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雷 《力学与实践》2009,31(4):49-53
为了分析天线座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多级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模型,不仅考虑了轴的变形、轴承的支撑作用,而且采用了先进的轮齿接触模型,克服了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研究齿轮系统动力学时存在的诸如忽略轴承的支撑作用、轴的变形等缺陷. 动力学分析的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较准确地反映了该系统的齿轮动力特性,对工程设计及性能校核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输流管道动力有限元建模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输流管道系统中由结构-流体相互耦合作用导致的管道振动对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工程中常用有限元中的管单元建立管道动力学模型,用附加质量法或顺序耦合方法进行输流管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这种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能会造成管道中结构-流体相互耦合效应的缺失。本文搭建了输流管道系统的实验平台,分别在管道无水和充水两种状态下进行管道系统模态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分别与所建立的无水管道有限元模型和充水管道流固耦合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壳单元及实体单元管道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其动力特性发现:壳单元动力学模型更合理准确,管道系统由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振动形态;附加质量法分析结果缺失了系统的某些低阶模态,表明了输流管道系统流固直接耦合动力学建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动力刚化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频散可控耗散格式对环形激波在圆柱形激波管内绕射、反射和聚焦 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激波形成强烈聚焦的关键因素是环形激波在 圆柱形管道中向对称轴运动时,绕射激波就不断加速而不作通常情况下的衰减;不同马赫数 的环形激波绕射也产生不同马赫数及形状的准柱形激波,导致聚焦效果和位置的差异;另外, 环形激波聚焦于一个点而圆柱形激波聚焦于一条线,两者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4.
5.
通过一系列动态三轴实验,研究了原状饱和辽西风积土在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的动态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结果表明,辽西风积土的破坏动态强度随着固结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动态剪切强度明显区别于静态剪强度;其动态弹模量随着固结应力比和固结围压的增加而增加,而阻尼比随着固结应力比和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分别拟合得到最大动态弹模量和最大阻尼比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式,并且对动态弹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动力机器基础平台的动力特性不仅取决于结构材料本身的宏观弹性,而且还取决于结构平台的边界条件,地基的力学模型等参数,本文在模型实验折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力学模型最后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斗拱的动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均海  俞茂宏 《实验力学》1999,14(1):106-112
本文采用现代先进的动力分析仪器首次对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斗拱进行了动力实验研究,得出了斗拱模型的频响函数曲线,斗拱模型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以及边界条件、竖向荷载等对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影响,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室内模型槽,采用探地雷达开展了测定地基土含水量的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对探地雷达反射波法测定的介电常数和烘干法测定的含水量之间的曲线拟合,提出了实验用粉土的含水量与介电常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与实测含水量的对比分析表明,Topp公式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有良好的适用性,而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较Topp公式具有更宽的含水量适用范围和更高的预测精度;针对不同类型土建立相应的含水量和介电常数之间的经验公式是必要的,将有助于提高探地雷达测定地基土含水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粘弹性阻尼器动力设计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刚  李俊宝 《实验力学》1998,13(2):190-196
本文提出一种圆柱式剪切型粘弹性阻尼器,给出其具有结构阻尼特性的单自由度动力学系统模型,用正弦扫频实验技术实现了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的测量。通过实验,研究了粘弹性材料动态特性与阻尼器动力学特性的关系,并给出这种关系的数学表示,给出了这类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和基本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这种阻尼器可有效控制桁架结构的振动,实现对结构的阻尼控制。  相似文献   

10.
结构塑性动力响应实验研究的简要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亚溥  方竞 《力学进展》1997,27(3):326-341
讨论和总结了结构塑性动力响应中的相似方法以及进行模化实验所应遵循的原则,对冲击载荷下多种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有限元法建立偏置转子的计算模型,采用考虑轴承Hertzian接触力和内间隙等非线性因素的二自由度滚动轴承模型,建立了滚动轴承-偏置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实验数据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是一致的,证实了所建立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合理性.发现由于滚动轴承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当转速达到系统共振转速的两倍附近时,激起了系统亚谐共振.  相似文献   

