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氧-2,2,6,6-四甲基哌啶酮(4-oxo-2,2,6,6,-tetramethyl-1-piperdinyloxy简称4-oxo-TEMPO)作为电子受体,利用消自旋(Spincounteraction)的ES R方法,定量研究了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诱导电子传递动力学,确定了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常数.结果发现,在本实验体系中,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对于底物是零级反应,而对于TiO2则为一级反应,所测得的反应动力学常数能定量地表示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的光还原效率.不同波长光照及相异pH值对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4-氧-2,2,6,6-四甲基哌啶酮(4-oxo-2,2,6,6,-tetramethyl-1-piperdinyloxy简称4-oxo-TEMPO)作为电子受体,利用消自旋(Spin counteraction)的ESR方法,定量研究了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诱导电子传递动力学,确定了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常数.结果发现,在本实验体系中,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对于底物是零级反应,而对于TiO2则为一级反应,所测得的反应动力学常数能定量地表示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的光还原效率.不同波长光照及相异pH值对TiO2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PEG2000铬菁R(NH4)2SO4体系对Co(Ⅱ)、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5的(NaAcHAc)水溶液中,有(NH4)2SO4存在下,Ni(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o(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o(Ⅱ)与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4.
诺丹明6G乙醇TiO_2胶体溶液荧光散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丹明6G乙醇TiO2胶体溶液荧光散射增强杨爱玲李明忠杨经国(四川大学物理系成都610064)FluorescenceScateringEnhancementofTiO2ColoidalSolutionofRhodamine6GinEthanolYa...  相似文献   

5.
对下列含MoFe3S4单元的μ2-OR或μ2-SR桥联双类立方烷簇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Et4N)3「Mo2Fe6S8Cl6(OMe)3」(1),(Et4N)3「Mo2Fe6S8(SPh)6(OMe)3」(2),(Bu4N)3「Mo2Fe6S8(SPh)6(OMe)3」(3)(Et4N)3「Mo2Fe6S8(SBu^t)6(OMe03」(4)m,(Et4N)3「Mo2Fe6S8(SPh)9」  相似文献   

6.
BF+2注入加固硅栅PMOSFE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研究了BF+2 注入硅栅Pchannel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PMOSFET) 阈值电压漂移与γ辐照总剂量之间的关系,深入地探讨了BF+2 注入抗γ辐射加固的机理.结果表明,BF+2 注入对硅栅Pchannel metaloxidesemiconductor(PMOS) 在γ辐照下引起的阈值电压漂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BF+2 注入加固硅栅PMOS 的最佳注入剂量范围为5 ×1014 —2 ×1015 cm - 2 ,分布在SiO2/Si 界面的F 原子抑制了γ辐照下在SiO2/Si 界面产生的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陷阱电荷可能是BF+2 注入加固硅栅PMOSFET 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SALEN)与镍的配合物Ni3(SALEN)2(NO3)6·H2O及镧系镍的异核配合物Ln2Ni3(SALEN)6(NO3)12·H2O(Ln=La,Nd,Sm,Gd,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磁化率,特别是1HNMR及EPR波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组成、结构和配位等方面的异同.GdNiSALEN配合物的EPR谱表明其在低温THF中呈“单峰效应”.文中讨论了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峰宽的相对关系、配合物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局部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PEG(聚乙二醇)-2000-钍试剂-(NH_4)_2SO_4体系对Fe(Ⅲ)、Al(Ⅲ)、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为3.5-6.5(NaAc-HAc)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Fe(Ⅲ)、Al(Ⅲ)可被PEG-2000相几乎完全萃取,而Ni(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Ni(Ⅱ)与Fe(Ⅲ)、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Bi2-xPbxSr2CaCu2Qδ(x=0 ̄0.5)系列样吕以及在真空下不同温度退火的Bi1.6Pb0.4Sr2CaCU2Oδ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Raman谱实验研究。测量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b,c轴晶格常数增加,与O(1)CuBg模式相关的294cm^-1的峰强减少,峰位红移。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64cm^-1和630cm^-1峰分别与O(3)BiA1g和O(2)SrA1g  相似文献   

10.
含R2dtc配体和V=O基的金属簇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两类含R2dtc配体的金属簇的红外光谱特点及某些规律,含R2dtc的立方簇合物在400-500cm^-1有较宽而弱的吸收,可归结于M-μ3S振动。M-Sdtc在330-380cm^-1,C-N振动在1470-1510cm^-1。二甲基dtc配体立方的v(C-N)与v(C=S)比值他二烷基dtc立方烷的相应振动分别蓝移和红移,可归结于甲基超共轭效应所致。「V2Cu2S4(R2dtc)2(PhS)2」^2-和「VCu4S4(R2dtc)n(PhS)4-n」^3-(n=0,1,2)的M-μ3S振动分别出现在480和465cm^-1,可作为区别两类化合物的一个指标。另一类含(R2dtc)2V2O2(μ-S)2单元的金属簇中,V-O伸缩频率在844-970cm^-1范围内,(Et4N)「V2S2O3(Et2dtc  相似文献   

