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光谱法分析二元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苯乙烯和丙烯腈的自由基发生聚合而产生苯乙烯-丙烯腈二元聚合物,制取了一系列丙烯腈不同含量的聚合物。选取705cm^-1和2240cm^-1。两个红外吸收峰分别测定苯乙烯和丙烯腈。苯乙烯吸光度与丙烯腈吸光度之比值和聚合物中丙烯腈摩尔分数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由这些数据回归建立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2.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其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不同聚合度的均聚物和它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讨论了红外光谱吸收峰随聚合物特性粘度、单体的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在均聚物中,随粘度的升高,峰位分别为1262cm^-1和678cm^-1处的碳氮键的伸缩与变形振动吸收峰增强;在共聚物中,当粘度不是很大时,粘度或单体的质量分数的升高都会使3017cm^-1处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增强。  相似文献   

3.
无规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将无规聚丙烯 (APP)与甲基丙烯酸 (MAA)接枝共聚制得接枝共聚物APP -g -MA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BPO浓度、单体MAA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聚合反应温度低于是 12 0℃时 ,接枝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最适宜的引发剂浓度为 1% ,MAA/APP配比为 0 .2 5/1。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接枝物APP-g -MAA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SBS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本体接枝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既作溶剂又作为单体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透射电镜表征了接枝共聚物(SBS-g-BMA)的组成及结构,讨论了时间、温度及SBS和BPO的用量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峰  陈淼  刘维民  李斌 《化学学报》2002,60(6):1134-1138
研究了通过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原位接枝聚合物膜。所得聚合物膜经红外(FT- 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及椭圆偏光测量 进行了表征。两种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时,改变单体对的组成, 可以得到不同亲水亲油性质的表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通过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原位接枝聚合物膜。所得聚合物膜经红外(FT- 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及椭圆偏光测量 进行了表征。两种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时,改变单体对的组成, 可以得到不同亲水亲油性质的表面。  相似文献   

7.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铈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有效地引发MAA在CPVA微球的表面接枝聚合,当铈盐浓度为4.9×101mol/L、硫酸浓度为0.17mol/L、反应温度为45。C、单体浓度为0.54mol/L时,每1。0g接枝微球CPVA—g—PMAA可接枝PMAA30g。  相似文献   

