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预测模型(Att-CNNLSTM),首先对混沌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和数据归一化,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时间序列的重构相空间进行空间特征提取,再将CNN提取的特征和原时间序列组合,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根据空间特征提取时间特征,最后通过注意力机制捕获时间序列的关键时空特征,给出最终预测结果.将该模型对Logistic,Lorenz和太阳黑子混沌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实验,并与未引入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模型、单一的CNN和LSTM网络模型、以及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预测误差低于其他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伏发电在社会的大规模应用,加之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使得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电网电能调度和提高电网电能质量显得更加重要。遗传算法(GA)被运用来对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不仅加快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而且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的预测准确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的预测方法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桂廷  仲程超  张伟君  张正江 《应用声学》2017,25(10):213-216, 266
光伏电池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其最大功率点进行预测与跟踪,对于光伏发电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光伏电池的内部结构和伏安特性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进而得到模型输出与测量信息偏差最小的参数值,验证模型的准确和有效性。根据模型所反映的规律,将温度和光照强度作为输入变量,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用于MPPT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经训练后对最大功率点电压进行预测与跟踪,结果表明构建的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乘用车舱内噪声感知烦恼度量化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混合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舱内噪声感知烦恼度的评价方法。此混合算法融合麻雀搜索算法(SSA)和遗传算法(GA),对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根据声品质主客观评价数据,建立SSA-GA-BP网络的乘用车舱内噪声感知烦恼度客观量化模型,与BP模型、GA-BP模型、SSA-BP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SSA-GA-BP模型能够实现更高的预测精度,更接近主观评价数值,泛化能力更强,可替代传统的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  相似文献   

5.
王瑶  刘志明  万亚平  欧阳纯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10):106001-1-106001-8
针对新兴的能谱核素识别方法在混合放射性核素的噪声环境中存在识别速度慢、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能谱核素识别方法。实验使用溴化镧(LaBr3)晶体探测器,分别对环境中60Co、137Cs放射性源分组测量得到能谱数据集,首先使用数据平滑方法和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能谱数据按时间序列分组以获得可用的输入序列数组,最后训练LSTM模型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两个能谱识别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在测试集中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3.45%和86.21%,而LSTM能谱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率为93.04%,实验结果表明,该能谱模型在核素识别效果中表现较好,可用于快速的能谱核素识别设备上。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目前,关于水质COD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谱数据预处理和光谱特征提取,而针对光谱数据建模方法的研究较少。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目前深度学习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模型,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特征映射能力,本文将CNN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CNN的水质COD紫外-可见光谱预测模型。模型使用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方法去除光谱噪声,光谱输入卷积层提取光谱数据特征、池化层降维、全连接层映射全局特征,通过ReLU和Adam优化方法,从而得到模型的预测值。通过实验发现, CNN模型具有较强的水质COD预测能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回归拟合优度,通过与BP, PCA-BP, PLSR和RF等模型比较后发现, CNN模型的预测样本的RMSEP和MAE最小,R~2最大,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在与训练样本的模型效果评价对比后发现,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针对吸收光谱的波峰偏移对预测结果所造成的预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的分类回归模型卷积神经网络增强模型(CNNs),去噪后的光谱数据通过CNN分类模型按照吸收波峰的不同特征分为三类,分别输入对应CNN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分段式CNNs模型比整体式CNN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预测精度更高,R~2达到0.999 1,测试样本的MAE和RMSEP分别为2.314 3和3.874 5,比CNN分别下降了25.9%和21.33%,效果显著。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性能测试,计算得出检出限为0.28mg·L~(-1),测量范围为2.8~500mg·L~(-1)。本文创新的将卷积神经网络与光谱分析方法相结合,为光谱分析方法在水质COD吸收光谱建模的应用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借助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光伏发电仿真模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解决目前相关课程缺乏丰富实验条件的问题.针对不同温度与光强下光伏发电的仿真,发现光强1 000W/m2情况下,温度在0~100℃区间内电池输出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温度25℃情况下,光强在400~1 200W/m2区间电池功率随光强的升高而升高.