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光学中,物体成像的性质存在一定的规律,实验时,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看到像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师在进行光学实验教学时,常忽视实际观察到像的形状受观察方位的影响,不注重学生对观察到像的特征与物比较进行准确描述,误认为看到的像的特征就是实际成像的性质.分析中考实验试题,反思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实验教学,分析教材中的一些表述...  相似文献   

2.
钱福荣 《物理实验》1991,11(4):152-154
在双棱镜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经折射后分成两束光。这两束光相当于来自两个相干光源,即双棱镜可以造成两个虚象。对此,一般实验教材都不加证明。本文拟对双棱镜的成象和象差做一些分析。一、双棱镜成象图1表示垂直于双棱镜脊线的平面上的光路。为清楚起见,图中只画出双棱镜的上半部分。从点S发出的光线入射在双棱镜的P对应于不同的入射角θ_1,有不同的K和b,描述不同的折射线。由式(1)可求得任意两折射线的交点坐标  相似文献   

3.
反射镜组像旋转器的成像特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跃进  任志文 《光学学报》1997,17(11):585-1588
以对像旋转器类棱镜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用反射镜组作像旋转器的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该以射镜组具有像旋转器的作用。该反射镜组的优点在于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波段范围,尤其适用于红外系统。  相似文献   

4.
Offner成像光谱仪建模及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线追迹方法得到系统的数值模型,然后运用级数展开方法,建立起系统的3阶解析模型,亦即3阶像差理论.该模型给出系统像差系数和计算系统点列图的解析表达式,可适应于包含变间距凸面光栅的系统,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通过追迹示例Offner系统中10000条不同波长、不同高度的光线,结果表明运用解析模型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世福 《物理实验》2004,24(4):34-34
处于互成角度的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的点光源在两镜中能成多少个像?笔者经过思考与推证,得出了结论,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透镜成像的讨论中,一般教科书给出的均是静态情况.所谓静态,即物相对于透镜是静止的.以凸透镜为例,可将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成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传统光学透镜及光学系统基于光传播效应实现电磁波调控功能,其体积较大、不易集成.而超表面是由人工亚波长尺度单元构成的二维平面结构,由于其相对于传统透镜具有超薄的优势,并且可以实现对光场的任意调控,近年来在光学成像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阐述了超表面透镜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超表面成像透镜的单色像差和色像差成因以及对应的像...  相似文献   

8.
汪石平 《物理实验》1992,12(2):67-67
1.演示装置 (1) 把矩形白纸横、竖各对折,得到相互垂直的横竖折痕。实验前若画出平面直角坐标更佳。 (2) 当平面镜用的小玻璃一块。 (3) 两根相同物体,如小棒、铁钉。 (4) 如白纸上未画出坐标则需刻度尺  相似文献   

9.
在扫描成像系统为线性不变系统的条件和光电成像系统动像光学传递函数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理想的动像光学传递函数的积分公式,分析了扫描成像系统的匀速动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0.
李建欣  孟鑫  周伟  姚良涛  朱日宏 《光学学报》2012,32(12):1230001
像面干涉高光谱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遥感成像领域,为了实现不同距离目标的光谱成像探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成像的像面干涉高光谱成像方法。通过在无限远成像系统中加入前端成像物镜、中继准直物镜和横向剪切分束器,构建一个二次成像的干涉系统。通过采用分离式的前端成像物镜方案,选用变焦镜头或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有效地兼顾远、近距离目标的成像光谱探测。对该方法的成像系统、光谱分辨率和推扫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搭建了实验装置,对室内近场目标和室外远场目标进行了成像实验,并对生物组织进行了显微光谱干涉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能够有效用于不同距离目标的高光谱成像探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平面镜演示实验仪器的设计与制作、使用方法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从光学成像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相应的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12.
杨虹  麻慧琏 《大学物理实验》2000,13(2):12-13,17
本文分析了自准法测定薄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奇怪”现象,导出把薄凸透镜的第二球面作为反射面时的成像公式,利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可以测定薄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焦距。  相似文献   

13.
刘士国 《物理通报》2011,40(7):90-91
运用初等数学的相关知识及中学物理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得出任意位置的物体通过互成任意角度的两个平面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及个数的规律,并介绍此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霞  刘宾 《应用光学》2014,35(2):260-263
非均匀发光光源、大视场角等因素会造成光学成像检测系统像面照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检测效率下降。研究非均匀发光光源和大视场角对像面照度均匀性的影响程度,首先建立光源间距与受光面接收照度间的关系模型,仿真分析不同LED间距对像面照度均匀性的影响,然后建立光学耦合系统的物面张角和像面照度间的关系模型,仿真分析物面张角对像面照度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发光光源和大视场角的作用下,检测系统会造成像面照度严重不均匀现象。研究结果为后续像面照度校正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光学微扫描的亚像元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高性能成像技术,它对探测器单元数较少且探测器单元尺寸较大的热成像系统更为有效。以扫描型焦平面探测器热成像系统FC和GP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成像系统性能模拟软件包CFLIR4.0,分析了光学系统的相对孔径、过采样和亚像元成像等对热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传递函数MTF、噪声等效温差NETD、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以及系统的探测和识别距离。模拟分析表明:过采样成像可提高热成像系统的性能,亚像元成像处理可进一步提高热成像系统的性能,可明显地提高系统的作用距离。研究结果对亚像元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用微光像增强器实现偏振成像的可行性,根据偏振成像原理,设计了基于分时型偏振成像技术的微光偏振检偏器。选用三代像增强器和高动态范围数字CCD,设计了相应大口径成像物镜和中继光学耦合透镜,获得了高透过率、高调制函数(MTF)的图像耦合性能。采用数字CCD、数字图像采集卡,编写了相应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实验室和野外微光条件下的人造目标和自然景物的偏振探测成像。结果表明,原始图像中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之比为1.35,基于微光像增强器的偏振成像系统的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之比为2.35,微光偏振成像能够提高夜间环境下人造目标和自然背景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被动式三维形貌获取技术, 首先利用光线追迹方法从理论上对集成成像阵列式多角度图像获取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元素图像阵列中同名像点的间距和三维物点位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 本文提出的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获取三维物体的三维形貌和任意三维点的空间坐标。定量实验结果显示获取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 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信息的光学获取。  相似文献   

19.
吴彬彬 《物理通报》2022,(4):128-130
对于水面上飞翔的小鸟,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平面镜,但是对于月亮等硕大的物体,地球表面水面的弯曲程度相当可观,不应该作为平面镜来处理,所以月亮在水面上成的像的大小应与月亮本身大小不同.用Geogebra软件通过作图进行分析得到水中的月亮实际很小,距离我们实际很近,只是看起来和天上月亮一样大而已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层叠微透镜阵列扫描成像系统的动态像差为研究目标,基于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矢量波像差理论,建立了层叠微透镜阵列扫描成像系统的动态波像差理论模型,提出一种可用于系统波像差计算的适用性方法。同时,将动态波像差模型应用于两片式微透镜阵列扫描结构的像差分析中,分析了多扫描视场下的初级波像差以及均方根(RMS)波前差,并计算了不同扫描视场下的初级波像差值在光学表面上的分布。所得研究结果对层叠微透镜阵列扫描成像系统的设计优化与装调实验具有理论指导和工程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