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微波辐射条件下, μ-氧-双(三正丁基锡)分别与二苯乙醇酸、2-氯烟酸反应, 合成了三正丁基锡羧酸酯(n-Bu)3SnO2CR(H2O)[R:C(OH)Ph2 (1), C5NH3Cl (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2均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分别为PbcaP212121, 配基与中心锡原子均构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2晶体中, 存在着多种氢键作用, 分别连接扩展成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网络。初步测试表明: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MCF-7、Hela、NCI-H460的抑制作用均大大优于卡铂, 且1的抗肿瘤活性更优于2。  相似文献   

2.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 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 (1), 3 (2), 4 (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 13C)表征, 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 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1),3(2),4(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13C)表征,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辛二酸和壬二酸进行甲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个双(三环已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y3)2[(n:6(1),7(2)],并用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化合物12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c,在化合物的晶体中,1通过Sn-O共价键,2通过Sn-O和Sn…O弱作用,分别形成了四锡核30元(1)和32元(2)二维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对S. AureusB. SubtilisE. ColiS. Typhi具有选择性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辛二酸和壬二酸进行甲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个双(三环已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y3)2[(n:6(1),7(2)],并用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化合物12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c,在化合物的晶体中,1通过Sn-O共价键,2通过Sn-O和Sn…O弱作用,分别形成了四锡核30元(1)和32元(2)二维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对S. AureusB. SubtilisE. ColiS. Typhi具有选择性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条件下,α-萘乙酸分别与二丁基氧化锡、氧化双(三丁基锡)反应,合成了四核簇状二丁基锡α-萘乙酸酯{[n-Bu2Sn(O2CCH2C10H7)]2O}2(1)和一维链状三丁基锡α-萘乙酸酯[n-Bu3Sn(O2CCH2C10H7)]n(2).经IR、1H和13C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具有核心结构为氧原子桥联锡构筑的Sn2O2四元环,且四元环二聚形成Sn4O4簇状,中间Sn2O2环的中心为整个分子的对称中心.1中,两相邻配合物分子间通过C-H…π作用、形成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2中,锡原子通过羧基双齿桥联、组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测试表明:12分别在250、175℃以下可以稳定存在;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2的活性高于1.  相似文献   