探索与总结出了该类仿真教学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提高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光伏发电技术等相关课程的仿真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受光照强度影响很大,在弱光下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无法达到蓄电池的充电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光伏阵歹tl的输出功率,采用超级电容减小光照变化对蓄电池充电的影响。针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有源式混合储能方案,在保证光伏电池获得最大功率跟踪的同时,也能满足蓄电池的充电要求,建立的Simulink/MATLAB仿真模型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特征提取是太赫兹光谱识别的关键处理步骤,通常利用降维方法作为特征提取手段。然而,当一些化合物的太赫兹光谱曲线整体差异度较小时,降维方法往往会缺失样本差异的重要特征信息,从而导致分类错误。如果不采用降维方法提取特征,传统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对维数较高的原始太赫兹光谱数据又不能很好的分类。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LSTM-RNN)自动提取太赫兹光谱特征的识别方法。BLSTM-RNN作为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利用其LSTM单元可以有效解决原始太赫兹光谱数据维数较高使得模型难以训练问题。再结合模型的双向频谱信息利用架构模式,可以增强模型对复杂光谱数据自动提取有效特征信息的能力。采用三类、15种化合物太赫兹透射光谱作为测试对象,首先利用S-G滤波和三次样条插值对Anthraquinone,Benomyl和Carbazole等十五种化合物在0.9~6 THz内的太赫兹透射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双向长短期记忆的循环神经网络对太赫兹光谱的全频谱信息进行自动特征提取并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通过试验优化网络结构和各项参数,最终获得了针对复杂太赫兹透射光谱数据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SVM,KNN及神经网络算法MLP,CNN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ataset-1和dataset-2分别作为差异度较大和无明显峰值特征的五种化合物太赫兹透射光谱数据集,其平均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8.51%,与其他方法相比识别率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dataset-3作为5种化合物谱线极为相似的太赫兹透射光谱数据集,其平均识别率为96.56%,与其他方法相比识别率提高显著;dataset-4作为dataset-1,dataset-2和dataset-3的透射光谱数据集集合,其平均识别率为98.87%。从而验证了BLSTM-RNN模型能自动提取有效的太赫兹光谱特征,同时又能保证复杂太赫兹光谱的预测精度。在选择模型训练优化算法方面,使用Adam优化算法要好于RMSProp,SGD和AdaGrad,其模型的目标函数损失值收敛速度最快。同时随着模型训练迭代次数增加,相似太赫兹透射光谱数据集的预测准确率也不断提升。可为复杂太赫兹光谱数据库的光谱识别检索提供一种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献坤  姚传安  高向川  余泳昌 《物理学报》2014,63(17):178401-178401
光伏电池组件非线性输出特性的物理建模及其优化参数的准确提取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性能评估及优化控制的重要前提.相对于传统的隐式单二极管模型,该文在光伏电池显式单二极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ambert W函数推导了光伏组件的显式单二极管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重启边界约束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的参数提取方法rbcNM,并利用两种典型光伏电池组件的实测数据对隐式、显式单二极管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rbcNM算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提取隐式、显式单二极管模型的优化参数,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对于已有文献在准确度上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显式单二极管模型的准确性显著高于隐式单二极管模型,对光伏电池组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1.
魏静雯  钱芸生  曹扬 《应用光学》2022,43(6):1037-1043
针对目前K2CsSb光阴极制备过程中无法预判光阴极生长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K2CsSb光阴极反射率预测模型。一维原始反射率数据集经过清洗、筛选、序列化等预处理手段后重构为二维数据输入模型。为充分利用反射率数据在时序上高度相关的特性,采用双层LSTM网络提取特征,预测结果通过全连接层输出,以均方误差(MSE)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评判标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网络结构合理且在不同数据集下的表现良好,预测准确率可达99.21%。该模型可运用在K2CsSb光阴极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射率预测值反馈调节工艺参数以趋近目标走势,对提高光阴极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光伏电池片中的缺陷会影响整个光伏系统使用寿命及发电效率。针对现有电池片自动检测中尺寸弱小缺陷漏检率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特征增强型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针对性地设计了特征增强提取模块,提高了弱边界的提取能力,同时根据多尺度识别原理,增加了小目标预测层,实现了多尺度特征预测。在实验测试中,该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7.55%,比传统模型提高了6.78个百分点,同时检测速度达到40帧/s,满足精准性与实时性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光伏发电模型的研究对于预测和分析光伏发电受外界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两类光伏发电工程模型的适用性,一类是基于并联电阻无穷大下的简化模型(称简化模型),另外一类是基于幂律函数下的指数模型(称指数模型);结果首先表明,两类模型总体都可以比较精确的描述电池输出特性,但两类模型的理论与实验误差随偏压上升而上升;原因在于,高偏置下电池的特征已改变,无法用理想恒流源、理想二极管来描述电池属性.其次,发现当光照强度或电池温度改变的时候,两类模型的理论与实验之间误差都上升;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在于外界环境变化,电池的非线性效应明显,模型无法适应电池的实际变化;此外,两类模型都是基于标准测试情况下的参考值来预估电池发电特征;因此,模型对于偏离标准情况下的分析就会有误差.最后,注意到指数模型整体优于简化模型,更加适应任意情况下的电池发电特性;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数模型考虑了光照强度对电流与电压的影响,而简化模型仅仅考虑了光照强度对电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指数模型考虑了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点电流和电压4个温度系数,而简化模型仅仅考虑了两个温度补偿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机器学习方法在油藏单井产量预测中的过拟合问题,提高油田生产中的产量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式对抗网络(CGAN)的油藏单井产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长短期记忆、全连接等基础神经网络,构建生成和判别网络模型。