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粘胶溶液——纤维素黄酸酯的碱溶液,是不均一的高分子浓溶液体系,其中含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粒子。这些粒子的存在对粘胶纤维的工艺、成品质量带来种种影响。因此,近十多年来,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国广大粘胶纤维工人和科技人员的重视,并进行了不少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存在着丰富的天然纤维素资源。如木材、棉短绒、甘蔗渣、芦苇、等等,都可以加工利用,作为粘胶纤维的原料。然而在制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草类纤维制作的粘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首次研究将接枝聚苯乙烯的棉粘胶纤维、未接枝的棉粘胶纤维及甘蔗渣粘胶纤维预先进行部分碳化,随后进行磺化处理制取不同品种的半碳化粘胶基阳离子交换纤维(SCVCIEF)。本工作还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化学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探讨了交换纤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半碳化粘胶基纤维在催化剂存在下经浓硫酸加热磺化处理可制取理论交换容量高达7毫克当量/克,中性盐分解容量大于2毫克当量/克的阳离子交换纤维;催化剂对磺化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磺化反应过程伴生氧化反应而使纤维引进羧基、内酯基。  相似文献   

3.
将炭黑水悬浮溶液与粘胶原液共混制得不同添加比例的纺丝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炭黑复合粘胶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及纤度强度仪等分析所制备纤维的结构与性能。WAX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比例炭黑的复合纤维均为纤维素Ⅱ型晶体结构,结晶度随着炭黑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SEM结果显示,不同添加比例的炭黑在粘胶基体中的分布都较均匀,没有明显团聚现象,但是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纤维的孔隙增大增多,光滑性下降,但纤维仍然保持锯齿截面形状;对纤维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炭黑可使复合纤维素纤维力学性能提高,而添加过量时,力学性能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些高酯化度的纤维素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存在于液晶状态的溶液中,这对改进从这些溶液制得的粘胶丝的物理机械性能创造了先决条件。有意义的是研究高酯化度的纤维素二硫代碳酸酯即黄酸酯转变为液晶状态的可行性。实际上,制备高酯化度(γ)纤维素黄酸酯的现行方法是最简单的。但是,以过量碱附加黄化的方法研究甚少,因此,提出用此法时的各种工艺参数对γ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粘胶纤维的研制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粘胶纤维的研制、新产品、新工艺匆存在的间题,对超微细粘胶纤维的性能、用途和经济效益作了介绍。新溶剂NMMO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和开发比粘胶纤维工艺大为简化,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难题,提高了纤维物理性能,实现了粘胶法的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粘胶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良,穿着舒适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由于生产过程造成污染,发达国家逐渐关停了传统粘胶工业,发展中国家成为粘胶纤维的主要生产国。粘胶纤维的主要缺点是极易燃烧,湿态强度低。为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有必要添加阻燃剂对粘胶纤维进行改性。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介绍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阻燃剂及最新开发的新型阻燃剂,对阻燃粘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探讨了阻燃粘胶纤维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纤维素在碱浸中(一次及二次浸渍)游离碱及结合碱的变化。半纤维素的除去量及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二次浸渍的优异性能应从其碱与纤维素的综合反应考虑。采用草类纤维(甘蔗渣付品浆粕)的原料,用二次浸渍法制备高湿模最粘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CS_2用量由原工艺44%降至34%KW值由原工艺300以上降至200以下。CS_2降低消耗的百分比与国外近二、三年报导的以木浆进行制备普纤的粘胶相接近。将此法制备的粘胶进行了纺丝试验,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质与常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的性能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因而纤维素的结构问题是许多年来大家关心的问题。有关纤维素化学加工的各种生产实践中常常需要纤维素结构研究的理论启示。例如值得一提的,近十年来,粘胶纤维的强度几乎提高了一倍,疲劳强度提高了5—7倍,以及其他有关重要性能指标的提高,使粘胶纤维已成为近代轮胎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早期曾经认为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特别是断裂强度提高主要与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有关。今天看来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州化学研究所研制的高卷曲高性能粘胶纤维与美国同类 Prima 纤维(ITT 公司)及其他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染色性能、纤维形态绪构、超分子结构及纤维素结晶变体等性能,发现高卷趋高性能粘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最接近高湿模量纤维(HWM),而卷曲性和湿模量比HWM 高,应力—应变性能更接近棉纤维,该纤维的纤维形态、微细结均、纤维素结晶变体方面在 HWM 和 Prima 之间,都非常接近这两种纤维。  相似文献   

10.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纺非溶剂调控的纤维素溶液, 制备出纤维素电纺纤维.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LiCl)溶解纤维素体系中, 以DMAc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非溶剂, 添加到高浓度的纤维素溶液中制备电纺溶液. 考察添加非溶剂对纤维素溶液性质和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非溶剂有助于提升纤维素溶液的可纺浓度, 获得分散性较好的电纺纤维, 其中DMF效果最好. 添加非溶剂降低了纤维素溶液的黏度, 使纤维素溶液可纺浓度提高; 添加非溶剂改变了电纺溶液的稳定性, 获得了分散良好的纳米纤维, 从而有助于纤维素射流在电纺过程中快速固化成型.  相似文献   

