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被誉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于2012年7月4日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被发现,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文章将从理论方面介绍希格斯玻色子,内容包括:(1)世界的基本组分和希格斯玻色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2)希格斯玻色子的本质和希格斯机制;(3)希格斯玻色子在LHC上的产生、衰变和发现;(4)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和谐社会——超对称理论。  相似文献   

2.
希格斯机制引入基本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解决了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和粒子质量起源的问题,希格斯粒子成为粒子物理实验的最重要寻找目标。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环状螺线管(ATLAS)和紧凑缪子螺线管(CMS)两个实验,分别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的统计显著性发现了与希格斯粒子性质一致的新粒子。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进行的两个实验—ATLAS实验和CMS实验,发现了一个质量大约为125 GeV的新粒子。这个粒子后来进一步被证实,其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的属性相吻合。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希格斯粒子及其发现历程,以及LHC上进行的CMS实验,然后主要介绍了CMS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和它的性质的测量结果,以及中国科学家们在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运行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设施。自2009年正式运行取数以来,已为粒子物理研究积累了海量实验数据,并于2012年发现了希格斯粒子(Higgs),成功证明了希格斯机制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正确性。中国合作组参与了LHC上所有的大型实验,并承担了众多粒子探测器的建造与升级工作,其中就包括阻性板室气体探测器(Resistive Plate Chamber,下文简称RPC)。  相似文献   

5.
<正>上帝粒子"希格斯"的发现成就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归属,高能粒子加速器LHC(图1)又一次成为了人们视线的焦点。粒子加速器不仅是高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等高端物理研究的基础工具,利用加速器产生的多波段辐射也在材料、化学、生物和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粒子加速器受到材料电离击穿阈值的限制,其加速梯度被限制在100 MV/m。如费米所言,  相似文献   

6.
鲁楠  刘衍文 《物理》2022,(11):763-768
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和CMS实验发现希格斯粒子,这是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基本粒子质量的起源,极大地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希格斯粒子发现之后,测量希格斯粒子的性质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并寻找新物理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质量、自旋、宇称和耦合等方面介绍希格斯粒子的性质测量。  相似文献   

7.
<正>权威科技杂志每年评出的十大科技进展往往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大科技新闻。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该刊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发现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Higgs)玻色子列为首条并被尊为该年度最大科学突破。网站是这样介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国教授希格斯(P.Higgs)在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研究中预言存在的粒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希格斯粒子,科学家经过50多年的搜索,粒子物理学终于进入了希格斯时代。由于希格斯能量为较低的125 Ge V,因此,除了可以使用直线正负电子对撞机(例如ILC和CLIC)外,还可以采用环形电子正负对撞机产生希格斯粒子,并且后者具有更高的亮度及更多的对撞点,除了在功耗方面外。  相似文献   

9.
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是自然界最深层次的秘密之一.40多年前,物理学家希格斯(P.W.Higgs)提出是一种玻色子引发的场给予物质以质量,此后,学界便称这种粒子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十多年来,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在用粒子加速器寻找此种粒子,但迄无所获.2008年9月10日启动的目前世界上能量最大的强子对撞机(LHC)的任务之一就是企图发现这一假想存在的粒子①.  相似文献   

10.
 希格斯自发性对称破缺的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从20 世纪80 年代,科学家开始了希格斯粒子,又称上帝粒子的寻找。希格斯粒子是描述基本物质结构的标准模型最后一个未发现的粒子。所以它的发现对于标准模型的完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希格斯与他的“上帝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提出“希格斯机制”和预言“希格斯玻色子”而闻名于世的彼得&#8226;希格斯(Peter Higgs)2009年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和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颁发的奥斯卡&#8226;克莱因(Oskar Klein)奖。10月1日,希格斯在Alba Nova大学中心做了题为“我作为玻色子的一生”(My Life as a Boson)的获奖演讲。随着坐落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开始运行取数并寻找那个给予基本粒子以质量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希格斯机制和它背后的物理,甚至为LHC能否找到希格斯粒子而打赌。为了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还原四十多年前发现希格斯机制的真实过程,我们在此翻译了《Physics World》由编辑彼得&#8226;罗杰斯(Peter Rodges)于2004年7月采访希格斯本人后所撰写的文章《Peter Higgs: the Man behind the Boson》,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寻找,2012年,物理学家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补全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粒子谱的最后一块拼图(图1)。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人类迄今为止构建的最为成功的物理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经过近二十年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终于正式对撞成功,运行于其上的紧凑型缪子螺线管(Compact Muon Solenoid,CMS)~(1)探测器也开始运行取数。三年后,CMS实验与ATLAS实验共同宣布,在质量125 Ge V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2)。这是举世瞩目的高光时刻,意味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的基本粒子全部被发现,人类对粒子物理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物理与工程》2014,(1):F0002-F0002,F0003
什么是质量及其起源?为什么希格斯粒于的发现对此次诺贝尔奖工作那么重要?此次诺贝尔工作所涉及的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的物理机制又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2012 年7 月4 日将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载入科学史册。在这一天,座落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基本粒子,被称为希格斯粒子。  相似文献   

16.
<正>据国外媒体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1日报道,位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研究人员对外宣布,科学家们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进行质子撞击时,发现了两种新的亚原子颗粒。这两种新粒子分别名为"Ξb'-"和"Ξb*-",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被预测存在,却一直没有被观测到。这两种粒子的发现在物理学上十分  相似文献   

17.
《物理》2016,(1)
正我们的宇宙或处于亚稳态,但可能比此前认为的稳定些。粒子宇宙学家审查已知粒子物理定律是否跟观测到的宇宙演化一致,以及这些定律预示着怎样的未来。我们需要修改个别定律吗?宇宙是稳定的还是"亚稳的"?俄罗斯Dubna联合核子研究所的Bednyakov及其合作者给出新的理论分析,将这些基本问题跟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他们的结论是:若标准模型正确,包括希格斯玻色子质量在内的测量值暗  相似文献   

18.
风采实录     
正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什么事质量及其起源?为什么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对此次诺贝尔奖工作那么重要?此次诺贝尔奖工作所涉及的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的物理机制又是什么意思?请看——清华大学物理系王青教授为您介绍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0年无数理论家的共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全球物理学家都因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可能发现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种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而雀跃不已。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14,(7)
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是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因是希格斯机制的主要贡献人之一及以其名字命名的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文章简要介绍了彼得·希格斯的生平,希格斯机制的提出以及希格斯粒子命名的由来。此外,文章还简要回顾了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