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是6G移动通信的候选技术之一,可实现感知和通信的集成和优势互补。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能够智能地控制传播环境,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率,已成为6G实现广泛连接的一项关键技术。认为将RIS部署于ISAC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新的通信和感知性能优化维度。从ISAC的研究意义出发,探讨ISAC的关键技术,概述RI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感知系统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重点分析RIS辅助ISAC以更好地实现感知目标和服务通信用户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6G实现智能化需要感知技术从环境中获取并利用信息。通过感知提供的环境知识获取信道重建信息,有助于提升通信效率,6G有望在系统中集成通信与感知。但是,通信感知一体化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关键挑战,如空口设计、联合波形优化、硬件失真及共享等。对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网络使能的多节点感知场景下的环境重建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散射群组假设的多站多态感知架构。并引入散射群跟踪方案,以重构通信信道的参数及状态。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分米级感知精度和度级信道重构。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感知能力是6G移动通信系统满足未来众多应用场景的基础能力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是6G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大多数通信感知一体化分析及设计更关注感知系统性能提升。然而,除提供高精度感知能力外,6G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中依然具有较高通信传输速率的需求,因此通信与感知性能联合分析与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介绍3种经典的感知算法实现多目标测距与测速,从感知精度、通信性能、计算复杂度3个方面对算法展开分析,表明单独使用任一算法均无法同时实现感知精度、感知容量及通信速率的最优。其次,结合不同感知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自适应感知算法,接收端依据测量到的接收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合适的感知算法来实现感知性能和通信性能的联合优化。最后,通过链路级仿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相对于任何单一算法可获得更优的感知精度和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4.
通信感知一体化是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或信息共享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协同的新型信息处理技术,是6G潜在使能关键技术之一。首先从通感融合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然后围绕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重点分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系统架构以及空口融合、网络融合、硬件架构与设计等核心使能技术,并给出了技术研究建议;最后,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应用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如何针对不同的应用合理提供通信感知融合的性能,已经成为5G网络演进和新的6G网络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通感融合模式和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的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通感融合实现的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提出了通感融合仿真系统的架构,描述了仿真系统架构实现的组成模块,以及各部分的实现技术。同时,结合通信频谱效率和感知分辨率等典型的通感融合关键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关联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仿真系统实现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有线电视发展到今天 ,无论是从技术进步上 ,还是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CATV技术人员应对CATV有更深入的研究 ,以适应目前形势的变化 ,单纯的只知道测信号功率电平的技术人员势必被淘汰。本文对CATV网络的性能指标作较为详尽的阐述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1 CATV系统前端指标(1)色 /亮度时延差当彩色电视信号经过系统后 ,系统对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产生的时延不一样 ,在画面上就会产生颜色和图像的位置不重合 ,彩色位移到图像的左边或右边 ,出现“彩色镶边”效应 ,不管彩色在图像的左边还是右边 ,彩色和图…  相似文献   

8.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技术允许设备在相同的硬件设备与频谱上进行雷达感知与数据通信,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驾驶等业务越发依赖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因此,可以将ISAC技术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技术进行融合,并联合设计雷达感知与URLLC预编码。基于此,提出了一个URLLC下的用户设备和速率最大化问题,且满足雷达感知的性能要求。为了解决该优化问题,首先利用基于二次变换的分式规划方法和连续凸近似方法处理短包容量公式,其次利用一阶泰勒展开方法处理雷达感知性能约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设计能够同时满足雷达感知与URLLC要求,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6G网络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碎片化、粗粒度、不可控的感知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未来无线网络.为适应6G时代的新通信系统,首先对面向6G网络的感知需求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需求提出了内生感知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并且,在内生感知系统架构下给出了基于意图的分级感知和感知服务化的关键技术.所提出的内生感知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能够使...  相似文献   

10.
部署智能反射面可有效解决基站与部分通信用户或潜在目标之间直接链路很弱的问题,但由于单个智能反射面的覆盖范围有限,因此研究了双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为了减小信道训练开销,使用了统计信道信息。建立了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发射波束赋形与智能反射面的相移,在保证通信用户遍历容量的最低要求下最大化波束图增益的问题。将该问题转化为3个子问题来解耦发射波束赋形与两个智能反射面的相移,进而提出用基于半定松弛的交替优化算法来求解问题。相较于单智能反射面场景,部署双智能反射面得到了超过两倍的波束图增益。  相似文献   

11.
扩频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简要介绍了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灵敏度和系统电平余量的概念,然后着重分析了在不同的扩频通信系统中这两项指标的估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各种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6G毫米波无线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中的车辆状态估计问题,提出了车辆位置、速度和时变信道联合估计算法。为了应对多径反射干扰、随机信道衰落、非凸函数优化等技术难题,挖掘时变信道及反射传播特点,提取多径反射传播模型的隐含线性结构,并采用下行多载波通信信号回波,联合推算车辆位置、速度及信道状态,以抵消多径传播干扰和信道扰动,进而补偿多普勒效应对车辆定位的不利影响。由于在干扰抵消、扰动补偿、非凸函数优化等方面的特殊设计,所提算法的定位及测速性能优于以往技术。仿真分析发现,定位精度和测速精度都随着子载波和收发天线数量的增加而提升,但是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由于车辆定位只利用了回波信号的基带特征,车辆定位精度与中心载波频率无关,但是随着系统带宽的增加而增加,且当系统带宽在150MHz以上时,车辆定位性能增益非常小。相比之下,车辆测速精度随着中心载波频率的增大而提升,而受系统带宽的影响很小。另外,相比于车辆测速,车辆定位受传输距离和收发天线数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数字微波性能指标是考核已建数字微波电路的重要依据。本文先介绍了 G.82 1、G.82 6建议 ,并就 G.82 1和 G.82 6两种建议对 SESR和 ESR这两个指标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之后介绍了我国数字微波差错性能指标的分配策略和维护性能指标及工程验收指标制定的依据及配额  相似文献   

14.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指标和测试陈肇基误码是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为了了解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必须对全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测量。数字卫星通信系统误码性能的测量分中断业务测量和在线监测两种。中断业务测量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5.
邓贤君  张治中 《通信技术》2007,40(12):408-410
文中在解码的基础上,结合协议统计功能,完成了TD-SCDMA系统业务分析功能的设计。此功能针对TD-SCDMA系统中接口协议栈的特点,从接口的信令中提取无线网络层中分别与无线资源管理有关的、与移动管理有关的和与呼叫管理有关的参数。对这些网络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基站子系统的完备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对制定无线网络资源优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解决网络优化工作中网络覆盖,信道拥塞,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是人类实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已逐步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6G追求通信遥感计算深度融合,通信遥感一体化成为其重要的特征。回顾了国内外卫星遥感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卫星遥感系统现有的体系结构和6G时代通信遥感一体化体系架构,阐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典型卫星遥感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针对6G时代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的趋势,探讨了实现“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组合型发展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SDH微波系统差错性能指标的各种分配策略,从不同数学模型进行SESR误比特率门限的理论推导,提出工程设计中进行SESR指标验算的方法,以一个接力段的计算结果作为例子进行G.826与G.821指标严格程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多传感器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的性能评价与多目标跟踪系统的性能评估技术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给了了多传感器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建立方法,最后给出这些指标的设计和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广播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维护工作中对其进行测试。本文简述广播监测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提出维护工作中对测量准确性和系统灵敏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