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ODIS250米分辨率数据具有探测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于获取、实时性强且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大范围、动态的农业应用。在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研究中,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的物候特征、NDVI曲线变化规律,计算了冬小麦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及油菜的J-M光谱可分性距离,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种子面积遥感估算最佳时相是4月中旬,此时冬小麦与其他作物的光谱可分性较好,同时表明如果采用全生育期时相组合的方式,精度会更高。  相似文献   

2.
熊立 《科技资讯》2011,(5):33-34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遥感减灾应用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MODIS数据的遥感旱情监测为研究对象,以某地区生长季的4月和7月为研究背景,分析了ANDVIj,VCIj及NDWI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给出了该地区旱情的变化趋势,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的洪水多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准确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水体面积、水位高程值),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Radarsat SAR和Terra Modis遥感影像上提取水体,测量计算了遥感影像上的水域面积.将遥感测量结果与利用鄱阳湖历年的水位高程与面积水文统计数据拟合模型测量结果进行交互验证,误差绝对值小于0.70%,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鄱阳湖主体水域水位-面积分布数学模型.为利用遥感影像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手段,对湖泊、水库的泛洪监测、调洪功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EOS/MODIS数据的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自1991年开始实施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以来,EOS/MODIS传感器的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使其在干旱监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基于EOS/MODIS资料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特点,可以分为5类:①基于植被指数类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简单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归一化水分指数法、距平植被指数等;②基于红外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垂直干旱指数法、修正的垂直干旱指数法等;③基于地表温度(LST)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热惯量法、条件温度指数、归一化差值温度指数、表观热惯量植被干旱指数等;④基于植被指数和温度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植被温度梯形指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等;⑤基于植被与土壤的遥感监测方法,如地表含水量指数作物缺水指数法等.重点介绍了目前生物、物理意义较明显,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基于可见光与热红外波段的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法(MPDI)、作物缺水指数法(CWSI)、地表含水量指数法(SWCI)、热惯量法(ATI)等;对各种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方法的优缺点做出评价;指出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料(如EOS/MODIS和中国发射的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250 m分辨率资料)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土壤-作物-大气"多圈层立体监测、多学科的融合将是解决提高旱情定量化监测精度、使之实用化和业务化的必由之路:最后,展望了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影像群的洪湖水面利用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和环境功能的维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对于湖泊的开发利用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获取不同时期湖泊利用的信息不仅有助于了解湖泊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也可为湖泊未来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洪湖是湖北境内江汉湖群的最大湖泊.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四期平水期TM/ETM遥感图像提取各期洪湖水面利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5年至2005年间,洪湖未利用湖面面积1985年到2000年由于受人为作用影响有所减少,2000年至2005年后基本维持谷值;围网养殖区的面积从1985年不断扩大直至2000年达到峰值,此后基本保持稳定;湖区水生植被相应也从1985年不断减少至2000年的谷底值,随后由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水生植被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航  秦奋 《河南科学》2010,28(6):744-747
在改进常用的人口估算方法——土地利用密度法的基础上,借助于Arcgis数据分析平台和Geodatabase数据库技术,对开封城区进行了人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人口估算方法获取人口数据周期短、误差小,整体上满足人口空间分布分析和人口区域密度分析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2001-2011年间沈阳地区植被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采用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提供的MODIS陆地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对沈阳地区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生长状态指标,以2001年植被指数为基准,用其它年份的植被指数与基准作差值处理,根据NDVI变化数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了2001-2011年间沈阳地区植被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植被覆盖密度由城区中心向周边逐渐增大;2001-2011年沈阳植被总体呈退化趋势;2002-2004年,沈阳城区边缘的植被有轻微退化外,其他地区植被均呈现中度和轻微改善;2005年以后沈阳市城区边缘的植被退化严重;在2008和2010年间,沈阳市周边地区如东陵区东南、苏家屯东南部、沈北新区西南部和于洪区东南部植被均有轻微和中度改善.  相似文献   

8.