8.
闫宇  伊敏  彭金粉  翟茂林  哈鸿飞 《化学学报》2005,63(15):1444-1448
在氮气气氛下用γ射线辐照的方法在棉纤维上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二元单体. 研究了溶液中单体的浓度和二元单体的摩尔比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探讨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对接枝率、接枝膜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决定二元接枝生成物结构比例的是二元单体的比例及其竞聚率. 接枝产物的红外、热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竞聚率对不同二元单体体系接枝生成物结构的影响.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棉纤维素上接枝不同的二元单体后均引起结晶度的下降, 而且结晶度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降低, 证明二元接枝反应是从纤维素无定型区通过第三相向结晶区逐步扩展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制备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体系.红外测试结果表明St的加入能够促进HDDA接枝到PP主链,提高接枝率.动态流变行为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多单体熔融接枝PP更有利于体系在熔融接枝中生成长支链(LCB).随着St单体添加量的增加,HDDA的接枝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交联共聚微球;接着用甲基丙烯酰氯对交联微球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将可聚合双键引入微球表面,制得了改性微球;然后,用"接出"法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在改性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得到了接枝微球.用红外光谱法对几种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形貌;考察了对MAA接枝聚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联微球在表面改性后,可顺利地实现MAA在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在接枝聚合过程中,微球表面所产生的接枝聚合物层会形成动力学位垒,反应12h后接枝度不再变化,且在接枝度-温度与接枝度.引发剂用量曲线上出现最高点;接枝聚合适宜的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对碱性蛋白的吸附性能的观察表明,在氢键与静电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下,接枝微球对溶菌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聚四氟乙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辐射引发将苯乙烯接枝到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上,然后磺化制备出强酸性和超强酸性离子交换纤维,接枝率随苯乙烯单体浓度和辐射剂量增加而提高,随辐射剂量率的增加而降低,当接枝率为20%左右时,PTFE-co-St-SO3H离子交换纤维的Hammett酸度函数低于-11.99,呈现出超强酸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目数的聚乙烯粉末通过辐射方法接枝了4-乙烯基吡啶官能团.经甲基铝氧烷(MAO)预处理后负载了茂金属催化剂Cp2ZrCl2.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通过MAO的作用负载在聚乙烯接枝4-乙烯基吡啶聚合物上.4-乙烯基吡啶的接枝含量、催化剂的负载率以及载体催化剂对乙烯单体的活性均随着聚乙烯粉末的颗粒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Cu(Ⅱ)铸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衣康酸(IA)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种子乳液,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羧基单体配比对种子乳液的粒径和表面羧基量的影响。选取IA:MAA=1:1(moleratio)的种子乳液,分别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和60Coγ-射线辐射引发的表面铸型聚合,合成了Cu(Ⅱ)铸型螫合树脂,并用FT—IR、SEM及元素分析对铸型树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和2-吡啶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具有高螯合性能的2-吡啶甲醛缩壳聚糖(PYCTS).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溶胀温度为65℃,反应物配比(壳聚糖与2-吡啶甲醛的摩尔比)为1/4,溶液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12h.最高缩合率为97.5%.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1 651cm^-1出现-C=N的强特征吸收峰,1 588cm^-1,1 462cm^-1出现吡啶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768cm^-1出现吡啶环的γ=C-H弯曲振动的强吸收峰).并研究了PYCTS对Cu(Ⅱ)、Ni(Ⅱ)、Co(Ⅱ)、Fe(Ⅲ)离子的静态螯合性能,以及介质种类、介质酸度、金属离子浓度和螯合时间对PYCTS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8时,其对Cu(Ⅱ)、Ni(Ⅱ)、Co(Ⅱ)具有较好的螯合性能,且介质种类和介质酸度对PYCTS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丙烯腈(AN)—苯乙烯(St)与聚丙烯(PP)非均相接枝共聚,得杨梅形树脂。研究了AN/St摩尔比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发现苯乙烯相对含量增大时,非接枝物产量增加,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相应下降。从接枝物的C、H、N分析可计算出聚丙烯、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组成比例。此外,用二乙烯基苯(DVB)作交联剂,制备了PP-g-(AN-co-St-co-DVB)接枝共聚物—交联型薄壳树脂,交联剂的存在使单体转化率和接枝效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γ辐射技术引发壳聚糖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温度及pH敏感水凝胶.研究了单体浓度、辐射剂量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13CCPMASNMR和TG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用γ射线引发壳聚糖接枝异丙基丙烯酰胺具有较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接枝的聚合物具有明显的温度及pH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氮气的氛围下用γ辐照的方法在聚四氟乙烯多孔膜上接枝苯乙烯 马来酸酐、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二元单体 .并且研究了剂量、剂量率、溶液中单体的浓度和二元单体的摩尔比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探讨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对接枝率、接枝膜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二元体系对接枝率有协同效应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脂二元体系对接枝率表现为加合效应 .制备的二元接枝的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可以进一步磺化来制备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 .  相似文献   

18.
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细胞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发现:(1)这三种细胞FTIR存在着差异性。(2)AML与CML之间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谱图差异性不明显,但红细胞的谱图却存在可识别的差异性。与CML红细胞相比,AML红细胞酰胺Ⅰ带较宽,AML红外细胞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较低;1540cm^-1与1084cm^-1吸收峰面积的比值较低,范围较窄,该结果提示,AML和CML骨髓血红细胞中核红细胞的数量分布不同,同时提示骨髓红细胞的成熟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活性单体,高抗冲苯乙烯(HIPS)通过熔融接枝制得了动能化的高抗冲聚苯乙烯接枝物(HIPS-g-GMA)。用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HIPS-g-GMA的红外谱图,证明GMA已经接枝到HIPS上。电子能谱分析也提供了相似的结论。研究了单体浓度和DCP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用DSC、SEM、WAXD、DMA等研究了PBT/HIPS和PBT、HIPS-g-GMA的结晶、形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组成的变化。SEM及DMA分析表明增容后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双亲水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的pH响应性药物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然后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低接枝率的大分子引发剂HPG-Br,并进一步引发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低接枝率的双亲水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HPG-g-PDMAEMA,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芘荧光探针法,HNMR和DLS研究了HPG-g-PDMAEM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组装行为.以1香豆素102为模型药物研究了HPG-g-PDMAEMA聚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发现在pH连续振荡刺激下HPG-g-PDMAEMA聚合物胶束对药物分子能实现部分"可逆"的释放和再包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