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和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评价量表,通过对24位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24节常态课堂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和“资源和技术的使用质量”2个维度上,熟手教师显著高于新手教师;而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匹配度”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3个维度上,2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15篇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归纳出4种主要的教学逻辑:“分类标准直给型”“分类标准批判型”“反应本质揭示型”“知识演绎批判型”。从“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被理解的”2个维度对4种教学逻辑进行评析,以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3.
日本理科课程中“粒子”科学概念主要与化学课程相关,“粒子的存在”是“粒子”的首要核心概念,主要发展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的性质、结构及2者之间关系的能力,明确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等,且粒子的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从“重要事实”“核心内容”和“主要观念”3个方面自下而上对日本《新科学》教科书中“粒子的存在”相关内容的选择进行分析,发现《新科学》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具有注重“粒子模型”构建的层次性和观念层面要求显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樊艺蕾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17):15-20
教科书是学生意识形态养成的重要媒介,教科书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基于教科书中“绿色发展”内容构建了分析评价工具,以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进行编码分析。依据数据统计及案例的比较,揭示了2者在“绿色发展”内容构成、知识体系和建构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2套教科书中“绿色发展”内容取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林全 《化学教育》2020,41(11):18-22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了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课的“社会责任”素养目标,并设计了以“秸秆综合利用的变迁”以及“历史悠久的薪柴燃料-使用方便的化石燃料-清洁环保的新型燃料”的燃料“进化史”为主线的教学流程。从“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来看,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情境、创新实验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等实践路径让学生获得“社会责任”体验,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多重转化、比较建构”认知模型指导下,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和改进装置,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用温度传感器测量3个变化过程的反应热:强碱固体溶解于水、强碱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以及强碱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并基于“四重表征”理论进行分析,实现对“盖斯定律”的验证,促进对“盖斯定律”的内涵认知。克服了操作烦琐、可视性不佳、实验误差大等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本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教师进行“盖斯定律”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按“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模块,分别对其中体现能量观的知识体系设置和核心观点进行归纳与分析;同时还选取典型案例提供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1)放热还是吸热的测定方法 (2)燃料的拓展认识(3)放热反应与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8.
“骗局”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高校科普工作者可以在解密这些“骗局”中,推广化学科普知识。围绕5W 模式--“谁来科普”“要科普给谁”“如何科普”“科普什么”和“科普效果如何”等5个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在解密“骗局”中推广化学科普知识的新思路。具体为: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重点科普对象,构建“老师+学生”共同实施、现场演示与讲解并重、新旧媒体联合传播、“效果指标体系”评价的科普模式,实现精准化学科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吴晗清  孟博研  苏鑫 《化学教育》2020,41(15):34-38
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组成一个核心概念群,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对北京市普通高中370名高二学生的测查显示:(1)概念掌握的程度为:化学键<离子反应<电解质。(2)“电解质的概念”与“导电原理”“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相关;电离与离子反应概念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导电原理”与“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离子键与共价键综合辨析”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表明电解质的概念、导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纽带。(3)优秀、中等、学困3类学生在解决容易和较难2类概念的相关问题上差异最大,而中等难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工作曲线法在科学定量分析中非常重要。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测量值数据以工作曲线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最精确的结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利用工作曲线获取中间结果并进行进一步计算时,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误差。本文归纳提出4类主要方法,即“直接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二次回归法”“共回归法”,通过理论分析并实例计算以比较其精度与误差。同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希对广大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黎意敏  陈博 《化学教育》2020,41(10):54-60
利用化学教学设计评价量表(CTDES),对广州市某高校86名化学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完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现师范生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指标表现中等,在“一致性”指标表现较好。师范生在对“理论化学”和“描述化学”类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3个指标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周子牛  谢俊莉  彭昕 《化学教育》2018,39(14):59-62
根据制药专业药物合成类课程特点,详述了以美国IUPUI大学国际化教科研项目“分散式药物发现”计划为蓝本的“药物的合成设计与制备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我校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该课程进行连续2年的跟踪探索,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当今国际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龚伟  王玮  丁珣  陈赟 《化学教育》2013,34(5):49-51,5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纸笔测验“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取用鲜活的情景”,但现有中考化学试题情境创设存在“来源不够丰富”、“呈现方式单一”、“层次不尽合理”以及“考查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考化学试题命制者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将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一定情境之中,借助合适的呈现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加工、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姚叶 《化学教育》2020,41(15):84-87
结合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利用ΔrGm的正负来探讨“自发”一词的本质含义,并指出了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对于“自发”一词的不当解释,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平衡移动原理”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认知过程2个评价维度对中美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主题的习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维度,2国教材均较为重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但中国教材侧重前者而美国教材侧重后者;在认知过程维度,美国教材对“理解”“运用”水平的考查均较多且尤为侧重“运用”,中国教材对“运用”“理解”“分析”水平的考查均较多,整体上较为均衡。教材习题编写应该关注习题的课程功能创生,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其对教与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柳银  潘焕坤  陈晶 《化学教育》2020,41(19):43-49
以2011-2018年19篇有关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教学观念与策略分析归纳出2种主要的教学逻辑:“证据推理型”和“模型认知型”。从“初步建立微粒观”“发展微粒观”“初步形成微粒观”等3个维度对2种教学逻辑进行归纳和评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认知型”的教学逻辑。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诺尔曼·莱德曼(Norman G. Lederman)和朱迪斯·莱德曼(Judith S. Lederman)编制的科学探究观(View About Scientific Inquiry, VASI)调查问卷,对38位职前化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职前化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理解水平最好的是维度三(D3),74%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通晓的(Informed)”观点;理解水平中等的是维度二(D2),66%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混合的(Mixed)”观点;理解水平最差的是维度七(D7),61%的职前化学教师对该维度持“朴素的(Naive)”观点,并且没有人对该维度持“通晓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3条改进策略:一是“显性化”,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以“显性”的方式呈现有关科学探究理解的内容;二是“活动化”,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基于理解探究的各种实践活动;三是“反思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思科学探究活动,获取对科学探究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思维导图是利用“词汇”、“符号”、“图像”、“线条”、“颜色”的组合将大量复杂信息归纳分类形成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指实践主体运用图文并茂的技法把陈述性知  相似文献   

19.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范韦芳  周竹  王世存 《化学教育》2021,42(17):57-62
“导致悖论”教学是一种智在创境、妙在引领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源自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悖论思想,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反思性学习过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可以通过4种途径分别创设“概念与概念”相悖、“理论与实验”相悖、“理论与理论”相悖和“实验与实验”相悖的悖论情境,最终实现学生新旧概念的更替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悖论”教学在实施中要注意精选合适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的调控,提供丰富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