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小学二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儿童性别、家长教育程度、卡通观看频率、卡通人物的认同原因类型,探讨小学儿童对电视卡通人物角色的认同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变量的小学儿童对电视卡通人物的认同原因,除了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这个度量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外,其余四种变量,皆会影响其认同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梅  刘加勤 《科技信息》2009,(16):133-134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电视机旁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甚至越来越多的婴儿,从零岁起就开始接受电视的教育,并伴随着电视成长。电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性别角色和道德发展等。本文以电视媒体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效应、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发挥电视媒体优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流动儿童的角色认同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7所中小学569名儿童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整体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水平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在年级变量上,角色认同整体呈现出先上后下的趋势,其中五年级是角色认同的最高点,但在角色认同的行为倾向的维度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流动儿童自尊与角色认同各维度相关显著,角色认同的能力知觉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可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4.
民族不仅是一种地域的限定和文化特征的指称,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产物,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与媒介的叙事之中。电视媒体与奥运体育的联姻,使奥运会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成为强化民族身份话语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电视媒体对民族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以及奥运会的仪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陈春丽 《甘肃科技》2008,24(8):175-177
结合电视媒体的特点,从影响儿童思维能力的因素以及和儿童认知的习惯,着重分析长时间看电视对儿童成长中思维、感知、注意力、语言四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探讨电视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对重庆市57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自尊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探讨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校适应不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水平和自尊水平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②城市人角色认同与自尊呈正相关,而城市人角色认同、自尊均与学校适应呈负相关.③自尊在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计算时发现,自尊对流动儿童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城市儿童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民族认同,其产生的根源也不同。二者的关系有一致性,同时也有冲突性的一面,不论是一致性还是冲突性,对民族关系和国家稳定都产生巨大影响,笔者认为对两种认同进行有机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协调二者关系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认同理论背景进行梳理,并对社会认同的动机、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结果展开分析,还进一步研究了认同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发展,即公司认同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传播途径等.通过对实证研究的梳理,发现顾客对公司特质方面的感知、公司的外部形象和跨边界代理,构成了公司认同的前因变量,而积极的消费者购买和品牌评价,则是公司认同导致的后向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电视产品的传播也在不断拓宽其原有的传播领域。与此同时,电视借助这些新技术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传播时,往往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习俗、文化存在异同,从而导致电视产品在传达到别的民族、或者国家的时候产生了严重的误读、误解现象,甚至会出现分歧和冲突。因此,研究电视产品文化语境的转化与认同,有助于电视产品的准确、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电视动画片《白马少年》以在山西晋城一带广为流传的《白马拖缰的故事》为依托,重述民间,表达了老百姓对正义、忠诚、勇敢的崇敬以及对自由、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在这部剧作当中,能看到一种博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作品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与科学理论结合在一起,传播了一种保护环境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角色"即一部动画片的表演者,人、动植物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是表演者。在动画片中,经常见到这些表演者被赋予了人的个性特征,以此变得有生命力、栩栩如生。拟人化风格增强了动画影片的欣赏效果,加深了影片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因此,拟人化成为动画角色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动画角色的拟人化风格分析出发,试图说明这一风格对观众的影响,以此缩短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刘佼 《科技信息》2014,(3):97-98
电视教材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两大特点,二者既对立统一,又有主次之分。在电视教材的编制中,应坚持以教育性为主、艺术性为辅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编制实践中,应从整体风格、表现形式和情感调动三个方面着眼,使艺术性服务于教育性,以提高电视教材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也应该"保持民族个性,汇合时代精神"。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肯定与否定、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努力使它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因素则主要有生理因素、父母因素、言语因素以及社会模仿和诱因。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建立良好的父母控制模式,实施有效的言语指导,同时还要指导儿童学会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6.
动漫和游戏构成了数字产业中的一种朝阳产业和新的ACG文化,它们既各具特色又互相包容和同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首先分析和比较了游戏与动漫各自的特征及生成过程.然后浅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互动互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节目形态。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比较主流的电视节目形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现阶段中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大众文化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走向兴盛繁荣.电视剧面向大众,走向世俗,但其世俗娱乐功能与其文化普世意义同等重要,更何况在我们这样一个数千年来“风”“雅”“颂”传统并重的国度.倡导主旋律,追求雅俗整合的现实主义宏大叙事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与欣赏的双向需求,并由此成为贯穿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一条清晰的创作主线.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目前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以卡通形象为品牌推广的成功路径及途径,揭示了我国原创动漫品牌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品牌推广的具体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