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沸石分子筛因其特殊的孔道结构而致使其TPD谱图的分析比其它催化剂更为困难,目前尚无一种切实可行的理论分析方法。本文发展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模拟分子筛上TPD谱图的MonteCarlo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组脱附动力学参数下,沸石分子筛上的峰形和峰位置与其它催化剂都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峰温的差别与脱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有关。同时表明,对于普通催化剂可以根据峰最大时的覆盖度θ_M来判断脱附级数,而对于沸石分子筛,θ_M却随E_d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了沸石分子筛中吸附、脱附、扩散和反应的特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模拟沸石分子筛中扩菜反应的MonteCarlo方法。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证明了轰击频率λ代表了反应物气相压力,而吸附、脱附几率之比即为吸附平衡常数。同时,通过改变轰击频率λ和反应几率Pt,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和有效因子随Thiele模数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3.
沸石分子筛因其特殊的孔道则致使其TPD谱图的分析比其它催化剂更为困难,目前尚无一种切实可行的理论分析方法。本文发展一种较为简单的模拟分子筛子TPD谱图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组脱附动力学参数下,沸石分子筛上的峰形和峰位置与其它催化剂都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峰温的判别与脱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MonteCarlo(MC)方法研究了吸附态物种表面迁移对程序升温脱附谱图的影响。在MC模型中,催化型表面用一个二维的二方格网张表示,网络格点表示吸附活性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程序升温脱附(TPD)为主要实验手段,对环己胺在5种不同沸石分子筛上的吸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对环己胺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不同的沸石分子筛对环己胺的吸附能力受其结构和表面酸性特征的影响而异。有效吸附部位为与沸石分子筛表面酸性有关的弱化学吸附位;环己胺从不同沸石分子筛表面脱附的动力学与晶内扩散有关,其表观脱附活化能分别为:63.6kJ/mol(5A),68.6kJ/mol(13X),20.1kJ/mol(菱沸石),46.9kJ/mol(NaY)和47.3KJ/mol(ZSM-5)。  相似文献   

