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然文石质陶瓷-三角帆蚌贝壳的FTIR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及韧带经粉末XRD分析证实均由文石组成。对珍珠层及韧带的FTIR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文石的ν2,ν3带显示了较大的变化,相对韧带而言,珍珠层文石的ν2带频率蓝移6.5 cm-1,而ν3带却红移22.7 cm-1;(2)珍珠层文石的ν2,ν3带半高宽分别比韧带文石宽1倍左右。相比之下,珍珠层及韧带文石的ν1,ν4带的特征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文石红外光谱的这种各向异性的变化可能是由文石的粒径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翡翠贻贝珍珠层的XRD和FTIR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翡翠贻贝贝壳的珍珠层、棱柱层进行了XRD和FTIR光谱检测,对文石的ν1,ν2ν4三个内振动模式的频率进行了分析。文石的ν1ν4带在所有的样品中不存在频率位移现象,与洞穴文石的相关谱带的频率一致;ν2带频率却存在较大差异,珍珠层、棱柱层的ν2带存在频率位移,初步推测生物合成文石与热效应有关,内部储存有过剩的能量,可作为研究生物矿化机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成因文石的FTIR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种文石质软体动物贝壳的内外壳层进行了较系统的FTIR光谱测量,并重点对文石的ν1,ν2及ν43个内振动模式的频率与贝壳壳层位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石的ν1,ν4带在所有的样品中未存在频率位移现象,且与合成文石的相关谱带的频率一致,但ν2带频率与贝壳壳层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在同一生物种类贝壳中,所有样品内壳层文石的ν2带频率均大于外壳层。随贝壳种类的不同,内外壳层ν2带频率位移的范围为0.5~4.5 cm-1。关于文石质贝壳内外壳层红外光谱中ν2带存在频率位移的现象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非线性函数系数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迁移率非线性函数系数α2α4是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实现物质识别的基础。现有的α2α4缺少先验值和误差分析方法,因此有必要建立关于α2α4求解结果误差的评估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α2α4的求解精度。通过自制FAIMS分别对丙酮、异丙醇和1,2二氯苯三种物质在不同分离电压下的检测实验,获取样本在不同分离电压下的谱图和谱图特征值,运用组合的方法从多组分离电压值和相应补偿电压值的数据中选取指定组数,计算出大量的α2α4数据。通过对α2α4的数值分析,探究了α2α4的分布特点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分离电压取点数量和取点方式对其求解结果误差的影响。在拟合α2α4数据不同范围的频数后,发现α2α4符合正态分布,其拟合度均在0.96以上,可以利用α2α4分布的标准差来评估其求解结果的误差。通过对(α2, α4)散点进行拟合,发现α2α4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三样本的相关度分别为-0.977,-0.968,-0.992。随着分离电压选取点数的增加,其相应的求解结果误差在不断减少。通过不同分离电压取点方式的对比,发现当分离电压取VDmax和0.7 VDmax时求解结果最优。在保证α2α4求解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检测次数,为FAIMS实现快速现场检测和精确的谱图解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贮存后的蜂王浆的FTIR光谱,以新采收蜂王浆的红外谱图为参考标准谱,利用光谱比对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蜂王浆红外光谱图中酰胺带(1 700~1 600 cm-1)波段的相关系数和相对峰强度I1 647/I1 541,I1 647/I1 409,I1 647/I1 247I1 647/I1 054都随着蜂王浆贮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降低,且与贮存时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变化幅度顺序为28>16>4>-18 ℃。因此,初步选定红外光谱图中酰胺带的相关系数和4个相对峰强度(I1 647/I1 541,I1 647/I1 409、I1 647/I1 247I1 647/I1 054)作为新鲜度的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的阈值设定为0.910 0,4个相对峰强度的阈值分别设定为1.744,2.430,3.345和1.412。只要有1个或多个指标低于相应的阈值,可初步判定此蜂王浆是不新鲜的。该方法利用FTIR光谱法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能从宏观上、整体和快速地评价蜂王浆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6.
