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再掺杂方法制得了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CSA),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An/BR导电复合膜.研究了聚苯胺与顺丁橡胶(BR)复合膜在间甲酚二次掺杂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实验表明:CSA对聚苯胺有较好的掺杂作用;二次掺杂使PAn复合膜电导率明显提高,其导电渗滤阈值略有降低,使卷曲的二次掺杂PAn链展开并通过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而自行组成导电通路.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的电荷传输特性及其分子量依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 (PAn CSA)膜的导电性对温度的依赖性 ,发现有一个临界温度 (Tc) ,当测试温度高于Tc 时 ,PAn CSA显示金属的导电特性 ,反之则显示半导体导电特性 .Tc 和聚苯胺的分子量有关 ,分子量越高 ,Tc 越低 .单向拉伸后 ,PAn CSA膜的电导率大大提高 ,拉伸 6 0 %时 ,室温电导率可达 75 0S/cm ,但Tc 不随拉伸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 DBSA)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或聚烯烃弹性体(POE)进行溶液共混制得了PAn DBSA/EAA或PAn DBSA/POE导电复合物。研究了绝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对聚苯胺导电复合物形态结构及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极性聚合物EAA中的羧基能与PAn形成氢键并发生掺杂作用,复合物中卷曲的PAn主链能充分展开,导致PAn/EAA复合物具有非常低的逾渗域值(1.5%),PAn含量为20.0%时,电导率高达7.1S/cm。POE为非极性共聚物,与极性较强的PAn相容性较差,导致PAn/POE复合物具有较高逾渗域值(5.0%),PAn含量为20.0%时,电导率仅为3.0×10-5S/cm。  相似文献   

4.
马利  卢苇  甘孟瑜  陈超  严俊  陈奉强 《高分子学报》2008,(12):1185-1191
在有、无外加恒定磁场(0.4T)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在有/无外电场作用下产物/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pH及其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温度对PAn/m-cresol溶液中PAn氧化-还原(掺杂-脱掺杂)行为的影响.溶液电导率和pH的测试结果显示,溶液电导率与溶液中游离掺杂酸的浓度成正比,PAn的掺杂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在相同温度下,有、无外电场作用时PAn/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存在突跃.与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所制备的m-cresol溶液相比,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所制备的m-cresol溶液电导率的突跃更加显著.经脱掺杂处理后的PAn/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均较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极其微弱,且在有、无外电场作用时不发生突跃.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外电场作用下m-cresol溶液中掺杂态的PAn分子发生了取向重排,而脱掺杂的PAn则无此变化.PAn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取向重排及氧化-还原性均与其掺杂程度相关,掺杂程度越高,氧化-还原及取向重排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掺杂率对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乳液聚合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聚苯胺(PAn)进行不同pH值溶液浸泡处理。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及热失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率对PAn结构性能以及PAn在普通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DBSA掺杂率的增加,PAn的电导率及其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度增加,带有烷基长链的DBSA使PAn形成以DBSA为间隔的有序层状结构;而且合成的PAn-DBSA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乳液法制备掺杂聚苯胺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众多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PAn)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1].本征态PAn的电导率约10-13S/cm数量级,呈电绝缘性.当用质子酸对PAn掺杂后,电导率达到5~10S/cm,可实现从绝缘体到导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谷威  李志强  朱申敏  张荻 《化学学报》2008,66(9):1097-1101
通过高能球磨方法引发樟脑磺酸(CSA)对本征态聚苯胺(PANI)的固相掺杂反应, 制备了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CSA)粉末. 采用SEM, XRD, FT-IR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的PANI-CSA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 采用四点探针法对电导率进行了测定. FT-IR图谱的变化反映了聚苯胺的质子化过程, 而XRD谱图表明, 聚苯胺分子链在外力诱导下形成了有利于电荷传导的取向排列. 系统地研究了球磨时间对掺杂率和电导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固相掺杂具有较高的掺杂速率, 其电导率和掺杂率均随球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 其最高电导率可达到3.25 S/cm, 对应掺杂率为0.31.  相似文献   

