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6年我从上海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喀兴林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辈,崇敬的老师,在先生专攻的量子力学领域,我涉足不多,但在多年的工作接触与交往中,喀先生在我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4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是让我听起来都感到振奋和骄傲的日子,我的导师徐叙瑢先生九十华诞。总能忆起1988年第一次见到先生的场景。我大学毕业后第三年决定继续深造,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了徐先生的学生。当时先生在天津,我便背着行李去找他。当年先生已66岁,却仍是健硕硬朗,神采奕奕。“做研究生不容易,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这是导师给我的第一句教诲,在我心里响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3.
《物理》2016,(10)
正我很幸运曾经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一起工作了15年,又有机会跟很多中国物理学大师,像杨振宁先生、彭桓武先生、周光召先生、王明贞先生、黄祖洽先生等(图1),有比较多的个人接触,有的还可以随意交谈。王明贞先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我国最有成就的一位统计物理学家,2010年104岁  相似文献   

4.
 张宗燧先生于1952年至1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物理系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吴岳良 《物理》2008,37(5):346-347
今年喜逢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先生80华诞,也是戴先生从事物理工作50周年,在此,我愿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全体职工以及众多戴先生的弟子们一起,衷心祝愿戴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6.
《物理》2020,(7)
正赵凯华先生,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赵迺抟先生、母亲骆涵素女士均为官费留美学生。同年,尚在襁褓的他随父母回国,赵迺抟先生受聘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赵先生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0年毕业。留校工作3年后,被派赴莫斯科大学攻读物理学史专业研究生。在完成指定的物理学史学  相似文献   

7.
<正>黄祖洽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我国战略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彭桓武先生同称为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奠基人.黄祖洽先生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以说,如果没有像黄祖洽先生等为代表的卓越的理论先行工作,我国‘两弹’的研制就不会那么快,‘两弹’的质量也不会那么高.黄祖洽先生科学生涯的后30年,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  相似文献   

8.
《物理通报》2007,(3):F0004-F0004
彭恒武先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80周年庆典上,彭恒武先生深情地回顾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9.
李明轩 《应用声学》2018,37(5):834-834
正应崇福院士将他的科研思想与方法归纳为六个字:观察、分析、总结,令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我自毕业就跟着应先生工作直到退休,不但直接跟随先生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他的助手,还参与了由先生主持的有关学科方向、组织机构调整以及人员安排等科研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使我对应先生的科研思想与方法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体会。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应先生的科研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1956年和张文裕先生初次相识,那时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张先生1956年从美国回国,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和所里几位同事到他在北京中关村的家里看望他。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于敏先生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我由衷地为他的获奖而高兴。作为他的第一代学生,我想在祝贺他获奖之际,回忆我在于敏先生指导下工作10年的往事,以表达我对他的感恩和敬意。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20,(7)
正国内物理学界众所周知,赵凯华先生在北京大学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著书立说70载,桃李满天下,是亚洲最早、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国际物理教育奖章的教育大家。2020年5月26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举行集会,庆祝赵凯华先生90华诞和从教70年。值此庆贺之际,我们回顾追寻赵先生成长之路,学习先生热爱祖国、精忠奉献祖国物理教育事业之精神和品德,学习先生豁达理性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为人之道,学习先生潜心研究、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技艺,以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赵柏儒 《物理》2003,32(2):124-126
李林院士于2002年5月31日因病逝世,与我们永别了.作为与她朝夕相处,共事20余年的晚辈,对于先生的突然离去,心情十分悲痛,对这一事实实在难以接受.为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特以这篇短文追忆与先生一起工作和生活中的往事以及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和贡献.李林先生1923年10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40年考取广西大学机械系.目睹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肆虐妄形,她立志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944年大学毕业后,她独自到设在四川成都的航空研究院工作,在那里,她学到和积累了材料和机械方面的知识.1946年7月,她获得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赴英留…  相似文献   

14.
姬扬 《物理》2020,(1):51-53
2018年9月,杨振宁先生说,国内对于20世纪科学发展史方面的各种分析、介绍和记载工作做得很不够,“尤其对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的记载分析工作,不是做得不够,而是根本做得一塌糊涂。”他还举了正反两个例子:国内有人生造了“康普顿—吴效应”这个词,拔高吴有训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杨振宁和李炳安在1980年代合作发表了历史研究论文《赵忠尧与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  相似文献   

15.
1956年秋,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有幸在钱三强、何泽慧先生领导的中子物理研究室工作,当时在戴传曾先生研究组里参加建立中子晶体谱仪的工作,并准备中子截面测量的知识。可一开始何先生就提醒我,除了准备中子截面测量外,还要及早学习中子衍射方面的知识,为中子晶体谱仪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使我在组里较早地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1958年9月何先生作为我们的室主任,通知我去苏联实习。我到了莫斯科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缅怀钱临照先生对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电镜学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自勤 《物理》1999,28(12):746-748
钱临照先生1906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受到过胡刚复先生和严济慈先生的教诲.1930—1931年,他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1930年,叶企孙先生访问东北大学时曾和钱临照见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迫入关,被严济慈先生录用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4年,他在叶企孙先生的鼓励下考取中英庚款公费名额赴英国留学.1937年他回国后先后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1999年7月26日在合肥去世.他的一生业绩已有麦汝奇的专文介绍(见1996年…  相似文献   

17.
《波谱学杂志》2010,27(1):前插1-前插2
本期的<波谱学杂志>献给徐广智先生, 恭贺他的八十岁生日. 徐广智先生1930年1月12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 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 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研究生, 师从著名物理化学学家北京大学唐有祺院士, 毕业后即在该所工作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8.
余友文  张宗烨 《物理》2006,35(9):752-753
2006年8月16日是于敏先生八十寿辰,作为他的第一代学生,我们想借祝贺他的寿辰的机会,浮想40年前的往事,追忆我们在于敏先生指导下工作的10年,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问:您认为自己最满意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答:“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 --沙愚:《学部委员卢鹤绂教授 答本刊记者问》 大概是1990年吧,国庆刚过,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我去上海江宁路一所公寓,拜访了我久想认识的卢鹤绂先生。那时,卢老大病刚愈,步履有些艰难,但清瘦的面颊却洋溢着慈祥的容光,使我刚来时的紧张心情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初次见面,却谈得很久、很深。过了几天我二次拜访卢老,我对卢老的印象更深了,使我萌发起要写先生事迹的念头。后来,我回到北京,写了一篇《驰骋在物理世界》的文章,在《自然杂志》1991年12期上发表。但先生的品德、为人,对晚辈的爱护、支持与帮助,却是无法在一篇篇幅有限的文章中描述尽的。尽管先生离我很远,又是几年未曾见面,但我们在彼此的通讯中不知不觉成了忘年交。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20,(4):214-215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静。不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伤,还有著名女物理学家李方华先生辞世之痛。李方华先生1932年生于中国香港,成长于内地,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她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