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地介绍在纳米复合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各向异性稀土永磁薄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在纳米复合稀土永磁薄膜材料中实现磁性交换耦合和剩磁增强效应,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与磁性的关系.制备成功高磁能积的各向异性稀土永磁薄膜材料,比较了Ti 或Mo 缓冲层对Nd-Fe-B薄膜的表面形貌、磁畴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发现薄膜的表面形貌强烈地依赖于缓冲层的厚度.由于它极大地影响薄膜的成分,溅射速率被证明是控制薄膜的显微结构、表面形貌和磁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微磁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5到300 K的矫顽力温度依赖关系.研究了各向异性Pr-Fe-B薄膜的矫顽力机制.在晶粒表面,由于磁各向异性的降低和局域退磁场的提高导致的反转畴的形核被确定为控制各向异性Pr-Fe-B薄膜的磁化反转过程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稀土永磁薄膜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东 《物理学进展》2006,26(3):452-459
简要地介绍在纳米复合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各向异性稀土永磁薄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在纳米复合稀土永磁薄膜材料中实现磁性交换耦合和剩磁增强效应,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与磁性的关系。制备成功高磁能积的各向异性稀土永磁薄膜材料,比较了Ti或Mo缓冲层对Nd-Fe-B薄膜的表面形貌、磁畴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发现薄膜的表面形貌强烈地依赖于缓冲层的厚度。由于它极大地影响薄膜的成分,溅射速率被证明是控制薄膜的显微结构、表面形貌和磁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微磁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5到300K的矫顽力温度依赖关系。研究了各向异性Pr-Fe-B薄膜的矫顽力机制。在晶粒表面,由于磁各向异性的降低和局域退磁场的提高导致的反转畴的形核被确定为控制各向异性Pr-Fe—B薄膜的磁化反转过程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何文望 《物理》1985,14(10):0-0
一、稀土永磁材料发展概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稀土金属的提取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六十年代,已经能够提取和生产纯度高的单一稀土金属.同时由于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如真空熔炼、等静压成型、烧结技术等的采用,使得在六十年代有可能把永磁性能十分优异的稀土永磁材料开发出来,并且能够很快地取得进展.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虽然有一些有苗头的研究结果,例如1959年E·A·Nesbitt对GdCo5金属间?...  相似文献   

4.
5.
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领域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校开  张寿恭 《物理》1996,25(10):588-595
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是近几年来在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它可能是发展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途径,文章简要综述了它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7.
永磁材料是人类最早发现和最早应用的磁性材料,它在当代的许多传统工业和新兴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永磁材料是指经过外磁场磁化后能长久保持其磁性的强磁材料.一般标志永磁材料性能的有三个主要参量:材料的单位体积中所存储的磁能,称为最大磁能积或简称磁能积,用(BH)m表示;抵抗外界磁干扰和自身退磁作用的能力,称为矫顽力,用Hc表示;磁化后去掉外磁场所剩余的磁感应强度,简称剩磁,用Br表示.这三个参量越大,表示永磁材料的性能越好.通常也单用磁能积(BH)m的大小来表示永磁材料的优劣.在不同应用情况下,再考虑和比较其他的永磁性和物性. …  相似文献   

8.
罗阳 《物理》1991,20(6):0-0
本文介绍了第11届国际稀土永磁及其应用会议上有关稀上永磁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磁体制作工艺、涂层与腐蚀、稀土资源、磁体的应用开发、新一代磁体——Sm-Fe-N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张松涛  王樱蕙  张洪杰 《发光学报》2020,(12):1460-1478
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光相比,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具有更低的散射和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肿瘤诊断、小分子体内检测、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等领域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材料中,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因具有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好、发射带窄、发光颜色和寿命可调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和设计合成为出发点,系统地综述了这类纳米材料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无线电及电器仪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永磁材料,—般的永磁材料如镍钢或铝镍钴合金,都含有很多镍和钴,而镍正是我国目前缺乏的金属,因此试制不含镍的永磁材料,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大意义。细粉永磁材料是最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目前流行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含氧化钡或氧化铅的铁氧体,锰鉍合金,超细铁粉或铁钴粉,它们的优点是:(1)  相似文献   