赵昱昀 《科技信息》2014,(8):94+128
遥感技术因其经济、适用、高效等特点,在蒸散量估算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和总结了常用的遥感估算蒸散量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模型和方法的特点,对几种常用遥感数据在蒸散发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做了概述,归纳了目前遥感估算蒸散量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遥感估算蒸散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信息融合(Fusion)是遥感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把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彩色低分辨率的数据叠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信息和不同时相分辨率的遥感信息。首先概括了已有的遥感平台与数据,在给出小波分解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采用小波变换进行遥感信息融合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流程。同时利用该方法,用于SPOT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Landsat TM多光谱数据的融合处理。作为实际应用,给出了详细的小波信息融合结果,并证明了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快鸟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给出小波变换基本模型的基础上 ,探讨了采用小波正交分解与重构来进行遥感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快鸟影像数据是目前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产品 ,在分析该数据特点的基础上 ,考虑采用小波变换应用于快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融合 ,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流程 .作为实际应用 ,又详细给出了小波用于遥感数据融合的中间过程和最后结果 ,并通过分析影像融合的效果 ,提出了有效的成果调整方法 ,且说明了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水生态环境目前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洞庭湖区水生态环境保育战略包括战略思想、战略原则与战略措施。洞庭湖区水生态环境保育应遵循协调发展、和谐共赢,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统筹兼顾、纵横衔接,注重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保障重点、注重实施等原则;应从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保育的经济发展、水生态环境保育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湖区饮用水安全情形,以洞庭湖区为例,利用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水位和水质等监测数据,运用对比分析、数理统计和水质评价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区饮水安全现状,并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重点研究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湖区饮水安全的影响,梳理了湖区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湖区饮水安全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人畜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荆江三口入湖水量锐减,三口分流总量已下降为475×108 m3/a,缩减幅度达52%;湖区降水持续偏少也加剧了湖区的旱情,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2%。为此,提出了保障湖区饮水安全的对策和治理措施: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做到取水与治污相结合;加大湖区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考虑TN,TP,COD等参数具体分析了目前洞庭湖的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不管是平水期还是枯水期,水体的水质状况都较差,营养水平较高;枯水期水体的水质状况呈现恶化趋势.通过深入探讨洞庭湖区水质恶化的原因,运用小波神经网络评价洞庭湖各监测点附近区域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目前洞庭湖的大部分区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由于洞庭湖周边有很多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因此洞庭湖的富营养化问题已不容忽视.最后针对洞庭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干旱灾害是洞庭湖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至今,洞庭湖区受到降水减少,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三口来水量变化及历史上围湖造田活动等的共同影响,干旱灾害不断发生;随着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大量增加,使得干旱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频发的旱灾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从洞庭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洞庭湖区干旱灾害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镉是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之一。已披露的资料表明,稻田土壤中镉含量大于0.87mg/kg,稻米中镉含量大于1.13mg/kg,长期通过食物链可导致人出现镉中毒病症。洞庭湖区浅层土壤中镉含量均值为0.36mg/kg,深层土壤中均值为0.14mg/kg;稻米中镉含量早稻均值为0.06mg/kg,晚稻均值为0.16mg/kg。洞庭湖区农田按现镉水平及种植的现水稻品种来看,稻米食品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稻田土壤镉还在累积,又种植富集镉强势的超级杂交稻,那么难免有一天会出现稻米食品不安全,因此不使现在水稻土壤有镉的累积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当务之急,是湖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规划》。要使区域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省政府除了应成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外,还应做好弱化"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深化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退田还湖以及提升立法、加强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存在着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低与结构同构的现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提高湖区的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促使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演进及其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对某些产业的经济活动给予适当支持,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目标,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16年东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和超Ⅲ类标准原因,指出实施河长制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在明晰权责、出台精准方案和社会协同管理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但东洞庭湖全面实施河长制面临来水复杂、基础科研欠缺和地方财力不足等问题,全面推行河长制应当综合运用东洞庭湖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工作制度上实现“一断面一河长”“一断面一档案”“一断面一策略”,考核措施上实现“一月一晒”“一季一督一通报”“一年一评”,重点整治东洞庭湖区域超标水体,充分运用基础数据信息和公共网络平台,引导公众参与,注重经济手段的调节和引导,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数据,诊断了洞庭湖区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从水文水情变化、污染来源、环境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构建畅通生态水网,增大水环境承载能力;源头控制,减少水型污染物产生;污染源治理和重点区域整治相结合,开展区域内水污染防治;清水入流,降低上游影响;创新环境机制体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下,洞庭湖区生态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洞庭湖区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可以从生态农业环境改良技术体系、生态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体系、电子信息技术体系、循环技术体系四方面构建。其发展思路应从加大对湖区技术项目研发及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