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张军 《化学教育》1997,18(1):6-8
有机复习的基本任务是架设以CH4、CH3COOC2H5为代表物的“分条分块”体系和以“CH3CH3←CH2=CH2←CH=CH络”关系。同时,还必须针对高考热点,开辟若干专题进行深入的复习。一、燃烧问题专题印发下列问题师生共同讨论:1.两个通式烃类燃烧通式:CxHy+(X+y/4)O2→XCO2+y/2H2O烃的衍生物燃烧通式:Cx+HyOz+(x+y/4-Z/2)O2→XCO2+y/2H2O2.四种量(1)体积变化量气态烃(或气态烃的混合物)CxHy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然后恢复到原状况(水为蒸气),则总体积变化量是烃体积的(y/4-1)倍。显然,当y=4时…  相似文献   

2.
1引言呋喃分子在450nm附近的多光子电离实验中[1],质谱中观察不到母体离子C4H4O+,主要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C+>C2+=CHO+=C3H3+.这些离子的选质量光谱研究表明它们是呋喃分子先吸收3+1个光子电离为母体离子C4H4O+,然后C4H4O+再进一步吸收光子逐步解离产生.陕哺离子的初级解离过程已比较清楚[2-4],吹响离子能量在1~5eV之间解离通道是:这三个平行解离反应可用RRKM理论来描述[4].但是陕哺离子在高能量下的解离反应,特别是次级解离过程还不清楚,因此无法确定MPIF实验中观察到小离子碎片产生的机理,为此本文在速…  相似文献   

3.
用量子化学方法在U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研究了一阶钒离子与乙烷的反应,找到了[VC2H6]^ 势能面上各驻点的结构,分析了反应过程中有关的电子转移性质,给出了CH4和H2的还原消队理。结果表明:CH4消除反应一般按加成-消除机理进行,在高能条件下也可按协同机理进行;H2分子消除反应,一般按1,2-H2分子消除机理进行,在高能条件下也可按1,1-H2分子消除机理进行。计算表明:能量最有利的反应通道是V^ C2H6→V(C2H4)^ H2,该反应放热11.82kJ/mol。  相似文献   

4.
谢祥林 《化学教育》1994,15(7):35-36
电解水的原理一般认为是:电解2H20 O2↑+2H2↑。而在某些电解水的实际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臭氧。  相似文献   

5.
参考答案     
《化学教育》1997,18(Z1):85-98
单元练习一参考答案及提示一、二、三选择题四、27.(1)变为紫红色;(2)5PbO2+2MnSO4+2H2SO4=4PbSO↓+Pb(MnO4)2+2HO,酸性;(3)不能,PbO2+4HCl=Pbcl2+Cl↑+2H2O28.(1)H3PO4;(2)Ba2-;(3)H2PO;(4)产生白色沉淀;(5)生成难清的Ba3(PO4)2和难电离的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五、29.(1)(2)Li3N+3H2O=3LiOH+NH3↑(3)小于30.H7IO731.Cu2(OH)2CO3+4CH3COOH=2(CH3COO)2Cu+CO2↑+3H2O,Fe+(CH3COO)2Cu=(CH3COO)2Fe+Cu,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32.(1)2、5-n、2…  相似文献   

6.
钱莉  丁伟 《化学教育》2020,41(13):96-100
石墨电极是中学电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惰性电极,但其在电解水实验中造成氧气体积偏小和石墨阳极更易损耗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手持技术探究石墨电极电解水的实验,并深入研究造成偏差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电极对氢气吸附能力大于氧气,阳极电解产生的自由基与石墨反应是造成气体体积偏差和阳极损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在常压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生物质在富氧条件下定向气化的实验研究。实验主要考察了氧的当量比和氧体积分数对气化气组成、碳转化率和气体热值的影响。当量比值是与温度紧密联系的一个量,本实验主要通过调节进料量来改变它的值,随着当量比的变化(0.21~0.29),燃气成分也会改变,其中变化最大的是H2、CO。H2体积分数显著增加,CO和CH4体积分数有降低的趋势,使燃气热值降低;氧体积分数是富氧气化过程中较重要的参数,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发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可以提高H2体积分数及有利于调节H2/CO(体积分数)的比值。当氧气体积分数从21%提高到45%,H2体积分数从20%增加到27.7%,H2/CO(体积分数)从0.38增加到0.75,比较接近合成液体燃料的气体比值。  相似文献   

