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以Pluronics为第二组分制备聚乳酸蜂窝状规整多孔薄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聚乳酸(PLA)为成膜材料,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Pluronics)为第二组分,利用水辅助法成功地制备了聚乳酸蜂窝状多孔膜.研究了环境湿度、溶液浓度和所用PLA分子量对多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第二组分PEO-PPO-PEO能有效地促进规整蜂窝结构的形成.蛋白质吸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EO-PPO-PEO组分在孔洞内壁的富集,由此构建了阻抗蛋白质吸附的图案化功能结构表面.  相似文献   

3.
以聚乳酸(PLA)为成膜材料,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Pluronics)为第二组分,利用水辅助法成功地制备了聚乳酸蜂窝状多孔膜.研究了环境湿度、溶液浓度和所用PLA分子量对多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第二组分PEO-PPO-PEO能有效地促进规整蜂窝结构的形成.蛋白质吸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EO-PPO-PEO组分在孔洞内壁的富集,由此构建了阻抗蛋白质吸附的图案化功能结构表面.  相似文献   

4.
以Pluronics(R)为第二组分制备聚乳酸蜂窝状规整多孔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乳酸(PLA)为成膜材料, 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Pluronics(R))为第二组分, 利用水辅助法成功地制备了聚乳酸蜂窝状多孔膜. 研究了环境湿度、溶液浓度和所用PLA分子量对多孔膜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第二组分PEO-PPO-PEO能有效地促进规整蜂窝结构的形成. 蛋白质吸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EO-PPO-PEO组分在孔洞内壁的富集, 由此构建了阻抗蛋白质吸附的图案化功能结构表面.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聚乙二醇蜂窝状有序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辅助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乙二醇(PS/PEG)蜂窝状有序膜,并研究了亲水性PEG在膜表面的富集现象及其抗蛋白质吸附行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水洗前后膜表面的形貌变化,发现水溶性PEG主要沉积于膜孔孔壁.原子力显微镜相位图直观证实了PEG在蜂窝状膜表面的富集现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PEG富集区域具有抗罗丹明标记牛血清清蛋白吸附的能力.同时还发现了水蒸汽出口的改进可以获得较大的相对湿度与气流稳定性,从而提高成膜品质、改善成膜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具有两亲性的两面体(Janus)粒子实现稳定的粒子界面组装与水滴模板法自组装过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粒子在蜂窝状多孔聚合物薄膜内壁的高效定向修饰.通过与均质粒子组装形貌的对比,证明了Janus粒子因其特殊的界面自组装活性,可以获得高粒子加量条件下的规则多孔结构,解决了使用均质粒子时存在的结构有序性和粒子修饰密度之间的矛盾.而在较低粒子加量的条件下,Janus粒子也展示出与均质粒子极为不同的组装形貌.这一方法的建立,为新型表面功能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冻干法制备了聚乳酸/中药自然铜复合多孔膜(PPCM),考察了中药自然铜对PPCM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然铜的加入使PPCM的拉伸强度有轻微下降,但有利于其内孔的形成,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小其在37℃恒温环境中的热收缩.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明中药自然铜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在PPCM上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滴模板法是近年来引人瞩目的一种制备有序微结构材料的方法,所制备的蜂窝状有序膜在微容器和微反应器、图案化模板、细胞培养支架、光学材料、超疏水表面、分离膜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蜂窝状有序膜功能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原位多层次自组装、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固定、交联、模板法成膜以及表面填充等蜂窝状有序膜的功能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航  吴立新 《化学进展》2010,22(9):1784-1798
水滴模板法是利用凝结并自组织有序排列的水滴为模板构筑有序蜂窝状多孔薄膜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廉价、作为模板的水滴可以自然蒸发而除去,且孔洞的尺寸可以通过改变相关的实验参数方便的进行调控的优点,因而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利用水滴模板法构筑有序多孔薄膜的实验方法,探讨了形成机理和相关实验条件对多孔薄膜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多孔薄膜的进一步应用,着重综述了水滴模板法在不同性质的成膜材料体系的应用、多孔薄膜中亚有序结构的引入以及提高多孔薄膜稳定性的方法。最后,本文展望了利用水滴模板法构筑有序多孔薄膜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孙巍  沈利燕  王家鸣  计剑 《高分子学报》2012,(10):1151-1156
将微粒“皮克林乳化效应”(Pickering emulsions)和水滴模板法(breath figure method)有机结合,探索通过建立粒子辅助的水滴模板法,实现纳米粒子在蜂窝状多孔膜内壁的自组装复合,构建微纳复合的多级仿生结构.并进一步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制转移技术,获得类似于复眼结构的多级微纳复合界面仿生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钛酸四丁酯(TBT)的氯仿溶液为铸膜溶液,采用Breath Figures法制备了蜂窝状结构的PMMA/TBT多孔阵列薄膜,采用SEM、JR、XRD对制备的多孔膜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聚合物浓度、PMMA/TBT配比以及水解抑制剂对膜蜂窝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起始溶液浓度为20~30m...  相似文献   

13.
A novel,facile method to prepare copolymers by virtue of the reinitiation of precursor containing isopropylthioxanthone(ITX) residues(ITXH) was reported.Using poly(maleic anhydride-co-vinyl acetate)(P(MAH-co-VAc)) with incorporated ITX residues as a macroinitiator,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performed,and poly(maleic anhydride-co-vinyl acetate)-b-polystyrene(P(MAH-co-VAc)-b-PSt) was produced.Applying the resultant copolymer in a breath figure procedure,honeycomb structure films having pore size around ...  相似文献   

