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水热方法,用联苯三羧酸配体(H_3btc)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CoCl_2·6H_2O、PbCl_2和ZnCl_2反应,合成了一个单核配合物[Co(Hbtc)(phen)_2(H_2O)]·3H_2O(1)以及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μ_3-Hbtc)(2,2′-bipy)]_n(2)和{[Zn_3(μ_2-btc)_2(μ_2-H_2O)(2,2′-bipy)_3(H_2O)_5]·8H_2O}_n(3),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正交和三斜晶系,Pna2_1和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单核结构,而且这些单核钴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和3具有基于双核单元的一维链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2和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热方法,以5-氯烟酸(5-ClnicH)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咪唑(H_2biim)分别与NiCl_2·6H_2O和ZnCl_2反应,合成了1个三维配位聚合物{[Ni(μ-5-Clnic)(μ_3-5-Clnic)(μ-H_2O)_(0.5)]·1.5H_2O}_n(1)以及3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Ni(5-Clnic)(μ-5-Clnic)(H_2biim)]_n(2)、[Zn(5-Clnic)(μ-5-Clnic)(H_2biim)]_n(3)和{[Zn(5-Clnic)(μ-5-Clnic)(phen)]·2H_2O}_n(4),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个配位聚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正交(2、3)和三斜晶系,I2/a、Pbcn(2、3)和P■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基于双核单元的三维框架结构,而配合物2~4呈现一维链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链间N-H…O氢键和Cl…Cl卤键作用进一步连接成了二维网络和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研究表明,聚合物1和2中相邻Ni髤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和4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方法,用吡啶-三羧酸配体(H_3L)和2,2′-联咪唑(H_2biim 2,2′-biimidazole)、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_2和MnCl_2·4H_2O反应,合成了1个零维配合物[Zn(H_2biim)2(H_2O)_2][Zn(HL)(Hbiim)(H_2O)]_2·8H_2O(1)和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n(μ-HL)(phen)(H_2O)]_n(2)、{[Mn(μ-HL)(2,2′-bipy)(H_2O)]·0.5(2,2′-bipy)}_n(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的P21/n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3个单核Zn单元组成的零维结构,这些单核单元通过O-H…O/N和N-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配合物2和3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聚合物2中相邻Mn髤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用联苯类四羧酸配体(H4L)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CdCl2·H2O和Ni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2(μ3-L)(phen)3]·5H2O}n(M=Cd(1),Ni(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是异质同心的,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2个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配合物2中相邻Ni?髤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_2O)_2]·1.5H_2O}n(1)和{[Cd(Hbidc)(phen)][Cd(phen)_2Cl_2]}n(2)(H_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和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三羧酸配体biphenyl-2,5,3′-tricarboxylate acid(H_3bptc)和2-(4-carboxypyridin-3-yl)terephalic acid(H_3cptc)以及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Ni Cl_2·6H_2O和Mn Cl_2·4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的配合物[Ni_2(μ_3-Hbptc)(Hbptc)(phen)_3(H_2O)]_2·4H_2O(1)和一个基于三核锰单元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n_3(μ_4-cptc)_2(2,2′-bipy)_2(H_2O)_4]·2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而且这些四核镍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中存在一个中心对称的三核锰单元,这些三核锰单元又通过配体进一步连接成了一维链。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2种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_3cpta和H_3dbba)和4,4′-联吡啶(4,4′-bipy)或菲咯啉(phen)与ZnCl_2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构筑了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Zn(μ-Hcpta)(4,4′-bipy)(H_2O)]_n(1)和{[Zn_3(μ_3-dbba)_2(phen)_3]·6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_1和I2空间群。配合物1和2具有两种不同的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联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与CdCl_2·H_2O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d_2(μ_5-L)(phen)2]n (1)和{[Cd_2(μ_4-L)(2,2′-bipy)_2(H_2O)_2]·2H_2O}n (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和三斜晶系,P21/c和P1空间群。聚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四核Cd_4和Cd_2单元的一维链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含N辅助配体的存在下,将5-甲基-3-吡唑甲酸(H_2MPCA)与相应的铅(Ⅱ)盐反应制得了2个新的配合物:[Pb(HMPCA)_2(H_2O)_2]·H_2O (1)和[Pb(HMPCA)_2(phen)]·H_2O (2)(phen=菲咯啉)。双核配合物1中双核[Pb(μ_2-HMPCA)]_2单元在一对Pb…O次级键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在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自组装成2D超分子结构。而单核化合物2在Pb…O次级键的作用下形成了Pb_2O_2平面,它们在π…π和氢键作用下堆积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考察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类三羧酸配体:联苯-2,4,4′-三羧酸(H3btc)、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_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合物[Co(μ_2-H_2btc)2(4,4′-bipy)_2]_n(1)以及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Ni_3(μ4-dppa)_2(H_2O)_6]·2H_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一维链单元的二维层状结构。