9.
甲醇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呋喃-2-甲酸、2,4,6-三甲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Cy3SnO2CC4H3O(1)和Cy3SnO2CC6H2Me32)(Cy为环己基)。通过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和(2)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0.82304(2)nm,b=1.11119(3)nm,c=1.28390(3)nm,β=101.090(2)°,Z=2,V=1.15227(5)nm3,Dc=1.381g·cm-3,μ(Mo )=1.127mm-1,F(000)=496,R1=0.0529,wR2=0.1387。配合物(2)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0.99962(2)nm,b=1.41597(2)nm,c=1.97359(3)nm,β=94.0420(10)°,Z=4,V=2.78653(8)nm3,Dc=1.266g·cm-3,μ(Mo )=0.937mm-1,F(000)=1112,R1=0.0540,wR2=0.1619。配合物(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试验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肉桂酸分别与μ-氧-双(三丁基锡)、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三烃基锡羧酸酯[n-Bu3Sn(O2CC8H7)]n(1)和Cy3Sn(O2CC8H7)·MeOH(2)。经IR、1 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05381(2)nm,b=1.85066(4)nm,c=2.49500(5)nm,β=106.3460(10)°,V=4.66918(16)nm3,Z=4,Dc=1.244g·cm-3,μ(Mo)=1.103mm-1,F(000)=1808,R1=0.0519,wR2=0.1320。配合物2,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3388(3)nm,b=1.4926(4)nm,c=1.7884(5)nm,α=67.066(14)°,β=69.631(15)°,γ=63.938(14)°,V=2.8882(13)nm3,Z=4,Dc=1.259g·cm-3,μ(Mo)=0.908mm-1,F(000)=1144,R1=0.0506,wR2=0.1102。2个配合物中心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通过羧基氧原子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2的晶体中存在着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成二维网状结构。初步测试表明:1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上述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卡铂,比2可能更具药用价值;12分别可以在145、19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2,2′-联苯二甲酸(H2DPA)分别与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氧化物、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和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3个有机锡2,2′-联苯二甲酸酯:[((Ph C(Me)2CH2)3Sn)2(DPA)](1)、[(Cy)3Sn(DPA)]n (2)和[(n-Bu)2Sn(DPA)]n (3)。通过IR、NMR、元素分析、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配合物1、2、3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3为一维链状结构,锡原子的配位数依次增大,分别为4、5、6。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1、2、3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乳腺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微波溶剂热中,三环已基氢氧化锡、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与吡啶-2,3(5)-二甲酸反应,合成了3个双核二(有机锡)吡啶-2,3(5)-二甲酸酯:Py(CO)_2(SnR_3)_2(MeOH)_n(R:Cy,n=1(1),2(2);R:PhCMe_2CH_2,n=0(3)),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13)C,~(119)Sn)NMR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征,化合物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四/六面体构型,由于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一维链,2形成二维34元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 2,2''-联苯二甲酸(H2DPA)分别与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氧化物、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和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3个有机锡2,2''-联苯二甲酸酯:[((PhC(Me)2CH2)3Sn)2(DPA)] (1)、[(Cy)3Sn(DPA)]n (2)和[(n-Bu)2Sn(DPA)]n (3)。通过IR、NMR、元素分析、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配合物1、2、3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3为一维链状结构,锡原子的配位数依次增大,分别为4、5、6。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1、2、3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乳腺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微波溶剂热中,三环已基氢氧化锡、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与吡啶-2,3(5)-二甲酸反应,合成了3个双核二(有机锡)吡啶-2,3(5)-二甲酸酯:Py(CO)2(SnR32(MeOH) n(R:Cy,n=1(1),2(2);R:PhCMe2CH2,n=0(3)),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13C,119Sn) NMR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征,化合物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四/六面体构型,由于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一维链,2形成二维34元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有机锡杂环羧酸酯配合物:二(邻溴苄基)锡二(2-吡啶甲酸)酯(1)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3-吲哚丁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配合物的结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单锡核分子,锡原子分别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活性均比临床使用的顺铂强。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两种1,2,3-三唑衍生物的配合物[Co(H2O)6][Co(L13]2·4H2O(1)和Cu(L222)(HL1=5-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4-carboxylic acid;HL2=1-(4-iodophenyl)-5-methyl-1H-1,2,3-triazole-4-carboxylic acid)。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了晶体结构,同时对配合物12进行了表面作用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在二维指纹图谱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配合物中的主要分子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3个有机锡9-芴酮-4-甲酸酯:三苯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5)3Sn(C14H7O3)](1)、三环己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11)3Sn(C14H7O3)](2)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5C(CH3)2CH2)3Sn(C14H7O3)](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和体外抗...  相似文献   

18.
以5-(4-羧基苯氧基)烟酸配体(H2cpna)和稀土金属离子Dy3+、Ho3+、Er3+和Tm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种稀土金属配合物[M(Hcpna)(cpna)(H2O)3]n,其中M=Dy(1)、Ho (2)、Er (3)、Tm (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2、3和4为同构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粉末X射线衍射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配合物的荧光和磁学性质开展了研究。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4的荧光强度均低于配体H2cpna的荧光强度。在2~300 K温度范围内1 kOe直流电场下测试了配合物1~4的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和4的χmT值分别为14.04、14.15、11.08和6.83 cm3·mol-1·K,与文献理论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the tricarboxylate ligand 5‐(carboxymethoxy)isophthalic acid (H3L) with ZnII, CdII, and SnII sal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isbenzoimidazole coligand 1, 3‐bis(benzimidazol‐2‐yl)‐2‐oxapropane (bbop) afforded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s, [Zn(HL)(bbop)]n ( 1 ), [Cd(HL)(bbop)]n ( 2 ), and {[H2(bbop)][Sn2L2]}n ( 3 ).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oscop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The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1 and 2 are constructed by 1D chains and show strong blue luminescence emission.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3 is a 2D anionic dilayer, and shows a vase‐like porous structure occupied by the bulky [H2(bbop)]2+ cation, which is an un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 in transition 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The three complexes are further connected by hydrogen bonds to form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