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杨军伟 《物理通报》2021,(12):10-11+16
利用频率的定义推导了非相对论情形下及相对论情形下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并用此推导过程解答了两个问题.主旨在于从本质上去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实质,更加深刻地理解多普勒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不同惯性系中波动相位不变性出发,利用伽利略坐标变换式讨论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动粒子发射光子的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琛 《大学物理》1992,11(7):F004-F004
  相似文献   

6.
雷裕波 《物理通报》2011,40(7):31-34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射波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引起多普勒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低速传播的机  相似文献   

7.
 一、光多普勒效应的物理原理当光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时候,接收器受到的光波频率不等于光源的频率,这就是光学的多普勒效应或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因为光是一种高速运动的物质,并且其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光多普勒效应与声多普勒效应有本质的区别。下面按相对论的观点对光多普勒效应进行分析。图1光多普勒效应参照图1,设接收器R固定在惯性坐标系K中的O点,单色光源S固定在另一惯性坐标系K′中,K′系相对于K系沿x轴以速度u运动,光源s位于y′轴上某点,速度u和接收器R到光源s的连线夹角为θ,而θ角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分类阐述了多普勒效应的几种具体情况时接收频率的简单推导,并以例题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它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9.
从光子理论和相对论出发,导出了光波多普勒效应公式.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62页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时,以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为匀速运动为例说到“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不能够清晰理解教材所表达的含义,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波源静止,观察者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观察者静止,波源匀速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声波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声波多普勒效应导致声强变化的特性,设计了声波多普勒效应实验装置,该装置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用信号大器进行放大,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演示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宋辉武 《物理通报》2016,35(12):79-81
机械波多普勒效应在高中基础物理中只要求定性掌握,但是在自主招生及竞赛中却必须要掌握其定 量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在大学普通物理学中更是要求掌握电磁波多普勒效应. 尝试另辟蹊径,创新地通过变换参 考系的方式结合相对论效应简单形象地得出多普勒效应的一般表达式,并据此揭秘多普勒效应中蕴含的种种玄机  相似文献   

13.
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同时在相对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普勒效应公式推证了迎面驶来的列车音调并非越来越高及多普勒效应不能相互抵消;探讨了多普勒效应成立的条件和公式的适应性,并阐述了机械波不存在横向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光速不变性和相对性原理,导出一对共轭变换.通过“比例中值定理”完成电磁场的洛伦兹变换.阐述了动系中平面电磁波方程和能流矢量共轭变换的形式.应用“相位不变性”原理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光频的共轭变换,并借助于中值定理完成光频的洛伦兹变换.最后,引入爱因斯坦阐明的极隧射线实验来检验光频共轭变换及其推论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6.
17.
鉴于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复合振动的重要性,利用离散小波多分辨分析对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复合振动的实验数据进行分解,研究不同尺度下的信号特征。将Radon变换与时频分析结合在一起,对实验所得信号在时频域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频-Radon变换适合于微多普勒信号的识别,应用该方法能够抑制多分量信号时频分布产生的交叉项干扰,有效地提取微动目标的特征,为目标特征的识别、分类和探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吴桂林  韩健德 《光学学报》1992,12(10):50-952
利用腔外气体吸收池内的SF_6分子饱和吸收线作为参考频率,并通过振动腔外反射镜使进入吸收池的激光的频率受到多普勒调制,实现了对CO_2激光10P(16)和10P(18)支线频率的闭环锁定,最大频率漂移约为7kHz.该法得到的稳频激光输出不仅无寄生频率调制和幅度调制,并且可将激光频率锁定在独立的分子吸收线中心.  相似文献   

19.
 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多普勒和他的科学贡献1803年11月29日,多普勒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家族在萨尔茨堡经营石刻,生意兴隆,父母期望他能按照传统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幼体弱多病。多普勒在萨尔茨堡上完小学后进入林茨中学,1822年,他的父母接受一位数学教授的建议,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频率不等于波源振动频率的现象.这一现象是184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首先在声学上发现的.1930年左右开始将这一规律运用到电磁波范围,1950年左右研制出了第一代多普勒雷达.下面简要介绍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