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 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一级含时波恩近似和长程相互作用势 ,Sun提出了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模型 .在静态池中COA1Π~e3Σ- 和He碰撞的实验已经成功模拟 .为了从实验中直接获得碰撞速度和干涉角的关系 ,Sha提出了利用分子束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的实验 .作为理论研究干涉角和碰撞速度的关系 ,计算了不同速度下的干涉角 ,同时获得了变化的趋势 .对在分子束条件下 (通过控制碰撞速度来控制干涉角 )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Bohr-Lindhard模型被用来描述中低能速度能区离子—原子碰撞中的经典电子俘获过程。根据离子与原子的作用时间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建立俘获几率对碰撞参数的依赖性,碰撞参数范围被限定在俘获半径之内。在该模型的框架内,人们试图通过电子的空间分布函数来研究所有碰撞参数的贡献,但存在较为复杂的数值计算。基于Bohr-Lindhard模型,本工作提出通过简单的指数衰减函数来描述电子俘获几率对碰撞参数的依赖性,计算了A~(q+)(q=2~6)-H碰撞中的单电子俘获截面和A~(q+)(q=3~6)-He碰撞中的双电子俘获截面,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符合很好,很好地描述了低能和中能区的电子俘获截面随能量和电荷态的变化,该工作还可计算其他不同电荷态离子与He和H靶的电子俘获截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理想流体对称碰撞模型,分析了爆炸焊接流场中沿流线的物理变形,推导出了角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Visual C++语言对其进行了编程计算,获得了驻点近区角变形的大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驻点近区,沿来流至出流方向角变形逐步增大,其变化率在驻点附近最大;沿出流方向,给定碰撞角,角变形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给定来流速度,角变形随碰撞角的增大而减小。从理论和实验方面,间接地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结论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是一致的,以此为基础配合驻点近区的应变率场,讨论了其对爆炸焊接波状界面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Bohr-Lindhard模型被用来描述中低能速度能区离子—原子碰撞中的经典电子俘获过程。根据离子与原子的作用时间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建立俘获几率对碰撞参数的依赖性,碰撞参数范围被限定在俘获半径之内。在该模型的框架内,人们试图通过电子的空间分布函数来研究所有碰撞参数的贡献,但存在较为复杂的数值计算。基于Bohr-Lindhard模型,本工作提出通过简单的指数衰减函数来描述电子俘获几率对碰撞参数的依赖性,计算了Aq+(q = 2~6)-H碰撞中的单电子俘获截面和Aq+(q = 3~6)-He碰撞中的双电子俘获截面,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符合很好,很好地描述了低能和中能区的电子俘获截面随能量和电荷态的变化,该工作还可计算其他不同电荷态离子与He和H靶的电子俘获截面。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高压实验装置二级气体炮和5层阻抗梯度飞片,在2.12和5.02km/s的碰撞速度下测量了93钨样品的自由面速度,同时基于冲击波理论对实验测量的自由面速度进行了解读。高温高压下93钨的偏Hugoniot状态方程分析表明,在较低的碰撞速度下多次压缩后93钨的压强和温度要高于单次Hugoniot压缩的压强和温度,而在较高的碰撞速度下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93钨在多次加载过程中Hugoniot参数和相对压缩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辐射的速度及角度效应,利用建立的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一组光纤探头,基于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通过Matlab编程处理得到了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条件下,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的闪光辐射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的闪光辐射在温度峰值出现前近似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正弦乘积的平方成正比;碰撞闪光辐射在温度峰值出现后近似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正弦乘积的0.75次幂成正比,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计算中低能量电子与水分子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耦合通道光学势方法计算了在中低能量下的电子与水分子碰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其中靶的极化效应被包含在一个从头算的等价局域势中.随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和其它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这种计算方法对于电子与极化分子体系碰撞是非常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碰撞转动传能中存在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实验中被观测到,并且积分角也能被测量.利用分子束实验可得到转动传能更准确的信息,进而得到影响干涉角的的具体因素.文中利用一阶含时波恩近似和L-J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系统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模型,描述了观察和测量微分干涉角的方法,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半径和碰撞速度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到了积分干涉角和实验温度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碰撞速度大于10 km/s的超高速碰撞问题中,弹体材料大部分发生液化、汽化,以现有技术手段对此类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存在一定难度。为深入了解超高速碰撞过程中材料物相的演化规律,揭示不同密度、熔点的材料在超高速碰撞过程中的物相演化特征,采用物质点法,结合GRAY三相物态方程,对铜、镍、铝3种金属材料的超高速碰撞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不同碰撞速度下弹体材料物相分布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总结出材料特性和碰撞速度对物相演化的影响规律,为开展超高速碰撞等效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钒的高压声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宇颖  谭叶  戴诚达  李雪梅  李英华  谭华 《物理学报》2014,63(2):26202-026202
采用反向碰撞方法进行了钒冲击实验,利用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对V/LiF窗口界面粒子速度剖面进行测量.通过对粒子速度剖面的分析获得了32—88 GPa压力范围内钒的高压声速.实验获得的声速-冲击压力关系在约60 GPa存在间断,表明钒发生了冲击相变.相变压力与静高压实验结果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陈兰芳  马新文  朱小龙 《物理学报》2006,55(12):6347-6353
基于低能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简要描述了与入射离子速度相关的反应窗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计算了不同碰撞速度时O8+-H,Ar8+-H,Ar8+-He,Ne10+-He及Ar18+-He等碰撞体系单电子俘获过程的微分截面,还计算了碰撞速度为0.53 a.u.时15N7+-Ne碰撞体系单电子、双电子及三电子俘获过程的微分截面,并与他人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反应窗理论预言的末态电子分布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反应窗变宽;反应窗理论所预言的微分截面,当Q值较小时比实验结果偏大,当Q值较大时比实验结果偏小. 关键词: 反应窗理论 态选择微分截面 分子库仑过垒模型 离子与原子碰撞  相似文献   

12.