生成网络模型以产量影响因素为条件输入,生成预测产量数据,利用对数损失函数评价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偏差,通过条件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博弈训练,并结合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算法,优化模型结构,综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基于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同一井网条件下不同地质和生产条件下的油藏单井产量数据库,以地质与生产条件等产量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条件输入,进行油藏单井产量预测。结果表明:与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随机森林(RF)以及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CGA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提升了2.59%、 0.81%以及1.72%,并且过拟合比最小(1.027)。说明CGAN降低了机器学习产量预测模型的过拟合程度,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对指导油田高效开发和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代理模型可有效减少全风况下计及尾流效应的风电场输出功率计算所需的模型评估次数,而有效的插值函数及采样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代理模型建立所需时间。结合风电场输出功率特性,本文以风速、风向为变量,研究核函数及训练样本对代理模型的影响,提出基于高斯过程的风电场尾流功率代理方法。通过代理模型功率预测均值及不确定性分析,获得基于不同变量的尾流功率最优代理模型参数方案,同时验证了高斯过程模拟风电功率特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星系的红移在天文研究中极其重要,星系测光红移的预测对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及演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斯隆巡天项目发布的SDSS DR13的150 000个星系的测光及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根据颜色特征并基于聚类的方法对星系进行分类,由分类结果可知早型星系的占比较大。对比了三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早型星系进行测光红移回归预测实验,并找出最优的方法。实验中将星系样本中u, g, r, i, z五个波段的测光值以及两两做差得到的10个颜色特征作为输入数据,首先构建BP网络,使用BP算法对星系的测光红移进行回归预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网络各层参数,将优化后的GA-BP算法应用于早型星系的回归预测试验中。考虑到GA算法的复杂操作会影响预测效率,并且粒子群算法(PSO)不仅稳定性高且操作简单,因此将粒子群算法应用到星系样本中早型星系的测光红移回归预测实验中,进而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网络(PSO-BP)。实验中将光谱红移作为期望值,采用均方差(MSE)作为误差分析指标来评判三种算法的精度,将PSO-BP回归预测结果与BP网络模型、GA-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由实验结果可知,BP网络的MSE值为0.001 92,GA-BP网络的MSE值0.001 728,PSO-BP网络的MSE值为0.001 708。实验结果表明,所用到的PSO-BP优化模型在精度上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提高了11.1%和1.2%;在效率上优于传统的K近邻(KNN)测光红移估计算法, 克服了KNN算法中遍历所有数据样本进行训练的缺点并且其泛化性能优于其它BP网络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李宝玉  张峰  彭侠  刘叶楠 《应用光学》2022,43(3):453-459
由于室内环境复杂,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可见光位置感知存在收敛速度慢、定位精度低等缺点。论文提出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Elman神经网络,同时融合K-means聚类的一种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SSA对Elman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权阈值进行优化,建立训练模型,解决基于Elman神经网络室内位置感知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收敛速度和稳健性;利用K-means对数据库优化分类,将处理好的数据代入模型训练得初步预测结果;将初步预测结果代入子类二次训练得预测点的最终坐标,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基于0.8 m×0.8 m×0.8 m的立体空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论文算法平均定位误差3.22 cm,定位误差小于6 cm,概率达到90%,相较SSA-Elman算法定位精度提高7.5%;相较Elman网络算法定位精度提高16%。  相似文献   

18.
王新  夏广远 《应用声学》2023,42(5):954-962
面向管道法兰连接松动引起的泄漏检测需求,为解决数据样本不足和减少特征指标手动选取的繁琐环节。本文,考虑到生成性对抗网络(GAN)作为数据扩充工具,已被证明能够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样本数据。同时,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方法,为自动提取数据的特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了基于GAN和CNN的铝合金管道法兰连接松动泄漏检测研究。首先,搭建管道泄漏标定和数据采集实验台,利用声发射技术获取不同等级的原始泄漏信号。其次,采用GAN生成样本数据扩充原始数据。同时,为了评估生成模型的性能,引入统计特评估生成质量。最后,将生成的样本数据与原始数据设置为不同训练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智能分类检测模型,应用于管道泄漏检测。同时,分类检测结果与小样本智能分类方法SVM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AN和CNN构建的智能分类模型可显著提高管道法兰连接松动泄漏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气体红外光谱识别问题,引入提升算法中较新的研究成果——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选用实测的三氯甲烷、对二甲苯、四氯乙烯气体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实验。首先在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特征工程提取光谱特征,生成特征向量;然后建立XGBoost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最后基于分类准确率指标,将所提模型与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前馈神经网络(FNN)、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XGBoost在气体红外光谱识别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连榕海  梁齐兵  舒碧芬  范畴  吴小龙  郭银  汪婧  杨晴川 《物理学报》2016,65(14):148801-148801
目前,在高倍聚光光伏模组设计中,由于对菲涅耳透镜聚光后各波段的光强分布及其非均匀特性缺乏研究和认识,通常认为在菲涅耳透镜的聚光焦平面处多结太阳电池输出功率最大.本文通过光线跟踪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分析菲涅耳透镜聚光下不同波段的光照能量分布和非均匀特性.同时,结合三结太阳电池电路网络模型,研究在高倍聚光光伏模组中,沿光轴方向不同位置处三结太阳电池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模组输出功率最高位置在焦平面沿光轴方向上下两侧的位置,优化后模组输出功率比常规设计提高20%以上.该模拟结果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