12.
圆板动力反直观行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子弹正向撞击的铝合金圆板进行了动力反直观行为的实验研究。描述了不同撞击速度下板的响应模式,发现了圆板中的反直观现象,即板的最终变形与子弹撞击方向相反,并记录了板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典型点的位移历史曲线,进一步证实了结构动力响应的反直观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弹塑性动力行为。  相似文献   

13.
虞烈  谢友柏 《实验力学》1989,4(4):380-387
本文首次给出关于可倾瓦轴承动力不稳定性的理论与实验联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拟动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中, 通常将梁柱节点处理为完全刚接或理想的铰接.但是在实际框架中, 梁柱节点表现出半刚性.目前的实验研究基本都基于结构和构件的静力分析.本文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实验研究,得出了在地震波激励作用下,半刚性节点初始刚度对钢框架的楼层刚度、基底剪力、楼层位移和楼层加速度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结构侧向位移满足的前提下半刚性连接刚度的减弱会引起结构作用效应的降低.实验总结出的节点半刚性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的一些结论,将为高层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修改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戴云彤  万宏  徐继刚  蒋明 《实验力学》2013,28(3):326-332
根据变截面悬臂梁受迫振动响应来模拟鱼体变形,并设计了单驱动仿生机器鱼,进行了机器鱼直线巡游、转弯和加速-滑行实验。由高速摄像机记录机器鱼运动过程,对序列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机器鱼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单驱动机器鱼最大稳态速度约为1BL/s,最小转弯半径约为270mm,尾流动力特性良好;论证了摆动频率与摆幅对速度的影响以及摆幅与速度对转弯半径的影响;在加速滑行时间比率2∶1的情况下,速度值较大,进而提出了提高游动效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证明单驱动方式较传统驱动方式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具有弹性支承的圆管在内外部流激发下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内部流与静止外部流作用下圆管的耦联振动方程.提出了确定弹性系数的方法.采用振型叠加法分析圆管动力特性问题.对内部流与静止外部流情况下圆管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另外,对内外流同时激发下圆管的固有频率进行了测量,得到若干对工程实际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姚恩涛  熊克 《实验力学》2005,20(3):463-467
介绍了马氏体逆相变的驱动力的形成原因以及和相变阻力的关系。研究了通电加热时形状记忆合金(SMA)丝的热平衡方程以及相变时间与丝直径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SMA丝按与筒母线方向成某夹角缠绕并粘贴在外表面可以构成SMA扭力驱动器。利用SMA丝的本构关系和圆筒的扭转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空载情况下最大驱动扭转角对应的缠绕方向;研究了模拟飞机尾气通过扭力管进行加热时的响应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受轴向冲击的圆柱壳塑性动力屈曲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铝合金三种不同厚度的圆柱壳,将壳体固定在刚性靶上,受轴向冲击载荷作用,对壳体塑性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除了通常文献中提到的开始屈曲的临界速度V_(c1)外,还有一个使壳体发生较大破坏的C_(c2)。文章讨论了速度对屈曲特性的影响,并给出V_(c1)、V_(c2)的近似估算式。  相似文献   

19.
提出1种采用音圈电机作为可控节流器的自主电控式气体轴承新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大型光电精密仪器回转基准的精度,在实时测量回转基准径向运动误差的同时,通过主动节流器自主调节气场分布而产生控制力和调节轴承的偏移位置,达到减小径向运动量和提高回转精度的目的,同时分析了整个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补偿器.采用自主控制方案后,轴承回转精度从控制前的0.3 μm提高到约0.08 μm.结果表明,该轴承系统具有良好动态品质和较高回转精度,能够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高精密惯导测试设备中.  相似文献   

20.
报导了简支、固支方形管状截面铝合金梁在子弹撞击时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电-光位移传感器记录了梁中点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历史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子弹动能相同、质量不同时,其变形不同。梁中点最大位移和中点最终位移间有较大的差值,可见采用理想刚塑性模型很难描述这一现象,在分析中,必须考虑弹性效应。同时发现,由于方管局部变形而引起的变形软化效应将减少梁的动力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