4,4′-联吡啶在配合物1和2中分别起配位作用和模板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方法,用4,4′-二甲基-2,2′-联苯二甲酸配体(H_2dbda)和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_2或CdCl_2·H_2O反应,合成了3个零维双核配合物[Zn_2(μ-dbda)_2(phen)_2(H_2O)_2](1)、[Zn_2(μ-dbda)_2(2,2′-bipy)_2](2)和[Cd_2(μ-dbda)_2(2,2′-bipy)_2(H_2O)_2]·2H_2O (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的P1和P2_1/n空间群。配合物1~3都具有零维双核结构,而且这些双核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配合物1~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3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芳香羧酸的Ni(Ⅱ)配合物:[Ni(pz)_4(H_2O)_2]·2H_2btc·H_2O(1),{[Ni_2(pz)_8(btec)]·4H_2O}n(2),{[Ni (H_2btec)(phen)]·2H_2O}n(3),[Ni (Hbdc)_2(pz)_4](4),{[Ni_3(bdc)_3(pz)_(12)]·2H_2O}n(5)和[Ni(bdc)(pz)_2(H_2O)]n(6)(pz=吡唑,H_3btc=1,3,5-苯三甲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H_2bdc=邻苯二甲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6个配合物的金属Ni(Ⅱ)中心呈五或六配位.配合物1和4具有完全由氢键网联成的2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和3是通过采取单齿/桥双齿配位模式的btec4-构筑的2D配位骨架结构;配合物5和6是由采取单齿/螯合双齿配位模式的bdc2-构筑的1D配位骨架结构,并由氢键连接成2D结构. 6个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当对配合物施加外加电场时,6个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因配合物组成、结构键连方式以及配体种类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连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吡啶(py)分别与MnCl_2·4H_2O和ZnCl_2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Mn_2(μ_6-L)(phen)_2]·5H_2O}_n (1)和{[Zn_2(μ-L)(py)]·H_2O}_n (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P1和I2/a空间群。配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四核锰和双核锌的二维层结构。荧光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2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聚合物1中相邻Mn(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_4·8H_2O,ZnI_2,HgI_2,Hg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_4)(H_2O)_3]·H_2O}n(1),{[Zn(L)I_2]·2C_2H_5OH}n(2),{[Hg(L)I_2]·C_2H_5OH}n(3),[Hg(L)Cl_2]·H_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和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_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_2·6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_2-Hcpta)(phen)(H_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_3(μ_5-cpta)_2(2,2′-bipy)_2]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_3(SO_4)_4(TITMB)_2(H_2O)_4][Cd(H_2O)_6]·2CH_3OH}_n(1)和{[Zn(TTTMB)(HCOO)_2]·CH_3OH}_n(2)。配合物1和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_2O)_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利用2,5-吡啶二酸分别与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的柔性双咪唑配体,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例结构完全不同的镍(Ⅱ)配位聚合物Ni2(2,5-pdc)_2(L1)_2(H_2O)_2·6H2O(1),Ni(2,5-pdc)(L_2)(H_2O)·H_2O[2,5-pdc=2,5-吡啶二酸,L1=1,4-二(1-咪唑基)丁烷,L2=1,6-二(1-咪唑基)己烷](2).配合物1是三维4-连CdSO_4拓扑网格,Schlfli符号为(6~5·8).而配合物2是由一维螺旋链[Ni(L_2)]n和一维[Ni(2,5-pdc)]n链构筑而成的环-环相扣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Ⅱ)和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Cu(Ⅱ)配合物,[Ni(L~1)(DMF)(H_2O)]_2(1)(H_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_4(L~2)_4]·DMF·CH_3OH·2H_2O (2)(H_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_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Cu(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_2L~1,H_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1-苄基咪唑(L)与对苯二甲酸和Zn(NO_3)_2·6H_2O反应生成一维聚合链[ZnL_2(TP)]_n(1),在这个配合物中通过链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超分子层。1-苄基咪唑(L)和CuCl_2·2H_2O反应生成四核配合物[Cu_4(μ_4-O)Cl_6L_4](2),在这个配合物中通过C-H…Cl氢键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测定了L,1和2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3种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OCs):{[Pb_2(HL)(phen)]·2H_2O)_n(1),{[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2)和{[Ni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3)(H_5L=3,5-二(2',5'-苯二羧酸)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1,4-bibb=1,4-二(苯并咪唑)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和粉末衍射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是基于[Pb_2(μ_2-COO)_2(μ_1-COO)_4] SBUs的一维链状结构;2是二维层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2)_2{4~2.6~2.8~2};3是一个3D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6~2.8~4}{6~4.8~2}_2。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荧光和磁性能。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可以高灵敏识别Fe~(3+)和Cr_2O_7~(2-)离子。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对Fe~(3+)和Cr_2O_7~(2-)猝灭机理。磁性分析表明配合物3中的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