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肌红蛋白在聚天青A薄膜修饰电极上电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绍俊  褚庆辉 《化学学报》1992,50(6):589-593
本文采用电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天青A(AZA)薄膜修饰电极。利用现场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肌红蛋白于聚AZA薄膜修饰铂网光透电极上的准可逆异相电子传递过程, 给出了电极反应的热力学参数。X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表明肌红蛋白于修饰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用现场循环电位吸收和循环伏安法解析了肌红蛋白于膜电极上的伏安响应, 提出了肌红蛋白于聚AZA薄膜修饰电极上的异相电子传递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内部电极、电容耦合式钟罩型射频等离子体聚合装置,首次进行了四氰代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的等离子体聚合,得到了电导率为10~(-8)~10~(-6)Scm~(-1)的聚合物半导体薄膜。由这些聚合物薄膜制备的Al/聚合膜/ITO(铟锡氧化物透明电极)夹层元件显示出整流特性和光生伏打效应。这种聚合物薄膜还具有光电导性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的研究结果表明,优良的半导体特性归因于聚合膜中存在有较大范围的π电子共轭结构。  相似文献   

3.
化学修饰电极是当前在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功能性聚合物薄膜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赋予其许多独特的功能,诸如选择性、分子识别、pH敏感、光化学敏感等;功能性聚合物修饰电极可以赋予电极许多特殊功能,拓展电极的应用范畴,故而备受关注。本文分别从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和生物酶传感器制备的角度,综述在电极表面构筑功能性聚合物薄膜的材料以及方法,重点论述电泳沉积技术在电极修饰中的新应用。这些功能性聚合物薄膜在电极表面的构筑方法可以广泛的拓展到其它传感器的制备中,并指导特殊的传感器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二茂铁衍生物聚合膜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二茂铁衍生物(α-羟乙基-,1,1’-二α-羟乙基-,乙酰基-,1,-二乙酰基-)在乙腈溶液及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首次发现这类二茂铁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电化学引发下发生电聚合反应,提出用电化学聚合制备其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方法,并对聚合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电化学聚合法简便快速,聚合过程可控,膜稳定且与电极的接着牢固,是一种很有实用意义的制备修饰电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薄膜电极具有电活性物的表面浓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电催化和电分析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是目前化学修饰电极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曾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二茂铁的羟基和酰基衍生物聚合物薄膜电极。本文用电化学聚合法-循环伏安(CV)法和恒电位氧化法研究了乙烯二茂铁(VFc)的聚合条件,分别以乙腈和乙醇为溶剂制备了VFc的聚合物(PVFc)薄膜电极,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实验部分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相似文献   

6.
董绍俊  丁杰 《化学学报》1988,46(8):819-823
利用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吡咯烷、薄膜修饰电极. 讨论了对电化聚合的影响因素及薄膜修饰电极在不同电解质中的伏安特性, 从X-射线光电子能谱推测, 在吡咯的电化聚合过程中氧的参加引起在聚吡咯烷膜的结构中有羰基和羟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聚萘酚类pH修饰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作为pH传感器研究颇多,这些传感器多为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合膜电极,而对在有机合成及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萘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铂丝电极为基体,用电化学方法在其上修饰  相似文献   

8.
<正> 文献[1—3]曾报导过应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制备有机聚合物薄膜,为掌握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性能,进而扩展其用途,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Kobayashi等研究了用内部电极等离子体装置制备的聚乙烯的结构,并指出其为交联结构,他们用同样装置研究了单体流量对丙烯聚合膜淀积速率的影响。我们用较简单的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在辉光区中乙烯和丙烯的聚合规律,并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董绍俊  刘柏峰 《化学学报》1982,40(11):1061-1065
化学修饰电极是当前电化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崭新研究方向[1~4].它的出现扩展了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已在电子转移、光电转换、催化、立体选择性有机合成以及选择富集测定等方面显出其优越性.最近,在多种化学修饰电极类型中,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具有电活性的聚合物膜电极.制备聚合物膜电极的方法很多[5~10],用等离子体聚合法可得高度交联的超薄膜,且化学和热稳定性均好[10,11].  相似文献   