12.
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与抗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蚕丝、粘胶纤维素、聚乙烯醇纤维在铜氨溶液中的多相配位取代反应制备了铜(Ⅱ)络合纤维.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等研究了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实验表明: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越不稳定抗菌性越强,但耐洗性将会下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配位结构稳定性适中的柠檬酸修饰纤维素铜(Ⅱ)络合纤维  相似文献   

13.
利用棉绒浆粕和很少量的粘胶变性剂研制成高卷曲高性能粘胶纤维。研究了粘胶和纺丝工艺条件对纤维卷曲性、湿强度、湿模量等性能的影响。调节工艺条件,以高度的纺丝牵伸,得到纤维横截面成不对称的结构,从而获得高度的卷曲和好的性能。试验纤维同美国ITT公司生产的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比较,其卷曲数、卷曲稳定性、湿强度、湿伸长、湿模量和耐碱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 粘胶人造纤维自本世纪问世以来,至今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它经过兴起、停滞和复苏的过程。为了查明其起落的原因,探讨其发展的经过,对加强纤维素再生纤维的研究,发展这方面的科学技术,对解决服用纤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现实意义。一、发展概况早在1664年Hook首先提出了人造纤维的概念,但直到1855年Andemats第一个被授与人造丝专利时(硝酸纤维素丝)仍未进入生产,1889年才由Chardonet商业化。1892年Cross,Bevan和Beadle发明了粘胶法,1900年即商业化。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以及无机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性能及研究进展,天然纤维包括麦秆纤维、菠萝叶纤维、竹纤维和蔗渣纤维等,合成纤维包括粘胶纤维、微纤化纤维素等,无机纤维中的玄武岩纤维和碳纤维,还比较了多种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对比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增塑改性三种不同方法,对常用到的电晕处理、碱处理、偶联剂处理以及新型的等离子体处理、热蒸汽处理等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作简要的阐述。最后,展望新型改性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出现,以获得性能更优的绿色材料。  相似文献   

16.
低温碱/尿素复合溶剂体系对纤维素具有独特的溶解性能,为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这种新型的纤维素纤维制备工艺具有生产流程短、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低温碱/尿素溶剂体系溶解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复杂,溶解条件苛刻,纤维素溶解度低,纺丝液的稳定性差,成品纤维的强度还有待提高.本文综述了纤维素...  相似文献   

17.
脱胶苎麻纤维和粘胶人造短纤维吸附了丙烯酰胺单体后曝露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纤维素与丙烯酰胺发生轻度接枝共聚反应。脱胶苎麻纤维样品在功率40—160W,曝露时间5—40分钟,反应器内压力0.5Torr的处理条件下,接枝率均很低,不超过10%。如将反应器内压力升高到0.7Torr,功率又维持在140W时,接枝率虽可提高到20%左右,但制成品已刻蚀损伤严重,纤维发黄变脆。用结构不同的粘胶纤维与之对比,发觉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接枝效率较苎麻高些,表现出结构因素在等离子体引发反应中亦能发生影响的迹象,接枝产品的吸湿性能与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纺非溶剂调控的纤维素溶液,制备出纤维素电纺纤维.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Li Cl)溶解纤维素体系中,以DMAc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非溶剂,添加到高浓度的纤维素溶液中制备电纺溶液.考察添加非溶剂对纤维素溶液性质和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非溶剂有助于提升纤维素溶液的可纺浓度,获得分散性较好的电纺纤维,其中DMF效果最好.添加非溶剂降低了纤维素溶液的黏度,使纤维素溶液可纺浓度提高;添加非溶剂改变了电纺溶液的稳定性,获得了分散良好的纳米纤维,从而有助于纤维素射流在电纺过程中快速固化成型.  相似文献   

19.
应礼文 《化学教育》1985,6(4):60-61
1845年瑞士舍恩拜恩(C.F.Schonbein)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使纤维素硝化,制成硝酸纤维素(也称硝化纤维,学名为纤维素硝酸酯)。 1857年德国施魏策尔(E.Schweizer)将氢氧化铜溶解在浓氨水中,制成可溶解纤维素的铜铵溶液,后经英国克鲁克斯(Sir W•Crookes)等人制成铜铵纤维。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甘蔗渣作原料研制人造纤维解决穿衣问题,意义很大。目前粘胶短纤维、富强纤维均已工业化。普通粘胶纤维由于强度低,尺寸稳定性较差,织物不够理想,富强纤维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织物比较耐穿,但富强纤维的勾结强度低,断裂伸长较低,纺丝速度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