强度不同,其趋势为高浓度>低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 320.79 hm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 273.89 hm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 317.06 hm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莆田互花米草入侵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2月对莆田市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现状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仙游县枫亭镇、涵江区三江口镇沿海滩涂有较大面积的互花米草分布,在其他海域尚未发现。在枫亭镇辉煌村互花米草分布区高、中、低三个潮区共获得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5种,其中节肢动物7种,环节动物16种,软体动物2种,生物量平均为156.1246±120.0180g·m^-2,平均密度为11253±9133ind·m^-2,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比属于较高水平。数量优势种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与中华蜾赢蜚(Corophium chinensis)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北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d、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利用和治理提供指导。于2020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丹兜海、营盘镇互花米草湿地及两者光滩作为研究地点,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湿地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光滩,丹兜海湿地重金属含量高于营盘镇;地累积指数表明丹兜海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5种重金属污染级别均为轻微;大部分重金属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而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湿地可以累积重金属从而阻滞其进一步向海扩散,进而降低对海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互花米草(Sporobolus alterniflorus(Loisel.) P.M.PetersonSaarela)虽被列入外来入侵植物,但就其生态环境效应仍在学界颇有争议。以福建省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的互花米草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7年6月(夏)、9月(秋)、12月(冬)和2018年3月(春)进行采样,测定互花米草在不同潮位的密度、株高、丛径、鲜重和干重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互花米草的密度、株高、丛径、鲜重与干重差异均有显著影响(P0.05)。三个潮区互花米草密度都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且不同潮区四个季节之间互花米草密度差异显著;株高在四个季度中呈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丛径随季节变化差异均显著,在夏季达到最大值;鲜重与干重在四个季度中均呈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且鲜重随季节变化差异均显著,干重表现为秋季和夏季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g/mL)下对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质量浓度为0.5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低促高抑";木榄幼苗根系活力随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随枝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木榄幼苗的根系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均随各器官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生物入侵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外来种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日益加剧,已经危及到我国的生态安全,为此从介绍与外来种入侵有关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外来种入侵的途径,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经济及社会的严重影响,提出在外来种入侵的防治和管理方面,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生物入侵的实际状况,加强国家能力、研究能力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天津滨海湿地选取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的样地采集土样,分析不同样地间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和真菌群落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程度对天津滨海湿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9.
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可以将环境、个体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起来.目前在空间尺度上探讨叶片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而在滨海盐沼中相对较少.为阐明中国滨海盐沼典型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功能性状的纬度变异格局,我们研究了6种叶片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碳、叶氮和叶磷含量)的纬度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和芦苇分别有3种(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磷含量)和5种叶片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氮和叶磷含量)功能性状呈现显著的纬度变异规律,其中只有叶面积的纬度变异规律相似,均随纬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同时两者叶面积与盐度显著负相关,但互花米草更低的斜率表明其具有更强的耐盐能力;土壤无机氮与互花米草叶面积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而与芦苇叶面积不显著相关,可见互花米草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能力.此外,互花米草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关联性高于芦苇,这可能有利于资源的获取和有效利用.由此可见,耐盐、更强的养分吸收能力以及功能性状间...  相似文献   

20.
以王港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u、Zn、Pb、Cr和Mn 5种元素在该植物体内的积累、富集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盐沼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受粒径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受控于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大小;枯枝落叶中重金属释放分解主要发生在60d以内;互花米草体内元素的积累与分配主要取决于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各组分中元素的含量;互花米草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植物不同部位的累积存在差异,Mn表现为叶茎根,Cu、Zn极大部分在根部累积,Pb和Cr的表现为根叶茎;该植物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效率表现为MnPbCrZn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