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业余训练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牌的运动员全部来自各级体校,绝大多数的现役运动员也均来自体校;但是,要想保持世界领先位置,不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是很难得到持续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层次要求高,对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严格.体校传统的重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的传统的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进行体教结合,才能使体校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能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体教结合"的内涵、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在国家体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曾楠楠  刘海洋 《科技信息》2011,(16):266-266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中小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阐述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学校体育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学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成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教结合"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体教结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学、训矛盾突出,人才培养单一.②陈旧价值取向制约认识程度.③师资力量有限,人才发展受阻.④体、教双向并行,收效甚微.并针对诸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肖留根 《科技信息》2009,(36):199-200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方式,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地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于整合体育资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当前"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国家的制度支撑不够、后备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训练经费投入有限等.因此,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应当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支撑、改革现行人才选拔模式以及提供充足的人员经费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构建和完善"教体合一"、"体教结合"和"多元化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校"多级化"竞赛等方式,有利于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和规模,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才率.只有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的理论溯源,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所存在的问题,为优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体教结合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103-107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把握好发展的主线,导致在20多年后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发挥所期望的效果.以人文关怀为视角,重新思考这一命题,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前提,通过剖析当前体教结合的困境,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发挥体育、教育两大国家人材培养系统的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体育人材培养规律的新体制,是体教结合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两者的结合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以寻求解决人才培养主要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试点院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人们的认可,但试办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通过对山西省9所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结合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机遇,分析当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学训融合限于表面、人才输送渠道受限、竞技赛事开展受限,并针对性地提出从育人角度强化学训融合、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完善多层级竞赛体系等纾解路径.这些路径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联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推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上海田径队与复旦大学中长跑队联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复旦大学中长跑队在联合培养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因双方战略思想不协调、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联合培养模式的功能和优势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得到发挥.因此本人在回顾与总结复旦大学中长跑队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物质条件与理论指导,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为社会选择提供参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直在改革中发展,"体教结合"是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应然选择.并从价值工程的视角,对"体教结合"提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价值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拳击是新疆发展竞技体育的重点优势项目,其成功与辉煌背后的潜在威胁已经开始显现。如何实现新疆拳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是新疆体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总体构架和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新疆拳击队"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以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运动学校)为主体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拳击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华  周菲 《科技信息》2007,(7):182-183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它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体教结合”工作在高校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体育大国,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等一系列原因。“体教结合”在我国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本文采用资料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科学研究发法对高校的“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体制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符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现状,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的选择,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但作为起步晚,起点低的中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现在仍在探索发展中,“体教结合”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矛盾与困难,如何使“体教结合”在高校快速发展起来,本文提供相应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高校现有“体教结合”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