10.
聚灿烂甲酚蓝膜修饰电极测定抗坏血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灿烂甲酚蓝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二步法电聚合制备的修饰电极性能优于一步法电聚合,在该电极上抗坏血酸的过电位降低320mV,催化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2×10-5~5×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2。方法可用于药品及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可对槲皮素分子进行选择性测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在碳纳米管(CNT)独特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作用下,以吡咯(Py)为功能单体,槲皮素为模板分子,电聚合方法制备了槲皮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PPy/CNT/GCEMIP).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界面性质,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薄膜化学修饰电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评述了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研究进展,引文24篇。文中讨论了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特征、电极过程、各种类型以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化学修饰电极是近年来电化学领域中新发展起来的活跃研究方向。在电极表面的化学修饰方法中,聚合物涂层法是近二、三年才兴起的研究课题,其中把电活性氧化还原体固着于电极表面制成聚合物薄膜电极尤其引人注意。我们用等离子体聚合法成功地制出了聚乙烯二茂铁化学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的表面可用各种能谱方法表征,但电化学方法,特别是循环伏安法,是更为灵敏有效的方法。各类新极谱法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半算符电分析法。用新极谱法研究化学修饰电极未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沉积法在氰桥混配物预修饰的玻璃碳电极上再沉积CuInSe2半导体材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型修饰光电极(Eu-Fe-Mo/CuInSe2)。以含Cu2+、In3+、SeO23-及柠檬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为电镀液,通过优化寻找到电镀液中最佳的Cu∶In∶Se料液比例,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光电效应的复合型修饰光电极。用SEM、EDS技术对复合修饰光电极的表面形貌及其修饰材料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以60 W的普通日光型白炽灯为光源,采用开路电压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该复合修饰光电极的光电性质。测得该光电极的响应光电压大于30 mV,响应光电流密度大于8.9×10-6A/cm2。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修饰光电极呈现典型p型半导体的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和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藏红T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电聚合过程及循环伏安性质.聚藏红T膜修饰石墨电极在pH 6.81的PBS中循环扫描,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P1)=-0.5 V,Ep,c(P1)=-0.575 V,Ep,a(P2)=-0.36 V,Ep,c(P2)=-0.425 V,而且聚合物较稳定.测定了聚藏红T膜的可见光谱性质.实验表明,聚藏红T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聚5-磺基水杨酸修饰电极上对苯二酚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循环伏安法将 5 磺基水杨酸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 ,制备出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作用的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对苯二酚 (HQ)在该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 0 5mmol/LH2 SO4底液中 ,HQ在该电极上的线性范围为 2 0× 1 0 - 6~ 1 0× 1 0 - 4 mol/L。该修饰电极可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CC)的氧化峰分开约 1 0 5mV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在聚2,4,6-三甲基吡啶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红  张玉忠  袁倬斌 《分析化学》2002,30(6):650-653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 2 ,4 ,6 三甲基吡啶修饰玻碳电极 ,研究了神经递质多巴胺在该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在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为4 .0× 10 -6~ 1.0× 10 -5mol/L。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无响应 ,从而可有效消除其对多巴胺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孙磊  晏菲  周璘  苏彬 《分析测试学报》2018,37(10):1182-1191
氧化铟锡(ITO)薄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物理(导电性高、透光性好)和化学性能,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进一步拓展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该文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ITO薄膜电极的制备和清洗方法,总结了ITO薄膜电极的表面修饰方法,着重介绍了应用较多的化学吸附、硅烷化、电化学接枝3类方法,并简要评述了ITO薄膜电极表面修饰方法面临的挑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聚合技术,在掺杂的导电聚吡咯薄膜修饰过的铅笔芯电极上,吸附葡萄糖氧化酶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首先在含有0.1 mol/L吡咯和0.01 mol/L HCl的溶液中,于0.7 V恒电位下吡咯单体氧化聚合,在铅笔芯电极表面形成聚吡咯薄膜;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吸附在修饰过的电极上制备出葡萄糖氧化酶-聚吡咯-铅笔芯电极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实验考察了吡咯聚合时间、聚合温度、葡萄糖氧化酶吸附量、检测电压以及干扰物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78μA/mmol/L,线性范围0.8 mmol/L,线性相关度R=0.9918,响应时间小于16 s,检测下限为18.75μmol/L,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同多钼酸掺杂的聚吡咯薄膜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绍俊  金文  詹瑞云 《化学学报》1994,52(2):144-149
用电化学聚合制备了同多钼酸掺杂的聚吡咯(IPMo/PPy)薄膜电极, 这种电极在硫酸水溶液中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用循环伏安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对这种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