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10,31(12):76-77
高中教材中的/新制Cu(OH)20,是一个特定试剂名称,认为/新制Cu(OH)20就 是Cu(OH)2的悬浊液。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Cu4(OH)6SO4与Cu(OH)2相互转化的特点及纯净Cu(OH)2制备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Cu4(OH)6SO4与Cu(OH)2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且转化相对缓慢;提高CuSO4浓度有利于Cu(OH)2向Cu4(OH)6SO4转化,提高NaOH浓度有利于Cu4(OH)6SO4向Cu(OH)2转化;纯净Cu(OH)2的制备方法为CuSO4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且NaOH过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的组成.结果表明,Cu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式盐只有Cu4(OH)6SO4;当反应物比例n(OH-)/n(Cu2+)≤1.5时,沉淀为Cu4(OH)6SO4,而当2≥n(OH-)/n(Cu2+)> 1.5时,产物为Cu4(OH)6SO4与Cu(OH)2的混合物,比例越大,Cu4(OH)6SO4含量越少,Cu(OH)2含量越多.在NaOH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的过程中,Cu(OH)2是由Cu4(OH)6SO4与OH-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且反应缓慢.  相似文献   

4.
宋继国  沈培康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0):1216-1220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铜,用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盐容易脱除全部结晶水,在空气中不潮解.分别测定了对甲苯磺酸铜(Cu(p-OTs)2)在H2O、CH3OH和DMF中的电化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u(p-OTs)2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机理各异. Cu(II)的电化学还原在H2O中是分两步进行,而在CH3OH和DMF中的电化学还原是一步两电子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溅射-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Cu的等离子体与乙醇分子团簇的反应.观察到三种团簇正离子Cu+(C2H5OH)n、CuO+(C2H5OH)n、H+(C2H5OH)n和三种团簇负离子(C2H5OH)nC2H5O-、(C2H5OH)n(H2O)OH-、(C2H5OH)n(H2O)2OH-(n≤12).详细考察了在不同的载气压力下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 以及在一定的压力下等离子体作用于分子束不同位置时,对团簇产物种类和团簇尺寸大小的影响.分析了Cu+(C2H5OH)n、CuO+(C2H5OH)n、H+(C2H5OH)n、(C2H5OH)nC2H5O-、(C2H5OH)n(H2O)OH-、(C2H5OH)n(H2O)2OH-等团簇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Cu(OH)2 nanowires were prepar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to fabricate Cu(OH)2-PVDF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via immersion precipitation phase inversion process.The effect of Cu(OH)2 nanowires on the morphology of membrane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Cu(OH)2-PVDF membranes had wider fingerlike pore structure and better hydrophilicity,smoother surface than pristine PVDF membrane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Cu(OH)2 nanowires.In addition,water flux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rejection were also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membran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Cu(OH)2-PVDF membranes had high water flux,outstanding BSA rejection and excellent antifouling properties.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optimized performance could be obtained when the Cu(OH)2 nanowires content reached 1.2 wt%.Furthermore,the membrane with 1.2 wt% Cu(OH)2 nanowires showed outstanding oil-water emulsion separation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7.
采用并流淤浆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铜锌铝比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Al2O3,测试了其催化性能(甲醇收率和CO转化率)及物相结构,并对该制备方法进行评价。Cu∶Zn∶Al摩尔比为4∶5∶1 的铜基催化剂显示了最好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催化剂前驱物煅烧过程进行DTA分析及对前驱物进行XRD分析表明, 催化剂前驱物的物相与Al2O3的量有关。当Al2O3的量较低时,前驱物的物相以(Cu0.3 Zn0.7)5(CO3)2(OH)6为主;当Al2O3的量较高时,前驱物中物相(Cu0.3Zn0.7)5(CO3)2(OH)6的量下降,而物相Cu2CO3(OH)2的量增加。物相(Cu0.3 Zn0.7)5(CO3)2(OH)6对终态催化剂的活性是十分有利的 。  相似文献   

8.
陆燕海  吴文中 《化学教育》2017,38(15):75-78
针对教学中乙醛溶液与Cu(OH)2反应为什么需要强碱性溶液,可否直接采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等困惑,通过计算比较乙醛在CuSO4溶液和强碱性Cu(OH)2悬浊液2种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并结合乙醛被Cu(OH)2氧化的实证研究和动力学机理的解读,对该反应需控制强碱性的原因提出了新看法,认为碱性环境能显著提高乙醛的还原性、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等才是主因,溶液中OH-或Cu(OH)42-浓度的大小是该反应的控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方法用于测定Fe(Ⅲ)催化的光反应产生的·OH.通过二甲基亚砜(DMSO)捕获·OH生成甲醛,再与衍生试剂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相应的腙(HCHO-DNPH),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衍生试剂浓度、pH、不同衍生温度和衍生时间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定衍生试剂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0.
加料方式对CuO/ZnO/Al2O3系催化剂前驱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XRD、TG-DTG、TPR技术研究了不同加料方式对CuO/ZnO/Al2O3系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其结晶情况的影响,用加压微反装置考察了催化剂合成甲醇反应活性。结果表明, 加料方式对Cu2+形成的中间化合物的物相组成及结晶度影响显著,对Zn2+及Al3+的沉淀物相的影响很小。不同加料方式对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形成的初始前驱体中Cu的物相及结晶度不同。正加法主要形成Cu2(OH)3NO3,并流法主要形成无定形Cu2CO3(OH)2,后者与Zn5(CO3)2(OH)6相互作用转化为(Cu,Zn)2CO3(OH)2和(Cu,Zn)5(CO3)2(OH)6,由它们分解形成的CuO-ZnO固溶体是合成甲醇反应的活性相。并流法能最大程度的形成CuO-ZnO固溶体,有利于CuO粒子的细化,其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过程中,白色沉淀会迅速变成灰绿色[1],但是对于灰绿色物质--绿锈成分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说"这个灰绿色物质是由Fe(OH)2和Fe(OH)3以一定比例混合的特殊物质"[2],有的说"绿色沉淀不是Fe(OH)2和Fe(OH)3的简单混合物,而是有特定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3].  相似文献   

