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锦业  龙湘云 《催化学报》1999,20(5):541-544
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化学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并与噻吩加氢脱硫(HDS)反应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不能太强,催化剂中的Ni可以降低噻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增加HDS反应生中心的数目。  相似文献   

2.
第16届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热力学、第55届量热学和第10届核材料热力学会议,将於2000年8月6日至11日在加拿大NovaScotia,Halifax举行。会议内容为:(1)材料热力学;(2)生物热力学;(3)热力学标准化;(4)实验热力学;(5)理论热力学和模拟;(6)热力学教育。有关会议的情况可从http://IS.DAL.CA/~ICCT直接获得。此次会议不再用通信联系,均直接用电子邮件(E-mail)与会议组织者联系,E-mail:ICCT@IS.DAL.CA详细…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化学的化学热力学部分,有关标准态问题,各种教材中都有较详细的叙述。但是,在化学动力学的过渡态理论中,大部分物理化学教材、甚至一些动力学专著、对标准态的关注甚少,以致出现一些意义模糊、量纲有误、难以  相似文献   

4.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CO2在Cu-Ni/ZrO2-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技术,研究了CO2在其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Ni/ZrSiO催化剂CO2可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催化剂表面金属位M上的剪式吸附态CO2可与邻近的lewis酸位Zr^n+作用,形成CO2卧式吸附态M-(CO)-  相似文献   

6.
杯芳烃固定液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得了5组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在杯芳冠醚聚硅氧烷(C[4]C5_PSO),二乙氧基杯芳烃聚硅氧烷(C[4]E_PSO)和二丁氧基杯芳烃聚硅氧烷(M_C[4]B_PSO)3种杯芳烃固定液上的热力学参数ΔH、ΔS、ΔG,然后用热力学及超热力学的方法探讨了杯芳烃对异构体的分子识别特性和保留机理。  相似文献   

7.
基团电负性与烷基衍生物的标准汽化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团电负性与烷基衍生物的标准汽化热韩长日(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黄石435002)关键词:标准汽化热,基团电负性,烷基衍生物前言汽化热是反映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重要热力学参数。尽管热力学数据的实验积累要比化学其它领域的数据的实验积累丰富得多,但对于...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一种新的双重荧光N,N-二甲基苯胺(DMA)衍生物,4-N,N-二甲基氨基 苯磺酸钠(SDMAS),其电子受体经硫杂原子联接于电子给体的对位.SDMAS在强极性 的水中发射双重荧光,在有机溶剂如甲酰胺,甲醇和乙腈中则只发射位于短波长侧的 单重荧光.纯水中 SDMAS的荧光峰分别位于 365 nm和 475 nm处,引入有机溶剂如乙 醇,乙腈和1,4-二氧六环,长波长荧光被猝灭且峰位置蓝移,稳态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 测量表明,SDMAS的长波长荧光为光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CT)态所发射,短波长的 荧光为局域激发(LE)态所发射,并且CT态产生自LE态.只能在高极性的水中观察到 SDMAS的CT双重荧光发射的实验事实意味着CT过程具有高的活化能,激发态超快 反应动力学研究证实该活化能(E_a)高达 15.35 kJ· mol~-1, SDMAS分子中硫原子的 d-轨道 参与磺酸基和苯环的共轭以及二甲基氨基所在平面相对于苯环的强烈扭转和弯折可能 是导致高活化能的原因,CT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分析表明伴随着电荷转移SDMAS的分 子构型发生了变化报道的SDMAS是具有双重荧光的氨基取代芳香磺酸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者 《大学化学》1999,14(3):13-20
Ⅰ1气体(注:普通物理如未讲,则应补上)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气体分子运动论2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函数准静态过程平衡态(2)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内能焓热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及熵变计算熵增加原理有序和无序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3...  相似文献   

