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本文选用重金属离子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对水中微量Zn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最大,在pH 7.0~8.0范围内,处理效率较为理想,而pH值的进一步升高反而会使Zn2+再次溶出;DTCR的投加量为1.1倍剂量比时可使含Zn2+废水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反应时间20 min后,Zn2+的去除达到稳定;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一般而言30~50℃时处理效果较为适宜;多种重金属的共存也会影响到Zn2+与DTCR的络合反应.通过DTCR处理后,含Zn2+废水残留浓度可降至1.0 mg.L-1以下,去除率达到85%以上,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含Ni2+、Cr3+、EDTA-Cu、焦磷酸铜的单一及综合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重金属捕集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集剂CM-1在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更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捕集剂投加量、pH值、废水初始浓度及金属离子共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CM-1的最佳使用条件.同时对CM-1成分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二硫代氨基甲酸(DTC)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u~(2+)去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氢氧化钠、二硫化碳等为原料,在常温下合成一种橘红色的液体产品DTC-E,经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以模拟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考察了反应体系各因素对DTC-E捕集去除游离态Cu2+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电镀含铜废水的处理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DTC-E对反应体系的pH值适用范围(4~12)较广;最佳反应pH值和DTC-E投加量分别为8.0和1.0倍化学计量比(DTC∶Cu2+);絮凝剂的存在能够显著增强DTC-E对游离Cu2+的捕集去除效果;相比之下,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游离Cu2+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缝管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g,Au,Bi,Cd,Co,Cu,Ga,In,Ni,Pb,Pd,Sb,Zn等13个元素的原子捕集与释放条件.结果表明,缝管高度和火焰状态对灵敏度影响极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捕集1min,测得Ag,Au,Bi,Cd,Co,Cu,Ga,In,Ni,Pb,Pd,Zn的特征浓度分别为8.1×10-4,1.7×10-3,3.5×10-3,3.7×10-5,1.6×10-2,1.8×10-3,1.6×102,3.6×10-3,2.2×10-2,2.4×103,4.7×10-2,1.8×10-3,1.3×10-4mg·L-1,比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依次提高62,106,254,270,5,28,131,271,3,83,5,239,77倍,本法测定了环境、生物、医药和金属等试样中痕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轮胎磨损颗粒物是车辆非尾气排放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影响日益增大, 对其进行捕集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基于喷射法和R-R颗粒物粒径分布, 建立了轮胎磨损颗粒物-轮胎-车辆流体动力学多相流模型, 采用Realiable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汽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轮胎与覆盖件之间的最大风压分布区域, 继而研究了15种磨损颗粒物捕集方案通道出入口位置与捕集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轮胎磨损微小颗粒物在后轮处比在前轮处与壁面碰撞的数量多; 捕集率随捕集装置入口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随出口与轮罩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出入口的动压压差越大, 捕集率越高; 当车速为60km?h-1时, 入口位置H=297mm, 出口位置L=600mm时, 捕集率最高, 达到56.32%; 入口位置H=297mm时颗粒物捕集率均超过40%, 出口位置L=600mm时颗粒物捕集率均超过35%.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选用TMT、DTCR等有机硫和Na2S,对水中微量Cu^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通过3种金属捕获剂的处理效果对比,最终选用TMT作为Cu^2+捕获剂,重点探究了pH值、反应时间、TMT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TMT处理Cu^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Cu^2+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有限.另外,在存在EDTA等络合剂的情况下,TMT对Cu^2+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点通过络合常数和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也得到了论证.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微量Cu^2+等重金属离子的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修饰壳聚糖微球(PMAA-GLA-CTS).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它对水溶液中Zn2+和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 4.0时,对Zn2+和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9.1,67.8 mg/g.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反应过程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确定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以0.2 mol/L的HCl为解吸剂,Zn2+和Cu2+的二次再生率分别为98.0%和96.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Hg(Ⅱ )等因素对( NH2)2 CSO2 与 Co2+-NH3 体系定向反应的影响,发现该体系同时存在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并相互竞争, ( NH2)2 CSO2 的双电子反应率随着体系温度、pH值增大和 Hg(Ⅱ )离子的加入而增高. 探讨了反应机理,并对两种反应的变化方向作了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锌镍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了NaH2PO2后,可以使合金电沉积时的阴极极化增大,并且出现成核生长的电流环,与Zn-Ni合金、Zn镀层相比,所获得的锌镍磷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电位正移,因而可以予计Zn-Ni-P合金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45)Ca~(2+)放射性标记实验证明,在小麦根细胞中,Ca~(2+)进入液泡的转运依赖于膜内外的Na~(2+)梯度。Na~(2+)/Ca~(2+)逆向转运系统对温度敏感,可被高浓度Ca~(2+)饱和,Ca~(2+)转运速度受二价和三价阳离子,如Cu~(2+)、Cd~(2+)和La~(3+),抑制。TritonX-100破坏Na~(2+)梯度,导致Ca~(2+)转运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结构DTC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链形二胺和环形二胺为原料合成了2种不同结构的DTC(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1和DTC-2,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废水中Cu2+,Ni 2+,Zn2+,Cr3+重金属离子或络合态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胺的结构对捕集效果的影响较大,DTC-1捕集重金属的能力顺序为Cu2+Ni 2+Cr3+Zn2+,对Zn2+几乎没有去除效果,而DTC-2捕集4种重金属的能力顺序为Cu2+Ni 2+Zn2+Cr3+,对常见的4种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均有理想的捕集效果;DTC-1和DTC-2也均能捕集络合态重金属离子,但捕集剂的投加量稍有增加.通过对实际含铜废水的处理,两者均能将实际含铜废水处理到达标,且处理成本相差不大,均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鼠皮肤细胞株(JB6细胞)通过体外实验探索抗氧化剂茶多酚(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对8种常见重金属混合污染物的体外联合毒性是否具有拮抗作用, 为环境中多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研究及评估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文献对宁波养殖水体中8种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 确定联合暴露比例. 以此固定比例组成多元重金属混合物, 采用细胞学实验, 比较在重金属混合污染物暴露细胞的基础上加或不加10μmol·L-1抗氧化剂茶多酚对细胞生存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对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 结果显示: 重金属混合物可以降低细胞生存活力, 阻滞细胞周期, 而EGCG能够明显地缓解8种重金属混合污染物的细胞毒性, 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减轻细胞周期的阻滞, 使细胞内转录因子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13.