13.
衡量永磁特性的主要参数是剩磁,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特别是磁能积和矫顽力,其数值的改进可作为划分永磁材料发展阶段的依据.从19世纪末的碳钢开始。到目前第三代稀土永磁NdFeB,一百年内磁能积从ZKJ/m3 (0.25MGOe)提高到400KJ/m3(50MGOe),增长达200倍. 标志着永磁发展最新阶段的 NdFeB磁体,从1983年问世到现在已整七年.它早已从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变成了全球性的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西方 NdFeB磁体的总产量从1984年的32t到1989年的860t,增长近30倍,预计到本世纪末,其产量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 150%以上,NdFeB产业在量和质方面的飞跃发…  相似文献   

14.
许宏  孟蕾  李杨  杨天中  鲍丽宏  刘国东  赵林  刘天生  邢杰  高鸿钧  周兴江  黄元 《物理学报》2018,67(21):218201-218201
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机械解理技术已经成为制备高质量二维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二维材料本征物性的研究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然而传统机械解理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制备效率低、样品尺寸小等,阻碍了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近些年我们在机械解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独立发展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新型机械解理方法.这种新型机械解理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解理过程中的多个参数,增强层状材料与基底之间的范德瓦耳斯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单层样品的产率和面积.本文着重以石墨烯为例,介绍了该技术的过程和机理.相比于传统机械解理方法,石墨烯的尺寸从微米量级提高到毫米量级,面积提高了十万倍以上,产率大于95%,同时石墨烯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质量.这种新型机械解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适性,目前已经在包括MoS2,WSe2,MoTe2,Bi2212等几十种材料体系中得到了毫米量级以上的高质量单层样品.更重要的是,在解理过程中,通过调控不同的参数,可以在层状材料中实现一些特殊结构的制备,如气泡、褶皱结构等,为研究这些特殊材料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未来机械解理技术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该技术的突破将会极大地推动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永久磁体是一种不需要消耗电能就能够持续地提供磁场的物体.永久磁体是由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或恒磁材料)做成的.人类生产和利用永磁材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永磁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地增长,现在永磁材料已成为机电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永磁材料的总年产量,1964年为1.5万吨,1974年为5.8万吨,1984年为17.5万吨,估计1994年将达到30万吨.  相似文献   

16.
光导纤维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光导纤维拉曼光谱法的研究近况,主要介绍其实验技术及其应用于化学中常规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富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等领域的工作,讨论了该领域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历史概况17世纪初叶,Sir.WilliamGilbert引入了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至今还用在描述电和磁的现象。1745年,E.G.vonKleist发明了莱顿瓶,即一种最原始的电容器,用于储积大量电荷并获得高的静电电位。在18世纪50年代,BenjaminFranklin利用莱顿瓶完成了证实其电的单流体理论的试验,同时也证实了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也是由Franklin引入一正负极性的概念。在其最初的单流体理论中,正极性意味着正向电流过剩,而负极性则意味着该正向电流不足。19世纪期间,电子放电物理获得了很快进展。  相似文献   

18.
自1867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二硝基甲烷钾盐以来,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就有了长足发展,人们研制出多种有机和无机类光致变色材料。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不仅可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如防晒霜、装饰涂料、新奇印刷、防伪和鉴伪等,还可用于光信息  相似文献   

19.
云纹干涉系统及其在金瓷双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纹干涉法对金属烤瓷形成的双材料试件进行面内位移、应变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云纹干涉技术对研究具有小变形的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可行、有效,结果直观,同时图像灰度变化连续,对比度高,为后续图像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多重分形谱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晓平  吴自勤 《物理》1999,28(6):342-347
详细讨论了多重分形谱中各参量的物理意义,拽出随机多重分形谱中出现异常区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舒去少量异常小的分布概率的方法,局部消除了异常区,最后介绍了一些多重分形谱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