掺杂钐离子的邻苯二甲酸锌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波反应方法制备了掺杂钐离子的邻苯二甲酸锌(Zn(Pht))化合物,采用XRD,FTIR,NIR FT-Raman,固体样品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DRS UV/Vis),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TG)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分析表明,在化合物中邻苯二甲酸酐中邻位的二个羟酸根各以单齿和Zn配位,其π→π*的跃迁由255和289 nm移向235和270 nm。该化合物在240 nm的光激发下,在560,596,642和670 nm附近产生较强的发射峰,它们分别对应于Sm3+的从4G5/2,6H7/2,6H9/2和6H11/2激发态到基态的发射,结果表明,Zn(Pht)显著地提高了Sm3+的发射效率。在荧光寿命谱中,化合物以240 nm激发所产生的596和642 nm的发射峰,其荧光寿命分别为τ1=1.57 ns,τ2=76.94 nsτ1=1.19 ns,τ2=55.64 ns。TG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在380℃开始分解,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铕、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L)、1,10-菲咯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三种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与Eu3+形成配合物后,位于1 692 cm-1处羧基的νCO峰消失,2 500~3 200 cm-1处羧基的νO—H峰也消失,出现了羧酸盐特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2))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2)),且Δν(νas(CO-2)-νs(CO-2))与钠盐的Δν相近,说明羧酸根与Eu3+以对称双齿桥式配位。在1H NMR中,形成配合物后第一配体苯环上的质子峰变为宽峰且移向高场,Phen和TPPO中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53.0,355.0和357.0 nm;发射光谱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表明Phen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利用OMA光学多道分析谱仪,在靶前表面激光镜反方向测量了激光的二次谐波(2ω0)光谱和三次谐波(3ω0)光谱,观测到了红移的2ω0光谱和3ω0光谱的伴线结构。在激光功率密度为~1018 W·cm-2的条件下,通过2ω0和3ω0谐波光谱的伴线结构,回推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自生磁场均小于1 MGs。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谐波谱红移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光谱同时发生展宽。分析认为,等离子体临界面的迅速膨胀是导致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红移的主要原因。随着预脉冲功率密度的增大,临界面膨胀速度增大,导致了谐波光谱峰更大的红移。自生磁场的测量为诊断临界面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同一样品不同厚度(b1b2)的两单光束谱øb1øb2经线性组合得到杂化单光束谱øα=αøb1+(1-α)øb2=αø0e-Kb1+(1-α)ø0e-Kb2,α为杂化系数。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任意强度的杂化谱øα。系统研究了杂化光谱øα的性质。研究表明,只要控制合适的条件,则厚度为(b2-αb2+αb1)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øb(b=b2-αb2+αb1)与杂化谱øα高度相似,øα的失真程度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厚度在b1b2间任一厚度b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都可用杂化谱øα来表达,øαøb。因此,不需制备厚度为b的样品,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研究者所希望强度的单光束谱øb。杂化谱方法有望在扣除背景干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红外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等指标结果,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36例胃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7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80枚,未转移540枚;与非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有如下特征:(1)与核酸相关的峰强比I1 240/I1 460(p=0.015)和I1 080/I1 460(p=0.034)显著升高,提示转移淋巴结细胞的核酸含量增多;(2)与蛋白相关的I1 640/I1 460(p=0.001)和I1 546/I1 460(p=0.027)峰强比值升高,表明转移淋巴结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3)与脂类相关的I2 855/I1 460I1 740/I1 460显著降低(p<0.001),提示癌组织脂类含量相对减少;(4)I1 160/I1 460(p=0.023)显著降低,表明恶性细胞糖类物质的减少。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of methane mid-infrared fundamental absorption bands, near-infrared combination band of v2 + 2v3 and overtone band of 2v3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intensities of fundamental bands are twice larger than overtone bands, and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combination bands. Based on the methane 3.31 μm (v3) fundamental absorption bands and differential signal disposal method, a rotational ellipsoidal light structure was designed using ordinary light source and detector to improve gas detection sensitiv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precision of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can reach 3% and detection sensitivity is 50 ppm. Meanwhil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mid-infrare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ethane and the experience curve of 3.31 μm (v3) fundamental absorption signal depending on temperature and its rate of change was drawn.  相似文献   

12.