10.
朱元海  范森  关秋红 《化学教育》2019,40(12):85-87
研究认为以温度和浓度为自变量的摩尔反应熵ΔrSm(c)实质是定容摩尔反应熵,因而不能用偏摩尔量定义,它与相应的定压摩尔反应熵ΔrSm(p)即使在同一状态点数值也不相等。通过严格数学处理得到了c和p2种标准态下摩尔反应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现有文献不同。文中还推导了其他相关标准态摩尔反应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并通过相互关联和转换印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高健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0,21(4):341-344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合成了MoOCl/SiO2催化剂。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钼(Ⅴ)离子夺SiO2表面以双齿配位形式与表面氧刍合;双核钼(Ⅴ)间以u-双氯基桥联。用IR,TPD,TPSR-MS和TPSR-IR研究了MoOCl/SiO2催化剂对CO2与EO(环氧乙烷)的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合成EC(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桥式吸附态,桥基配体是表面反应的活性中心;EO在催化剂表  相似文献   

12.
杨青林  刘克松 《化学教育》2019,40(10):30-33
对大学化学课程中的化学热力学主体内容进行梳理、凝练和总结,以热力学焓(H)、吉布斯自由能(G)和化学平衡常数(K)这3部分内容为例,介绍思维导图法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Fe-ZSM-5分子筛中Fe的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SR、XPS、DRS、Mossbauer谱和首次运用TPR技术结合XPS、XRD对Fe-ZSM-5中Fe的化学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介质条件下合成的Fe-ZSM-5分子筛中,铁仅有一种价态Fe(Ⅲ),但却有多种存在形式。非骨架Fe(Ⅲ)包括分子筛孔道内及外表面上沉积的氧化铁;骨架Fe至少有两种状态,即骨架不饱和配位Fe(Ⅲ)和骨架畸变四配位的Fe(Ⅲ).各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表明Fe主要位于分子筛的骨架上,非骨架Fe(Ⅲ)很少.  相似文献   

14.
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于近期(半年至五年)内有必要密切注视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新动向。IUPAC业已正式批准并公布了其下属机构——热力学委员会所提出的一项倡议:热力学数据中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态压力(SSP,standardstate pressure)已由传统的latm(101.325kPa)。  相似文献   

15.
根据O2+C-Ni(100)表面反应的推广LEPS势能面,并用QCT方法研究了该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给出了分子化学吸附和解离原子化学吸附及CO脱附反应的分子动态特征,以及态-态过程的吸附几率.考察了各种能量形式对吸附、脱附几率的影响和各类吸附、脱附几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Fe—ZSM—5分子筛中Fe的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春雷  吴志芸 《分子催化》1995,9(3):165-171
本文应用ESR、XPS、DRS、Mossbauer谱和首次运用TPR技术结合XPS、XRD对Fe-ZSM-5中Fe的化学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介质条件下合成的Fe-ZSM-5分子筛中,铁仅有一种价态Fe(Ⅲ),但却有多种存在形式。非骨架Fe(Ⅲ)包括分子筛孔道内及外表面上沉积的氧化铁;骨架Fe至少有两种状态,即骨架不饱和配位Fe(Ⅲ)和骨架畸变四配位的Fe(Ⅲ).各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表明Fe主要位于分子筛的骨架上,非骨架Fe(Ⅲ)很少.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已知d~(10)电子结构为相对稳定的电子构型,为什么在水溶液中d~(10)构型的一价铜离子却不如d~9构型的二价铜离子稳定呢? 标准电极电位E~0可以作为氧化态稳定性的热力学判据,但是E~0未能回答某种价态为什么稳定的内在原因。本文企图把宏观的热力学标度与微观因素分析结合起来,对影响铜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SiO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上述催化剂上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  相似文献   

19.
磷脂和磷脂混合物脂双层相变的DS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和磷脂混合物脂双层相变的DSC研究刘云娜谈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刘云娜女,56岁,副研究员,从事生物大分子热力学和量热学研究及材料热分析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8-04-06收稿关键词磷脂磷脂混合物脂双层相转变示差...  相似文献   

20.
盐酸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铝表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失重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DSAS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AS)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铝表面上的吸附作用,提出这种吸附作用与铝的失重量有关,且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出吸附热,吸附熵和吸附自由能等热力学参数。认为这种吸附主要靠静电作用,根据接触角的变化讨论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铝表面上的吸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