多元校正-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锌,镉和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pH=8.98的硼砂-硼酸-氯化钠缓冲溶液中,利用锌、镉和钴与显色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发生显色反应时的光谱差别来对它们进行定量测定,测量波长范围为300~600 nm.研究发现,各显色络合物在其特征峰处的吸光度与待测物浓度成线性,而且在PAR的特征峰处,吸光度也与待测物浓度成线性.本工作利用不同的测量波长范围(300~450,450~600和300~600 nm)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合成样进行吸光度测量并采集数据,进而采用经典最小二乘法(CLS),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波长范围为300~600 nm时,用PLS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最好.该方法被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零价铁(Fe0)修复Ni2+污染水体的效果及同步修复Ni2+和有机氯的可能性,考察了Fe0对水中Ni2+的去除效果及Ni2+对有机氯脱氯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0除镍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铁粉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铁粉颗粒粒径由2.000~0.425,0.425~0.150,0.150~0.075减小到<0.075 mm时,kobs值相应由0.022 3,0.053 8,0.104 8增加到0.155 0 min-1;在考察的pH范围(2.5~10.0)内,零价铁对Ni2+保持着较高的反应速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Fe0同步修复Ni2+和含氯有机物时,含氯有机物的存在并没有对Ni2+的去除产生很大影响,但镍的存在对Fe0脱氯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同时,在考察的280 h内铁粉填充柱对水中的Ni2+保持着较高的去除效率(>80%),这为Fe0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清洁级ICR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化工厂废水中非挥发性物质对小鼠的生殖毒性.采集化工厂的生产用水、未处理的生产废水、已处理的生产废水各70 L,经浓缩吸附后对成年的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染毒7 d,采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方法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实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小鼠体重、睾丸重量、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和PCE微核率均趋向:未处理的生产废水>已处理的生产废水>生产用水.结果说明生产用水、未处理和已处理的生产废水都具一定的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性,且已处理的生产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6.
以巯基乙酸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稳定性和水溶性均优的掺杂型ZnS:Mn2+纳米晶溶胶并应用于金属Cd2+的检测。在pH7.7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Cd2+的加入使ZnS:Mn2+体系的荧光显著增强,强度变化与Cd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5.0×10-7-8.9×10-5mol.L-1,方法检测下限为3. 相似文献
17.
由于等离子体显示用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BAM)的易老化,色坐标易变化的特有性质,用荧光粉的常规表征参数发光亮度和色度坐标来表征其发光特性,难以真正反映它的质量,是不合适的,依据彩色显示重现系统的有关理论,结合制备BaMgAl10O17:Eu2+(BAM)工艺参数与其耐热和耐真空紫外线辐射稳定性的有关实验数据,建议采用色度坐标和Z刺激值两物理量表征BAM荧光粉的发光特性,可进一步科学客观反映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Zn(NO3)2为前驱体溶液,考察了Ca2+离子对电沉积制备的ZnO薄膜形貌和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结果表明,Ca2+离子使电沉积制备的ZnO薄膜从(002)面择优取向的六方柱阵列结构变成了随机取向的多孔片状结构.电子能谱(ED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的结果表明,Ca2+未掺杂到ZnO晶格中.通过分析溶液中锌和钙元素的形态分布随溶液pH的变化,认为可能是Ca2+离子通过面选择性静电吸附在ZnO带负电的(002)晶面上,抑制了该晶面的生长,造成其形貌变化.光电化学性能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由多孔片状ZnO组成的光阳极具有更好的光电化学响应性能和界面电子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