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在复数教学中,我曾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教案,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问题引伸和推广,并寻求问题的各种解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课题:用复数法证明正三角形。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对一道简单的几何题进行引伸和拓广,并探讨各种不同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学习的过程有着密切联系。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教学内容都懂,但面对需要证明和解决的综合问题却束手无策。我们认为:在教学基础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与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代数数学归纳法部份的教材中,曾举出反例a_n=(n~2-5n+5)~2来说明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必要以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的道理。这个反例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而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并不满足于仅仅知道这个反例,他们更想知道这个反例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探索、创造的能力,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这个反例的几种其他构造法。  相似文献   

4.
黄绍培 《数学通报》2006,45(7):31-31
记忆特征告诉我们,要加强对某一件事的记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错误”与“教训”是最为深刻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对数学教学目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开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来,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只有知识是不够的,于是在目的中提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大学的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实例,论述了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创造型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些教学方法,提出了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认为,“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对此,笔者有极深的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情境1】集合的含义(师放投影提供给学生一组对话)开学报到那天,高一(12)班五位同学甲、乙、丙、丁、戊.甲:哟,你也分到这个班(指丙).你从哪个学校来的?(指乙)乙:我是沛县龙固中学的.你呢?甲:我和丙都是沛县初级中学的,你呢(指丁)?丁:我要么是沛县五…  相似文献   

9.
教学,不单纯使学生学会知识,从根本上说,要使学生自己学会知识。为达到此目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好了,无论对他们目前在校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四化建设都是受益不浅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按下面的要求和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反思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评价建议中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几则反思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了一次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于下。 (一)在竞赛中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取了个人竞赛的方法: 1、自己取数a、b、c组成集合A={-1、a、b、c}; 2、求A中所有数之和S_1; 3、在A中任取两数作积,它们的和记作S_2; 4、在A中任取三数作积,它们的和记作S_3; 5、求A中四个数之积S_4; 6、计算S_1 S_2 S_3 S_4的值。要求:计算结果要保密,算出来的同学要举手。我把算出来的同学名字按先后次序写在黑板上(对学生是鼓励),等大部分同学举手后,再叫他们说出计算的结果-1。  相似文献   

12.
变数学问题为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而我们也已充分认识到这种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但又苦于贴近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问题比较难找 ,怎么办 ?一种做法是自己编 ,如我在参加一次政协对我市水网地区的防洪设施进行的视察活动时 ,通过现场采访 ,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概括 ,设计了一个关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环境保护与防洪抗灾的应用问题 ,在发表后 ,被多地模拟考试卷和 1 999年的全国大联考 ,特别是北京市第三届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所选用 ,影响较大 .第二 ,不少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张必华(江苏省如东 茶中学)探索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照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足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创造是最可贵的一种思维品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军事建设亟需的精英骨干力量.各级各类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被誉为"创造的科学",数学教学应该首先担当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15.
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的一个飞跃.比如从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推得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从四边形、五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推得任意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公式,从指数是2、3的同底数幂相乘的结果,推得指数为任何自然数时同底数的幂相乘的法则等.都是从研究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情况入手,经过周密的思维,推得一般的结果.这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对学生来说,往往  相似文献   

16.
1 引 言如何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开发其智力 ,以满足迅猛发展的技术革命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并付诸实施的重大课题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研究者们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研究 .例如 ,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其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 ,成功学生的解决策略与失败学生的困难所在 ,等等 .但是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水平还直接受到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很难想象一个解决问题能力水平较低的教师 ,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能力水…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位于三度空间,它是从平面几何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地讲,在平面几何中图形直观,便于启发学生思考。而在立体几何中,不易树立空间观念,遇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会画图,即使画出图形也不能清楚地了解图形结构,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我们能经常注意到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联系,在教学和辅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类似的平面几何问题,先从类似的平面几何问题入手,找出解题的方法,那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立体几何解题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数学实验问题为载体,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运用一定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数学现象,发现与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的数学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创见始于提出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应营造有益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保证学生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其次教师要重视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再者通过课堂上创设疑虑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采用探索性教学,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教学过程设计“疑难问题”等手段,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