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ASPECTS、CTP参数差异。预后不良患者CTA图像ASPECTS评分<3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病灶处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ASPECTS评分联合CBV、CBF及MTT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4.10%。CTA联合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究SOFA评分联合超声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后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脓毒症合并AK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分为AKI 1、2、3期,将同期入院的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SOFA评分联合超声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发现,观察组PDU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I值、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的3组间的PDU评分、SOFA评分不同,随着AKI分期的增加,PDU评分降低、SOFA评分增加(P<0.05),但3组间的RI值并无不同(P>0.05);50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率为44.00%。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KI分期、脓毒症休克、SOFA评分、PDU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不佳的因素(P<0.05);AKI3期、发生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PDU评分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越大,对预后的预测效能越好,当AUC>70.00%时具有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显著高于单独应用SOFA评分(AUC=74.28%)或PDU评分(P<0.001)。上述结果说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采用SOFA评分联合超声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优于单独采用SOFA评分或超声,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85)。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IU-Elite及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DMS-3004A进行标准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TO、QTd、QTcd、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SDNN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O高于存活组,QTd、QTcd、LVEF、LVEDD均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患者心率震荡(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LVEF明显降低,LVEDD、QTd明显增大,QT间期明显延长。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AMI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对象的颈动脉,并对血清miR-128b、miR-146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观察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miR-146a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miR-128b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与两种血清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AIS的AUC为0.898,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SV、EDV、IMT、miR-128b、miR-146a与AIS患者预后(mRs评分)显著相关(P0.05)。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与两种血清生物标志物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敏感度达71.43%,特异度达90.48%。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血清miR-128b、miR-146a在诊断AIS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卵圆孔血流受限或提前闭合(FO-R/C)的价值,本文分析了31例FO-R/C胎儿(观察组)和30例正常胎儿(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资料,以病理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为准,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FO-R/C的效能。结果显示,观察组胎儿卵圆孔最大流度、右室与左室内径比值(RV/LV)、右房与左房内径比值(RA/LA)、主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MPA/AO)、肺动瓣上/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比值(VMPA/VAO)、心胸比、静脉导管阻力指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卵圆孔直径、卵圆孔与主动脉瓣环比、卵圆孔与右房横径比小于对照组(P<0.05)。RA/LA、VMPA/VAO、卵圆孔最大流度、静脉导管阻力指数诊断FO-R/C具有较高效能。由上述结果可知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辅助诊断FO-R/C。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造成心功能障碍。为研究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和患者左室心功能。结果显示,相较于下壁心梗组患者,前壁心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值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降低;基底部、乳头肌水平和心尖部的前间隔和前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减小;基底部和心尖部侧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升高;基底部和乳头肌水平的后壁、下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升高;乳头肌水平和心尖部的后间隔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减小。因此,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评估无创、精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超声在急性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选取疑似急性肠套叠患儿120例,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肠套叠的价值,同时将急性肠套叠确诊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照组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超声诊断急性肠套叠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92.50%、96.67%、96.34%和97.37%;观察组复位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在急性肠套叠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研究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疾病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4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回顾性选取乳腺癌患者6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DWI差异。观察组弥漫高信号、混杂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期病灶ADC值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观察组腋窝淋巴结转移ADC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弥漫高信号和其他信号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P<0.05。MR-DW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应用价值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部超声评分(LUS)与外周血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的关系。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观察组)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外周血NAMPT、Endocan,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NLR。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通气24 h、48 h和72 h时NAMPT、Endocan和NLR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死亡患者NAMPT、Endocan、NLR和LUS及变化值高于存活患者(P<0.05),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说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LUS变化与外周血NAMPT、Endocan、NLR呈正相关,联合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期间来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抗生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则根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抗生素应用,对比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病情加重与死亡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情加重率与死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指导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72.73%,其中缺血性ST-T改变占45.00%,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各占11.25%,心房颤动占7.50%,房性早搏和左心室肥厚各占6.25%。轻型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2.63%,明显低于中型组的82.22%和重型组的85.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8.89%和79.41%,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41.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左心室肥厚等,其异常率对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拟实施肺部CT扫描的2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螺距和辐射剂量,将患者分为大螺距低剂量组、小螺距低剂量组和大螺距常规剂量组,探讨大螺距低剂量肺部CT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大螺距低剂量组肺实质CT均值标准差和伪影发生率比小螺距低剂量组明显降低,而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较之明显增高(P<0.05)。大螺距低剂量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另两组(P<0.05),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大螺距常规剂量组(P<0.05)。大螺距低剂量肺部CT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满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选取95例重症肺炎(SP)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分为ARDS组(n=38)、无ARDS组(n=57),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肺部超声评分(LUS)、机械功(MP),比较不同LUS评分、MP水平者肺水肿发生率,采用Spearman分析LUS评分、MP与ARDS严重程度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RDS组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MP高于无ARDS组(P<0.05);LUS评分、MP高水平者肺水肿发生率高于低水平者(P<0.05);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MP与ARDS发病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联合MP预测ARDS的AUC分别为0.874、0.915(P<0.05)。提示LUS评分、MP有助于反映SP患者肺水肿发生风险,联合上述指标可为临床预测ARD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