将以质心坐标系为桥梁解决两体碰撞问题. 先推导出两物体碰撞前的速度在质心系中的表达, 然后推 导出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在质心系中的表达, 最后运用相对性原理计算出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在一般惯性参考系中的 表达, 从而建立起了两物体碰撞后速度与碰撞前速度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材料超高速碰撞产生碎片云问题进行了多介质弹塑性流体力学欧拉方法数值模拟,介绍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材料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模拟了铝球超高速碰撞铝板和斜铜柱高速撞击铝板形成碎片云的实验现象。进行了不同碰撞速度下模拟的碎片云形状和实验结果比较,利用经验公式对数值模拟的板靶开孔尺寸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经验公式结果比较,说明多介质弹塑性流体力学欧拉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碎片云问题,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碰撞转动传能中存在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实验中被观测到,并且积分角也能被测量.但静态池掩盖了大量的实验信息,利用分子束实验可得到转动传能更准确的信息,进而得到影响干涉角的的具体因素.文中运用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理论和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碰撞诱导转动能量传递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的理论模型,描述了观察和测量微分干涉角的方法,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半径和碰撞速度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到了实验温度对微分干涉角的影响.此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碰撞转动传能中存在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实验中被观测到,并且积分角也能被测量。但静态池掩盖了大量的实验信息,利用分子束实验可得到转动传能更准确的信息,进而得到影响干涉角的的具体因素。文中运用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理论和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碰撞诱导转动能量传递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的理论模型,描述了观察和测量微分干涉角的方法,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半径和碰撞速度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到了实验温度对微分干涉角的影响。此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高中物理上册,安排了“研究弹性碰撞”的学生实验。规定是采用J2135型碰撞实验器来进行,这对中学来说是适宜的。下面就这个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介绍于下,供参考。一、实验原理如果一个质量为m_1速度为V_1的球与另一个质量为m_2速度为V_2的球相碰撞,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_1~'及V_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  相似文献   

17.
离子对解离是一类重要的分子过程,常发生于分子被激发到超激发态.与光激发的离子对解离实验研究不同,电子碰撞的相关过程研究尚存在实验挑战,特别是在测定其阈值方面.本文报道了相关的利用单色化电子碰撞分子的实验研究进展.以BrCN→Br~-+CN~+离子对解离为例,根据CN~+离子出现能测定其解离阈值为13.78 eV,同时在16.09 eV获得了CN~+离子的时间切片速度影像且显示出动量分布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2.4—6.0 MeV Xe~(20+)离子轰击V靶表面过程中辐射的X射线.计算了V的K壳层X射线发射截面,并将实验结果与平面波恩近似、ECPSSR、两体碰撞近似的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近玻尔速度非对称碰撞过程中,BEA模型估算高电荷态重离子激发内壳层电离的修正因素.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库仑偏转和有效电荷态修正后,BEA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报》2001,50(8):1463-1466
考虑了速度调制光谱实验中气体分子碰撞所引起的压力增宽对谱线线型的影响,对已有的速度调制光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并用新的理论对所得到的实验谱线进行了精密仿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在研究分子离子的碰撞动力学以及进行谱线的高精细分辨等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考虑了速度调制光谱实验中气体分子碰撞所引起的压力增宽对谱线线型的影响,对已有的速度调制光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并用新的理论对所得到的实验谱线进行了精密仿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在研究分子离子的碰撞动力学以及进行谱线的高精细分辨等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