8.
首次采用碳纸负载聚苯胺(PAn)为工作电极,探讨了反应时间对乳液法合成PAn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塔菲尔曲线)的影响,并通过对产物电导率、产率及特性粘度的对比分析,印证了产物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曲线均能有效表征出PAn的三对氧化还原特征峰,交流阻抗曲线均出现一个几乎完整的半圆;且产物的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塔菲尔、产率及电导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反应5h时,PAn的各项性能指标较好.结果显示,利用碳纸作为负载电极,可以对乳液法合成PAn的电化学性能实施有效的实时表征.  相似文献   

9.
恒定磁场(0.4 T)对聚苯胺微观取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利  卢苇  甘孟瑜  陈超  严俊  陈奉强 《化学学报》2008,66(10):1259-1264
在恒定磁场(0.4 T)条件下,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 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电导率、产物复合膜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以及产物间甲酚(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在外电场作用下变化的分析与表征, 系统研究了磁场对PAn的微观取向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与无磁场条件下制备的聚苯胺(PAn-O)相比, 磁场条件下制备的聚苯胺(PAn-M)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明显的微观取向结构, 其微粒有序排列和堆砌成了许多具有一定长/径比的条状聚集体; PAn-M/PVA(聚乙烯醇)复合膜经磁化成膜, 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导电性能的各向异性; PAn-M/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 在有、无外场(电场)作用下存在明显的突变. 分析认为: 由于磁场条件下制备的PAn粉末存在着微观取向和显著的抗磁磁化率的各向异性, 在外磁场作用下其堆砌方式会进一步演变成宏观的取向, 随之表现出物理性能上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沉淀聚合制备磺酸掺杂的聚苯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二丁基萘磺酸(DBNSA)或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有机酸,水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沉淀聚合直接制备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讨论了酸度、温度和氧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2L规模扩大实验的产率约为75%~80%,所得PAn具有高电导率(3.0S·cm-1),并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其中PAn-DBNSA在各方面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自1976年发现第一个有机聚合物聚乙炔掺杂后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以来,先后发现了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PAn)等导电聚合物,其中聚苯胺以其合成方法简单、稳定性好、较高的电导率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等被预言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导电聚合物研究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乙醇对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乙醇对双核酞菁钴(b i-CoPc)掺杂聚苯胺(PAn)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乙醇浓度不同时,玻碳电极(GC)上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的电聚合过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氧化铟锡玻璃(ITO)电极上b i-CoPc掺杂的PAn膜,研究了乙醇对膜以及该膜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苯胺的电聚合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加b i-CoPc掺杂量,膜的光谱特性发生变化,表面形貌更加均匀。乙醇存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的电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乙醇含量为10%时,制备的电极催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以苯胺为单体,L-天冬氨酸(L-Asp)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掺杂L-Asp的导电聚苯胺(PAn).将PAn作为固定相填充到多孔陶瓷管中制备导电PAn电极柱,并以此电极柱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图表明PAn电极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极柱上施加-0.6 V的还原电位,PAn中掺杂的L-Asp发生脱掺杂,从而在PAn膜上留下了与L-Asp完全匹配的空穴.由于PAn具有掺杂/脱掺杂完全可逆的独特性能,因此对带有分子印迹的PAn电极柱施加0.5 V的正电位后,由于存在强烈的分子印迹作用,L-Asp在电极柱上被富集,而D-天冬氨酸(D-Asp)的富集效果远低于L-Asp,从而实现对Asp对映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掺杂态聚苯胺的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聚苯胺(PAn)在不同状态(掺杂、反掺杂、碱式、氧化、还原)下的拉曼光谱.根据其光谱特性,结合其它实验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分子链包含电荷分布不等的三种苦环和二种氮原子的四单元苯醌变体模型,指出质子酸掺杂系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了PAn氧化程度对掺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利  严俊  甘孟瑜  仇伟  罗来正  李建凤 《化学学报》2008,66(16):1898-1902
在恒定磁场(0.6 T)条件下,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 在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 借助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监测苯胺(An)在金电极表面聚合成膜过程, 探讨了磁场、APS浓度、DBSA浓度及反应温度对DBSA掺杂聚苯胺聚合成膜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An在金电极表面的成膜速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由反应物浓度与PAn成膜速率的关系, 得出相应的动力学反应级数; 由PAn膜的增长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得到成膜过程的活化能为41.08 kJ/mol. 考察了PAn聚合过程的UV-Vis光谱, 并与QCM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在相同时间内, 磁场环境下合成的PAn的吸收强度大于无磁环境下合成的PA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苯胺(PAn)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n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An膜内部与PAn形成复合物.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An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  相似文献   