11.
用第一原理的LDFLMTOASA超元胞法,模拟由X射线吸收谱精细结构测定的BaBiO3中,Bi有两种价态Bi3+和Bi5+及与之相应的两种不同键长的Bi—O八面体,以及K掺杂对晶体结构的影响.计算了Ba4Bi4O12,(Ba3K)Bi4O12,(BaK)Bi2O6,(BaK3)Bi4O12,K2Bi2O6(简记为(404),(314),(112),(134),(022))五种“样本”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404)和(314)分别为Eg=16eV及Eg=15eV的半导体,其它“样本”为金属.总能的分析表明(134)是不稳定的,故溶解极限为x=05.以“取样”方式按伯努利分布确定任意组分各“样本”的概率,进而计算了(Ba1-xKx)BiO3电子结构随组分的变化.最后用逾渗模型说明了超导转变温度Tc在x=0.25附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SnO2-TiO2复合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高温氧化反应制备超细TiO2,采用均匀沉淀法在TiO2表面沉积SnO2制备SnO2-TiO2复合颗粒,应用TEM、EEDS、S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复合颗粒,应用TEM、EDS、X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O2-TiO2复合颗粒的光催化  相似文献   

13.
用Sol-Gel法和微波法合成了亚纳米级Zn2SiO4∶Mn2+ , Er3+ 高效绿色荧光体, 考察了Mn2+ 单掺和Er3+ 敏化的荧光体的发光, 探讨了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质的影响, 发现Er3+ 可有效敏化Mn2+ 的发光. SEM 表明Zn2SiO4∶Mn2+ , Er3+ 的粒度约为150~350nm .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膦硫混配原子簇化合物Co6S8「P(OCH3)3」6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o6S8「P(OCH3)3」6在CH2Cl2训可观察到三个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电子转移过程为;Co6S8「p(och3)3」6-=^(-E,+E)Co6S8「P(COH303」6y0=(^-e,+e)Co6S8「P(OCH3)3」6^+=^(-e,+e)Co6S8「P(OCH3)3」6^2+并探讨了其电  相似文献   

15.
本采用H2O的二个^1A1态的双值多体项展式(DMBE)势能函数,用Ehrenfest模型方法研究了反应(1)O(^1D)+H2→OH和(2)O(^1D)+H2→OH(A^2∑^+)+H的非绝热碰撞动力学过程。讨论了电子非绝热跃迁对反应(1)的影响及H2振动能对反应(2)的促进作用。并求得反应(1)的室温速度常数为0.944×10^-^1^0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6.
Cr(Ⅵ)离子在TiO2表面的光催化还原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XPS和ESR表征技术研究表明,Cr离子在TiO2表面的光催化还原过程中,有Ti^3+物种生成并参与了Cr离子的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r离子的光催化还原主要以从Ti^3+上得到离子的间接还原为主,同时也存在着从TiO2导带捕获光激发电子发生直接还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对下列含MoFe3S4 单元的μ2-OR或μ2 -SR桥联双类立方烷簇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Et4 N)3[Mo2Fe6 S8Cl6 (OMe)3 ](1),(Et4 N)3 [Mo2 Fe6 S8 (SPh)6 (OMe)3 ](2),(Bu4N)3 [Mo2Fe6S8 (SPh)6 (OMe)3 ](3),(Et4N)3 [Mo2Fe6S8 (SBut)6(OMe)3](4),(Et4N)3 [Mo2Fe6S8 (SPh)9 ](5)。通过这系列簇合物特征振动频率和结构参数及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比较,对其νM o-μ2O(R) ,νM o-μ2S(R),νM o-S,νFe-S,νFe-SR,νFe-Cl 进行了归属。对其中两条途径的亲电诱导效应及Δν(即νM o-S-νFe-S)与Fe→Mo 电荷迁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桥联双类立方烷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CO(a)与CS2和CS传能反应中激发态碎片形成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CO(a)与CS2和CS的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碎片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CO(a)与CS2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3.46×10^-11cm^3·molec^-1·sec^-1和1.14×10^-10cm^3·molec^-1·sec^-1。CO(a)与CS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尿素溶胶法合成(Y0.95Eu0.05)2O3纳米粉,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n-(Y0.95Eu0.05)2O3/SiO2气凝胶介孔组装体。结果表明,当Y^3+:Eu^3+=20:1,均相反应时间为4h,且经680℃、4h灼烧热处理后得到的n-(Y0.95Eu0.05)2O3中,光致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峰位于612nm),以Si与2Y摩尔比为1:7的n-(Y0.95Eu0.05)2O3/SiO2气凝胶介孔组装体,经同样条件热616nm)。对产生上述发光强度减弱和峰位红移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150K的低温下,NO在清洁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Hell-ARUPS显示在E以下9.3eV(5σ+1π)和14.6eV(4σ)处有两个峰,表明NO在Ru(1010)表面上是分子吸附,NO在Cs/Ru(1010)表面上的吸附,ARUPS测得在E以下6.2,9.2,11.1,12.4和14.9eV处有5个峰,和N2O气相的UPS谱比较认定它们是N2O和NO共存的结果,表明NO在Cs/R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