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ng Yen Chin 《物理学进展》2020,40(2):33
黑洞可以说是引力最极端的体现,其视界内是个连光也逃不出去的时空区域。近来黑洞在天
文观测方面取得令人惊讶的发展,这其中包括:黑洞碰撞的引力波探测以及M87 星系的超大质量
黑洞的所谓第一张黑洞照片。但是在理论的层面上,黑洞物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信息遗失
的悖论是最有名的。但是,有另一个问题至少和信息的丢失一样{甚至更加{令人费解的,就是黑洞
内部的奇点性质。时空奇点是广义相对论本身无法描述的,在那里究竟发生什么事?黑洞内部的奇
点和宇宙大爆炸时的奇点有何不同?奇点是否会裸露在黑洞外面?所谓“宇宙监督猜想”的假设目
前有何进展?我们在这篇半科普的文章中简单的介绍这些课题,希望本文章对物理和数学的本科生
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奇点广义相对论中的奇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是能量条件最早的应用之一,也是全局方法在广义相对论中初试锋芒的范例。我们在《能量条件简介》中曾经提到,广义相对论的经典解(比如施瓦西解)存在奇异性。其中有的奇异性(比如r=2m)可通过坐标变换予以消除,因而不代表物理上的奇点;而有的奇异性(比如r=0)则是真正的物理奇点。很明显,在奇点研究中,真正的物理奇点才是我们感兴趣的对象。那么究竟什么是广义相对论中真正的物理奇点(简称奇点)呢?这初看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奇点显然就是那些时空结构具有某种病态性质的时空点。但… 相似文献
3.
讨论
我们对奇点定理的介绍就要结束了。有些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证明霍金-彭罗斯(Hawking-Penrose)奇点定理所用的是排除法,即通过证明测地完备性与奇点定理的四个前提不相容,来排除测地完备性,从而确立奇点的存在。但是,当一组命题不相容时,究竟哪个(或哪几个)命题应该被排除,在逻辑上是有很大随意性的。因此从逻辑上讲,由上面介绍的不相容性,原则上可以通过排除不同的命题,而得到不同的定理。为什么我们偏偏要选择时空的测地完备性作为被排除的命题,从而得到霍金-彭罗斯奇点定理呢? 相似文献
4.
测地线束与共轭点
在雷查德利方程中,如果所考虑的测地线束局部正比于某个梯度场,或者说垂直于某个超曲面,则称该线束是超曲面垂直的。可以证明,对于这样的测地线束来说, 相似文献
5.
6.
James F.Lynch 《声学学报》2019,(5)
<正>To begin with,greetings from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s(ASA's)Publications Office.By way of introduction,I am Dr.James Lynch,the current Editor-in-Chief of ASA's Publications,which includes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ASA),its special section JASA Express Letters(JASA-EL),the Proceedings of Meetings on Acoustics(POMA)and Acoustics Today(AT).These four publications are supported by a skilled staff,both paid and volunteer,who make them run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and ensure their quality and success.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each of these publications to you,in hopes 相似文献
7.