17.
潘秀梅  王荣顺  苏忠民 《化学学报》1996,54(10):961-965
用量子化学SCF-LCAO-MO AM1方法, 对于水分子与聚苯胺(PAn)间氢键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 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聚苯胺分子链不同位置形成氢键的可能性以及成键方式。运用晶体轨道EHMACC方法, 对具有不同氢键结构的PAn体系进行了能带结构计算, 揭示了水分子存在和氢键的形成对PAn掺杂导电性能的贡献。氢键形成后, 能带结构变化表明有利于导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无机盐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等助剂对电化学聚合的导电聚苯胺膜的红外发射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发射率和高电导率的聚苯胺膜.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助剂可以调节聚苯胺膜的粗糙度,进而调节聚苯胺膜的发射率.以体积较小的无机盐(NaCl或LiCl)为助剂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膜的粗糙度,红外发射率则可增加0.16~0.26,而采用体积较大的有机分子如麦芽糊精为助剂时可大幅增加聚苯胺膜的粗糙度,红外发射率增加了0.53,达到0.84.探讨了采用麦芽糊精(maltodextrin)助剂合成的聚苯胺具有高发射率的原因,指出麦芽糊精中含有不同分子量和体积大分子,使聚苯胺的微孔具有分形结构,有利于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进而提高了膜的发射率.同时研究了助剂对聚苯胺膜电导率的影响,指出采用麦芽糊精作为助剂时,聚苯胺膜同时具有高发射率(ε=0.84)和高电导率(σ=109 S/cm).  相似文献   

19.
SIS-PAn导电橡胶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原位聚合方法在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基体中合成聚苯胺(PAn),可形成均匀复合的SIS-PAn导电橡胶膜.成膜后紧朝玻璃的膜面导电,而朝向空气的膜面却绝缘.膜中PAn的含量只有5.8%(质量分数)或An/SIS的投料比为0.2时,导电复合物膜的表面电阻和导电率即可分别达到300Ω/□和0.07S·cm~(-1)分析了制备条件,包括PAn含量、酸量、氧化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模具材料等因素对SIS-PAn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电化学制备的聚四氟乙烯-聚苯胺系列导电复合膜进行热处理,采用热重、红外和X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在空气和真空氛围中,热处理对复合膜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分析结果表明:此系列复合膜在100~180°C失重较少,在此温度区间内对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热处理,其电导率在空气和真空氛围中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聚苯胺-聚四氟乙烯-银复合膜在空气氛围中的电导率也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两种复合膜的强度不变,断裂伸长率降低;聚苯胺-聚四氟乙烯-银复合膜在真空氛围中经120°C热处理后电导率提高最显著,力学强度也有所提高,但断裂伸长率降低。X衍射研究表明复合膜经180°C热处理后结晶度降低。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经180°C热处理,发生了磺基水杨酸的脱掺杂和聚苯胺的结构热氧化、分子链的断裂和交联,复合膜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