12.
γ-(4-硝基苄基)吡啶(简称NPB)是一种十分灵敏的烷化剂分析试剂,但该试剂与烷化剂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而且在含有象氯一类的强氧化剂的介质中会受到破坏,致使分析不能进行。然而,对于被烷化剂所污染的水,却常用漂白粉,漂白精、氯气、氯胺以及三合二(3Ca(ClO)_2·2Ca(OH)_2)等含氯强氧化剂进行破坏消毒。为此,研究一种以NPB为试剂,在常温下鉴定与估测含氯水中微量烷化剂的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处理法在泡沫铜基底表面生成Cu(OH)2纳米线,大大增加了基底材料的表面积和导电性.采用水热法在Cu(OH)2纳米线表面制备片状Ni-CH/Cu(OH)2前驱体,对Ni-CH/Cu(OH)2前驱体进行低温磷化得到多级结构Ni2P/Cu(OH)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的物质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线性伏安法、恒电位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在1.0 mol·L-1 KOH碱性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Ni2P/Cu(OH)2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过电位分别为133和333 mV,且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这种多级结构Ni2P/Cu(OH)2催化剂分别用作阳极和阴极进行全解水电解,电流密度达到10 ...  相似文献   

14.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CuO/ZnO/Al2O3催化剂的沉淀母液进行老化,通过XRD、TG、H2-TPR,FTIR、HR-TEM和XPS对前驱体及催化剂微观结构的进行表征,探讨了CuO/ZnO/Al2O3催化剂前驱体晶相转变过程中微波辐射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有利于Cu2+取代Zn5(CO3)2(OH)6中Zn2+的同晶取代反应。微波辐射的老化过程中,首先发生Cu2+取代Zn5(CO3)2(OH)6中Zn2+生成(Cu,Zn)5(CO3)2(OH)6的同晶取代反应,并于1.0 h内基本完成;随着老化时间继续延长,主要进行Zn2+取代Cu2(CO3)(OH)2中Cu2+生成(Cu,Zn)2(CO3)(OH)2的同晶取代反应,同时(Cu,Zn)5(CO3)2(OH)6进一步结晶。与常规老化1 h制备的前驱体相比,微波辐射老化1.0 h制备的前驱体含有较多的(Cu,Zn)5(CO3)2(OH)6物相,有助于增强焙烧后CuO/ZnO/Al2O3催化剂中CuO-ZnO协同作用,提高表面铜含量,进而提高CuO/ZnO/Al2O3催化剂在浆态床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400 h浆态床合成甲醇评价期间,甲醇时空收率最大达318.9 g.kg-1.h-1,失活率仅为0.11%.d-1。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测定、程序升温还原、N2吸附、N2O滴定和常压微反活性评价技术考察了沉淀温度对CuO/ZnO/Al2O3系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物相和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沉淀温度为60~90 ℃时,催化剂前驱体中主要存在Cu2CO3(OH)2,(Cu,Zn)2CO3(OH)2和(Cu,Zn)6Al2(OH)16CO3·4H2O三种物相. 焙烧后的催化剂样品中形成了较多的CuO-ZnO固溶体,沉淀温度升高有利于CuO-ZnO固溶体的形成及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个非结构敏感型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IR、XRD、SEM、摄相等技术详细研究了以碳酸钠和硫酸铜为反应原料,2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溶液pH、原料滴加顺序和滴加速度等参数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Na2CO3与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4、温度328~353 K、以CuSO4滴入Na2CO3溶液(正滴,滴速2.0 mL/min)时可以得到浅绿色Cu2(OH)2CO3,反应体系的最终pH为8.90~9.15。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控制、原料滴加顺序及滴加速度对生成产品物相有重要的影响。当溶液pH控制为7时可以得到Cu2(OH)2CO3。当溶液控制pH为8~9时得不到Cu2(OH)2CO3。在与正滴顺序相反的情况下,即将Na2CO3滴入CuSO4溶液、滴速为2.0 mL/min得不到Cu2(OH)2CO3,但当Na2CO3滴加速度降为0.5 mL/min可得到纯相Cu2(OH)2CO3。  相似文献   

17.
5-Br-PADAP〔学名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Cu(Ⅱ)已有报导。但一价铜与该试剂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有人研究。我们发现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在微酸性溶液中,5-Br-PADAP是Cu(Ⅰ)的灵敏显色剂,反应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掩蔽剂消除Fe(Ⅲ)、Co(Ⅱ)、Ni(Ⅱ)、Zn(Ⅱ)等离子的干扰。 (一)主要试剂和仪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 利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 通过热处理, 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 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 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 叶状Cu(OH)2为单晶, 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 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 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 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 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 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 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相似文献   

20.
L 苏糖酸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可使金属离子易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和利用[1]。本文以L 苏糖酸与Cu2(OH)2CO3·xH2O反应后的溶液浓缩加无水甲醇制得水合物Cu(C4H6O5)·0 5H2O(经HPLC分析,纯度>99 9%),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光谱、TD DTG和量热法进行了表征。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L 抗坏血酸(Vc)、B.R.(东北制药总厂);H2O2、CaCO3、H2C2O4和Cu2(OH)2CO3·xH2O均为A.R.(西安化学试剂厂);2400型元素分析仪(PE公司);Cu2+含量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TG 7型热重分析仪(PE公司);BRUKEREQUINOX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