本文下篇介绍黑洞在天体物理中的作用及其观测证认情况,以类星体为代表的活动星系和X射线双星这两类典型高能天体的能源机制及各种基本特征,可以由黑洞吸积模型来成功地解释。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回顾了黑洞概念建立的历史,指出这一概念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联合应用于恒星晚期演化研究的结果,然后介绍了黑洞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最重要的两种类型,即Schwarzschild黑洞和Kerr黑洞。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2014,(8)
The van der Waals(vdW) interactions of carbon nanotube(CNT)–substrate and CNT–CNT can cause strong adhesion. The adhesion can lead to radial deformation of CNTs, which is shown in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caling approach is used to predi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vdW adhesion, an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C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entation of CNT is proportional to R7/4 and h3/2 in nanotube–substrate system and two same CNT system. Here, R and h are the radius and the wall thickness of CNT, respectively. The indentation ratio H1/H2 for CNT–CNT is proportional to(R1/R2)3/2 and(h2/h1)3/2.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无需全息计算和相干照明的衍射投影方法和投影系统,利用非相干的准直LED光源和傅里叶变换透镜取代全息迭代计算获得被投影图像的空间频谱,再利用空间频谱在自由空间中的瑞利索墨菲衍射实现了小投射比、无限景深的图像投影.详细推导了投影方法的成像过程,解析了投影系统的强度脉冲响应函数.实验搭建了一套非全息衍射投影系统,对投影过程中产生的像差和亮度不均匀进行矫正,获得了无相干噪音的高品质衍射图像,实现了投射比为0.87的无限景深的衍射投影.在相距大于800 mm的不同深度平面上同时获得了清晰的投影图像,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投影方法和系统在球幕投影、任意曲面屏幕投影和增强现实投影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进展》2014,(6)
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纳米材料的螺旋生长一直备受关注。在本综述中,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来模拟指定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证明,石墨烯纳米带能够自发螺旋嵌入碳纳米管,亦能螺旋缠绕在碳纳米管外壁,而这一结果已被实验证实。同时,封闭的石墨烯纳米环可填充到碳纳米管空腔中形成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亦能螺旋塌陷在碳纳米管外壁形成大螺距双层螺旋结构。模拟发现,石墨烯纳米带与石墨烯纳米环均可螺旋缠绕在金属纳米线外壁形成碳-金属壳核结构,这一机理可用于制备壳核复合结构。另外,我们论述了硅纳米粒子在碳纳米锥与碳纳米管表面的螺旋形核机制。通过相互作用机制和热力学模型的建立来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的螺旋生长。据推断,螺旋结构具有最低的能量且具有最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实验证明,极性面以及螺旋位错的存在也可驱动晶体结晶过程中的螺旋生长。到目前,尽管涉及纳米材料螺旋生长的研究非常广泛,但还需要更详实的后续研究来解释螺旋生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光子学报》2020,(1)
提出了一种无需全息计算和相干照明的衍射投影方法和投影系统,利用非相干的准直LED光源和傅里叶变换透镜取代全息迭代计算获得被投影图像的空间频谱,再利用空间频谱在自由空间中的瑞利索墨菲衍射实现了小投射比、无限景深的图像投影.详细推导了投影方法的成像过程,解析了投影系统的强度脉冲响应函数.实验搭建了一套非全息衍射投影系统,对投影过程中产生的像差和亮度不均匀进行矫正,获得了无相干噪音的高品质衍射图像,实现了投射比为0.87的无限景深的衍射投影.在相距大于800mm的不同深度平面上同时获得了清晰的投影图像,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投影方法和系统在球幕投影、任意曲面屏幕投影和增强现实投影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在Tortoise坐标系中,利用brick-wall模型研究了来源于标量场的(2+1)维动态黑洞的量子熵.结果表明,在视界附近的薄区域内标量场的熵与黑洞熵有相同结构.特别是在静态情况下,量子熵满足熵的周长律.
关键词:
标量场
brick-wall模型
(2+1)维动态黑洞
量子熵 相似文献
2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5)
针对不同型号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主机:SupNIR-2700,从机:Nicolet AntarisⅡ)间的模型传递和同一仪器(Nicolet AntarisⅡ)不同分辨率的光谱间的模型传递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DS算法-SPSG1st-PDS算法,该方法结合三次样条插值、Savitaky-Golay一阶求导和PDS算法。思路是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拟在不破坏原始光谱固有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了主光谱与从光谱之间的匹配,然后对光谱进行S-G一阶求导去除光谱的基线漂移,再通过PDS算法进行模型传递,有效消除主、从光谱之间的差异,提高多元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该方法用于醋酸乙烯酯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含量的研究,并且与小波去噪方法和S-G平滑方法作比较。实验表明:对于不同型号的仪器间的模型传递,新方法采用S-G一阶求导较其他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其验证集预测精密度RMSEP从20.595 0降低至0.374 8,明显优于S-G平滑(0.522 1)和小波去噪(0.516 7)方法,预测偏差也同样地被改善。对于同一仪器不同分辨率的光谱之间的模型传递,在模型传递前后其模型预测精密度RMSEP从0.272 2减少至0.255 3。通过提出的SP-SG1st-PDS算法,模型传递能应用于不同类型仪器之间,也能用于相同仪器不同分辨率的光谱之间,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传递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