8.
第1题1-1(NH4)3H4PMo12O42·H2O+26NaOH=12Na2MoO4+Na2HPO4+3NH3+17H2ONH3+HCI=NH4 Cl计量关系 P2O5-(NH4)3H4PMo12O42·H2O-NaOH1-2-46P2O5的摩尔质量:142g·mol-1P2O5%:(1.026mol·dm-3×0.04000dm-3-0.1022mol·dm-30.01520dm-3×142g·mol-1(46×0.385g)=0.317=31.7%(计量关系正确得3分,计算合理结果错扣1分,有效数字错扣0.5分)  相似文献   

9.
张益夫 《化学教育》1982,3(5):49-49
用霍夫曼电解器电解水,教学参考书一般规定采用1:10H2SO4电解液,直流电压为6V。按上述条件做演示实验,需时较长,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0.
C2H3+NO2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激光光解C2H3Br产生C2H3自由基,在气相298 K, 总压2.66×103 Pa的条件下,研究C2H3与NO2的反应,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LP-LIF)检测中间产物OH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报导了双分子反应C2H3+NO2的速率常数k(C2H3+NO2)=(1.8±0.05)×10-11cm3•molec.-1•s-1,同时也得到OH+NO2反应的速率常数k(OH+NO2)=(2.1±0.15)×10-12 cm3•molec.-1•s-1.  相似文献   

11.
投影实验一“氢碘酸的电解”(以下简称实验,刊于1982年2期《化学教育》),用0.2molL-1的 Kl 和0.5molL-1的 H2SO4配制HI 溶液,以带锈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在电压为1~3 V 时进行电解,其电极反应为:阳极 2I-→I2+2e阴极 2H2O+2e→2OH-+H2《实验》认为:“利用投影装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阳极上析出碘晶体和阴极上产生氢气泡”。我们按实验所述条件,并扩大酸度和电压范围反复进行实验,结果得不到碘晶体。  相似文献   

12.
张婉佳  杜东双  李燕红 《化学教育》2011,32(7):54-56,61,63,76
电解水实验为中学化学的一个经典演示实验,然而在实验中很难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结果。文章从离子电迁移率、超电势、溶液的酸碱度等影响电解水反应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结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电解水实验过程的探究,获得了电解水实验的满意效果,很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种稀土高氯酸盐与L 脯氨酸配合物的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知其组成是[Pr2(L Pro)6(H2O)4](ClO4)6和[Er2(L Pro)6(H2O)4](ClO4)6,质量分数为99.24%和98.20%.选用RE(NO3)3•6H2O(RE=Pr,Er)、L Pro、NaClO4•H2O和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2 mol•L-1 HCl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RE(NO3)3•6H2O+6L Pro+6NaClO4•H2O]和{[RE2(L PrO)6(H2O)4](ClO4)6+6NaNO3}在298.15 K时的溶解热.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m分别是:63.904 kJ•mol-1和91.017 kJ•mol-1,经计算得配合物[RE2(L Pro)6(H2O)4](ClO4)6(s)在298.15 K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m(298.15 K)分别是-6 594.78 kJ•mol-1和-6 532.87 kJ•mol-1.  相似文献   