6.
中孔MCM—41分子筛在微孔沸石ZSM—5上附晶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首次在微孔沸石ZSM5表面进行了MCM41分子筛的附晶生长,并首次提出中孔材料MCM41分子筛静电组配理论的新形式(XS+I);同时利用XRD、TEM、BET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合成样品,并讨论了微孔沸石表面附晶生长中孔分子筛MCM41的合成化学,考察了F离子效应、pH值及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优选的天然丝光沸石为原料, 采用多步脱铝-钛化法合成钛硅分子筛, 利用 X 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N2 吸附-脱附法以及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它在苯乙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成功地将 Ti 同晶取代到天然丝光沸石的骨架中, 其 Si/Ti 达到 79, 且能稳定地保持天然丝光沸石的结构. 该钛硅分子筛在以 H2O2 水溶液为氧化剂的苯乙烯氧化反应中表现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是商业 TS-1 催化剂的 75%,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直接法ZSM-5沸石分子筛骨架铝的迁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法ZSM┐5沸石分子筛骨架铝的迁脱规律张悝项寿鹤刘上垣王敬中李赫日亘(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直接法,HZSM-5沸石,脱铝,水热处理HZSM-5沸石分子筛骨架铝的迁脱与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汪树军等[1]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藉助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等手段研究了丝光型Si—Fe沸石分子筛表面的酸碱性质。结果表明:丝光沸石骨架中的铝原子被铁原子取代以后,其表面酸性大为减弱,但其碱性相对增强,Si—Fe沸石分子筛大部分表面羟基的酸性很弱,仍有一定量的L酸中心存在于沸石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10.
模板剂与MCM-22分子筛匹配作用的分子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Monte Carlo方法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模板剂分子六次甲基亚胺(HMI)在MCM-22分子筛孔道中的排布与取向。模拟结果表明模板剂分子能够稳定地嵌入在MCM-22分子筛的超笼、窗口和正弦孔道中。对这三种位置上模板剂与分子筛骨架之间的主客体非键相互作用能(包括范德华能和库仑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模板剂分子与分子筛的骨架之间作用力主要以范德华吸引力为主。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模板剂分子的结构导向作用和对骨架Al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钛酸盐沸石分子筛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粉末物相分析、红外及紫外漫反射光谱,差热分析,NH3-脱附法和气体吸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Ti-Si沸石TS-1,TS-2,Ti-ZSM-48及钛酸钠、钛铝酸钠和钛酸铜分子筛的性能和结构,利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证明了含有TiO,四配位结构单元的沸石分子筛具有催化氧化活性,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沸石分子筛中的复杂异构化反应ABC,考察了孔口失活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孔口失活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有效因子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Thiele模数.可分为三种情况:(1)在低Thiele模数下,影响不明显;(2)在中等Thiele模数下,有一定的影响,且随孔口活性位失活率的增加,某种产物的选择性线性增加而有效因子线性下降,但二者变化幅度均不大;(3)在较高Thiele模数下,影响显著.随着孔口活性位失活率的增加,某种产物选择性明显增加,有效因子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组合脱胺对β沸石酸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PDE、TPD和XRD等手段研究了低温恒温脱胺后再程序升温脱胺的组合脱胺法.结果表明,不同组合脱胺工艺均可调变β沸石的表面酸性,适当选择组合脱胺温度可大幅度调变β沸石的表面酸性,其中270℃和290℃下分别恒温脱胺后再程序升温脱胺,β沸石表面除出现传统脱胺的两个酸性位外,还出现了一个中等强度的酸性位,且酸量很大,可调变性较强.晶相测定可知,低温脱胺后再程序升温脱胺有利于β沸石结晶度的保持.此外,还对β沸石的脱胺过程和脱胺后β沸石的吡啶脱附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亚硝胺在沸石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二甲基亚硝胺,吡咯烷亚硝胺和环六亚甲基亚硝胺在NaY,NaZSM-5和HZSM-5等沸石及MCM-41中孔分子筛上的脱附及分解.结果表明,沸石对亚硝胺有独特的吸附和催化分解作用.同时,研究了沸石孔结构及表面酸性对亚硝胺分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的噻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X、Y、M、ZSM- 5、Silicalite-Ⅰ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噻吩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ZSM- 5 和Silicalite-Ⅰ分子筛具有明显的选择吸附性能。通过对ZSM- 5 分子筛进行Cu2 + 离子交换及表面硅烷化处理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吸附性能,并认为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性能与表面羟基(SiOH、SiOHAl) 的酸性及沸石孔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量子MonteCarlo固定节面法试探函数研究黄宏新曹泽星(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沙410081)关键词量子MonteCarlo方法试探函数奇点条件固定节面量子MonteCarlo(FNQMC)方法是QMC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的试探函数一般是这样组...  相似文献   

17.
潘瑞丽 《分子催化》2011,25(5):400-405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在浓NaOH溶液中降解并再晶化FER沸石,得到单一有序的介孔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DTG),N2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并以混合C4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作为探针反应考察...  相似文献   

18.
HZSM-20沸石分子筛的水蒸汽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ZSM-20沸石分子筛的水蒸汽改性项寿鹤,任大立,王敬中,李赫晅(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HZSM-20沸石,水蒸汽处理,改性ZSM-20沸石是一种具有大孔和开放结构的分子筛[1],其结构与八面沸石(如Y型沸石)类似,但其硅铝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韩一帆  汪仁 《催化学报》1997,18(2):168-170
不同制备方法对Cu┐ZSM┐5沸石分子筛上NO分解反应活性的影响*韩一帆汪仁(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Cu-ZSM-5沸石分子筛,一氧化氮,催化分解,直接粘混法,离子交换法如何减少各类污染源所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对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质谱联合、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了甲醇在丝光型Si-Fe沸石上的吸附过程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不仅可能吸附在沸石的酸中心上,也可能吸附在沸石的碱中心上。酸碱中心在甲醇吸附时起着一定的协同作用。文中给出了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