探索红外光谱监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及初步分析。采用结肠癌细胞系SW620作为诱导细胞模型,MTT法确定最优5-FU诱导浓度, 无血清饥饿培养协同细胞周期阻滞在G1和S期,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 联合流式细胞仪(FCM)对SW 620细胞和凋亡的SW 620细胞12 h、早期凋亡(24 h)和晚期凋亡(48 h)的峰位、相对峰强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光谱分析结果显示SW 620对比凋亡细胞有以下特征:(1)与脂类相关谱带1 740 cm-1相对峰强比I1 740/I1 460明显降低(p<0.05),表明凋亡细胞中脂类相对含量增多。(2)与氨基酸残基相关谱带1 410 cm-1,I1 460/I1 460在凋亡早期和晚期明显升高(p<0.05), 与丝、苏氨基酸相关谱带1 120 cm-1 向高波数移动,I1 120/I1 460明显升高(p<0.05),表明凋亡细胞中DNA双螺旋解链,氨基酸残基增多。(3)DNA的反对称伸缩1 240 cm-1向高波数移动,表明凋亡细胞中核酸分子构象发生改变。(4)与核酸多糖1 040 cm-1相关谱带在凋亡的24和48 h出现,向高波数移动,I1 040/I1 460在凋亡晚期降低(p<0.0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能成为实时无创监测肿瘤化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在常压至12.85 GPa条件下对β-胡萝卜素进行了原位高压拉曼光谱测量,讨论了β-胡萝卜素分子特征峰频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π-电子离域受压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的各特征峰均向高波数移动,其主要的三个特征峰的拉曼频率与压力的关系为:ν1(CC)=4.74P+1 511.4, ν2(C—C)=2.55P+1 157.6和ν3(CH3)=2.25P+1 011.3,β-胡萝卜素的ν12和频峰在5.38 GPa的压力条件下发生劈裂。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随压力增大β-胡萝卜素分子的β环扭转变化使其π-电子离域程度变弱, 导致β-胡萝卜素分子主链上的碳碳双键比碳碳单键更容易压缩。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敏感度的紧凑型仪器,能精确、实时、实地连续测量和显示环境空气中的痕量甲烷(CH4)浓度。仪器采用了已集成热电制冷器激射波长为7.5μm的法布里-珀罗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在室温脉冲工作模式下的最新技术,以覆盖CH4位于ν4附近基频特征吸收谱带。同时,采用高品质液氮制冷碲镉汞中红外探测器,配合全反射镀金椭球反射镜一同使用,在20 cm单路径开放式光路吸收气室环境下,确保被测甲烷气体浓度为200 μmol·mol-1的实验条件下保持稳定度高达5.2×10-3。此仪器所集成的软件算法通过时间鉴别电子技术实现对QCL控制,能够在无需校准的情况下,提供连续痕量甲烷气体检测。实验表明,仪器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中的实地痕量气体测量,并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替换在不同波长下运行的QCL来测量其他气体。  相似文献   

15.
同步荧光光谱比率法检测过氧亚硝酸根及其清除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比率法检测过氧亚硝酸根(ONOO-)及评价其清除剂的方法。酪氨酸自身有荧光,在pH 8.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酪氨酸与CO2和ONOO-反应生成强 荧光的酪氨酸二聚体,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 在荧光发射光谱中能同时获得酪氨酸单体(λem=364 nm)与二聚体的荧光峰(λem=406 nm),且两峰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NOO-的浓度呈计量相 关。结果表明荧光强度的比值不受实验参数改变的影响,与传统的荧光法相比,有利于扩大检测的线性范围,提高灵敏度。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NOO-的浓度在1.60×10-7 mol·L-1~6.00× 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1.84×10-8 mol·L-1。对浓度为1.00×10-6 mol·L-1 ONOO- 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利用该法测得抗癌药米托蒽醌的IC50为0.065 μg·mL-1。方法简便易行,试剂廉价易得,体系稳定,可作为一种检测ONOO-及筛选其清除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氩气含量对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系统测量了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射光谱,研究了氩气含量对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的影响。在280~500 nm波长范围内,发现了氮分子第二正带系N2(3Π-3Π)的谱线和氮分子离子的第一负带系N+2(B 3Σ-X 2Σ)的谱线。在相同条件下加入10%氩气后,起始放电电压由26 kV降低到23 kV,介质阻挡放电和发射光谱强度都增强,谱线的半宽明显加大。随氩气含量的增加,各个氮分子第二正带系谱线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而两条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系谱线391.44和427.81 nm的光谱强度都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