14.
在(n=0、-1、-2、-3、-4)簇合物几何构型及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它的各种内含式和外 接式二十面体簇合物(X@B12H122-和XB12H122-,X=H0/+、Li0/+、He、Ne、Be0/2+、Na+、Mg2+)进行了优化和 计 算.发现在内含式结构X@ B12H122-中,当X=Li+、Be2+、Mg2+时,构型较稳定;在外接式结构中, XB12H122-(C3v)结构比XB12H122-(C2v)的结构稳定.通过IRC计算,确定XB12H122-(C2v)是X与B12H122-作用生成产物XB12H122-(C3v)的一种过渡态.  相似文献   

15.
C2H3是一个不饱和自由基及烃类化合物燃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基元反应是影响燃烧过程速率和最终产物的重要反应.已有人在实验和理论方面研究了C2H3和O2,H2等体系[1-12]的基元反应,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于C2H3+NO体系的研究报导.本文报导了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TR-FTIR)研究C2H3+NO基元反应的结果.1实验  C2H3自由基是在248nm(KrF激光,Lambda,Physik,LPX305i,单脉冲能量约为110mJ)光解C2H3Br产生的.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FTIR)方法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绍[13].实验…  相似文献   

16.
常见酸根阴离子对镁与水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军 《化学教育》1998,19(8):39-41
一、问题的提出镁不能跟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但能与碱性银氨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等产物。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反应途径不同”的缘故[1]:镁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时,其表面形成了难溶的氢氧化镁,阻止了反应的进行;镁与银氨溶液反应时,镁先将银氨络离子中的银置换出来,使镁表面形成了Ag—Mg原电池,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正极:2H2O+2e→2OH-+H2负极:Mg+2OH--2e→Mg(OH)2为了考察这一解释的可信度,笔者进行了下列2则实验。实验1(1)按文[1]方法用硝酸银和稀氨水制取少量银氨溶液;(2)把光亮的镁条置于银氨溶液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STEM理念下让学生自制电解水芯片的实验探究。学生观察芯片上的电解水现象,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为2:1。本实验简单、安全、环境友好,适宜于学生独立实验操作。此研究通过设置科学问题、强调学生探究、体验科研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La2O3助剂对CH4部分氧化制氢Ni-Cu/ZrSiO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并用TPR、XPS、IR、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稀土La2O3助剂对CH4和H2O在Ni-Cu/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甲烷部分氧化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La2O3助剂使催化剂表面Ni, Cu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加,CH4和H2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增强;在反应温度450 ℃、进料摩尔比n-CH4∶nO2∶nH2O=1∶0-5∶2-5以及甲烷空速SV(CH4)=1 200 h-1的条件下,催化剂Ni-Cu-La2O3/ZrSiO上CH4转化率大于90%,生成H2的选择性高于99%,副产物CO的选择性仅为1.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La2O3助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Cu-Ni催化剂,并用IR,TPR,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K2O助剂对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K2O助剂使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增强,当n(K)/n(Cu+Ni)=15%时,CO2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生成K2CO3;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吸附态(CH3O-和H+)的吸附减弱;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的主要产物为DMC,H2O,CO和CH2O;随着K2O助剂的加入,反应转化率及DMC选择性提高,副产物(CO和CH2O)的选择性下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K2O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电荷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固体酸烷基化反应催化剂H3PO4-BF3/ZrO2及H3PO4-BF3-H2SO4/ZrO2的酸性及其结构。用指示剂法及正丁胺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酸强度及酸量;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酸类型;用FT-IR、XPS、XRD、DTA-TG及TPDE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表面均只有Broensted酸,酸强度为-8.2<H0≤-5.6。H3PO4-BF3/ZrO2中,活性组分强能是以H2PO4^-:BF3的形态存在,BF3通过与H2O4^-的络合作用是催化剂的活性增强。H3PO4-BF3/ZrO2中,存在H2SO4与ZrO2的成盐作用,同时亦有可能存在H2SO4与H3PO4、BF3之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在下焙烧失活的主要原因是H2PO4^-失水生成P2O7^4-,使催化剂表面质子酸量大幅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