14.
静电纺制备纳米孔结构聚乳酸(PLLA)超细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孔径为40~150 nm的PLLA纳米孔结构超细纤维,纳米孔不仅分布在纤维表面,而且存在于纤维内部.通过扫面电镜观察了纤维表面形貌.探讨了混合溶剂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的比例、PLLA浓度、电场强度对PLLA纤维纳米孔大小、分布密度、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LLA溶液性质和纺丝参数,PLLA纤维的表面形貌可以在3种状态即光滑无孔、疏浅凹坑、密集深孔之间可控.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比例为1∶4,PLLA浓度9%,电场强度1 kV/cm,环境温湿度分别为30℃和52%,静电纺丝所得PLLA超细纤维表面孔洞直径为150 nm,孔洞分布密集.纳米孔PLLA纤维形成的主要机理是由于静电纺丝过程中溶剂的快速挥发引起纤维表面温度急剧降低导致热致相分离而产生多孔结构.PLLA纤维膜的疏水性与纤维表面孔洞结构密切相关,纤维膜接触角最高可达146.6°.由于PLLA纤维的多孔结构,这种高疏水性的PLLA纤维膜能够快速、大量地吸油,90 s内吸收柴油达到90 g/g,25 min内可以达到145 g/g.  相似文献   

15.
孙巍  周雨辰  陈忠仁 《高分子学报》2012,(12):1459-1464
利用粒子辅助水滴模板法的实施获得规则蜂窝状图案化多孔结构模板,并进一步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制转移技术获得表面具有微米尺寸蜂窝状突起阵列的反向图案化结构.以这种图案化突起结构作为微米尺寸所提供的微米级粗糙度为基础,设计了2种的简单的二次纳米结构的引入过程,最终实现了微米级阵列和纳米级粗糙度的复合.第一种方法借助银镜反应来实现纳米银结构的化学沉积,最终在PDMS阵列表面获得了致密的纳米银颗粒沉积层,并成功获得了表面接触角达166度的超疏水性质.第二种方法利用了聚电解质/二氧化硅粒子层层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引入纳米结构,结果在仅仅进行了2个组装循环的条件下即可获得超疏水性质的表面复合结构.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试图提供一种基于水滴模板法的微纳复合超疏水结构的普适性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组分比的聚乳酸(PL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溶剂选择性蚀刻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不相容的相形态及其黏弹响应.研究结果表明,PLA/EVA共混物为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两基体组分间的界面张力约为2.2 mN/m;因此随组分比的不同,共混物表现出"海-岛"分散和双连续的不相容相形态;体系中EVA的相反转浓度约为50 wt%~60 wt%,这与黏性模型对相反点预测的结果一致;与双连续相形态的体系相比,乳液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具有"海-岛"分散形态的体系的线性黏弹响应,共混体系相对较宽的相反转区域主要源于两组分间较大的弹性比以及EVA自身的屈服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乳酸与聚氧化乙烯的共混物.细致研究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 kDa、10kDa1、00 kDa和600 kDa的聚氧化乙烯对聚乳酸的改性效果,并使用DSC、DMA及旋转流变仪等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热行为、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在聚氧化乙烯的组分含量不超过20 wt%的前提下,共混体系保持为完全相容体系,当聚氧化乙烯的分子量超过10 kDa时,其对聚乳酸的增塑效果,不随分子量增加而降低;增加聚氧化乙烯的分子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熔体强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呼吸图案法制备聚(苯乙烯-b-丙烯腈)有序多孔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林  马晓燕  宋颖  周冬 《物理化学学报》2013,29(5):1107-1114
以自制的聚(苯乙烯-b-丙烯腈)(PS-b-PAN)嵌段共聚物为成膜材料, 采用呼吸图案法制备了有序多孔薄膜,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形貌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溶剂种类及共聚物结构对薄膜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薄膜表层为多孔结构, 且孔为圆形、以六方阵列形式排列; 薄膜表层下面是蜂窝状结构.以三氯甲烷(CHCl3)为溶剂时, 在较高浓度下制备的薄膜表层孔间距较大, 蜂窝结构尺寸较小, 且形成了多层结构. 与CHCl3为溶剂时相比, 挥发速度较快的二硫化碳(CS2)作溶剂时制备的多孔薄膜有序性较好, 薄膜表层孔径和孔间距均较大, 蜂窝结构尺寸较小. 以没有PAN链段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l)为成膜材料时, 制备的薄膜表层没有形成多孔结构, 而是形成了窝状结构. 同时, 通过对薄膜表层晕的研究证明了多孔薄膜表层缺陷是由水滴处于液膜下较深的位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4-溴苯甲醇和三甲基硅基乙炔的Sonagashira偶联反应与三甲基硅基的脱除反应,合成4-乙炔基苯甲醇.以4-乙炔基苯甲醇为引发剂,以有机氮杂环化合物DBU为催化剂,常温常压下进行丙交酯的活性开环聚合反应,采用1H-NMR和GPC对产物结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以了苯乙炔为端基的聚乳酸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甲苯浸泡法,将聚(苯乙烯-co-甲基丙烯酸)(P(Sc-o-MAA))胶体晶体转变成孔阵列,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详细研究了胶体球在向孔转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细节,同时利用表面元素分析法检测其反转前后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选择性溶剂作用下,胶体球经历了溶胀—粘连—破裂—溶解—成孔—扩张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内核的聚苯乙烯被溶出胶体球后不仅填充到球与球之间的空隙中而且扩散到了溶剂中,而胶体球表面富集的聚甲基丙烯酸链段与溶出的聚苯乙烯混合物则主要对孔结构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但长时间的甲苯浸泡最终会破坏孔的结构和阵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