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固相反应烧结制备出Li2Mo2O6多晶材料。经X射线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的研究,确定了它的结构是Li2Mo2O4和MoO2两个晶相组成的烧结体。钼离子以四价状态存在于MoO2晶相结构中。采用交流阻抗谱分析了晶界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测得了样品的ln(σT)-1/T 曲线是由两段直线和一段曲线所组成;总电导率化能σ27℃=1.36×10-3(Ω·cm)-1115℃=1.49×10-3(Ω·cm)-1300℃=9.71×10-3(Ω·cm)-1370℃=2.42×10-3(Ω·cm)-1;电导活化能E1=0.043eV,E2=0.235eV,E平均=0.76eV。采用维格纳极化电池法测得电子电导率σee27℃=2.240×10-5(Ω·cm)-1e300℃=4.476×10-3(Ω·cm)-1。实验证明,室温下材料为固体电解质,300℃附近为良好的离子与电子混合导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La2Mo2O9:Eu3+,W6+系列红色荧光粉,其结构为立方晶系的β- La2Mo2O9。在395 nm光激发下,样品La1.40Mo2O9:0.60Eu3+发射出很强的红光,最强发射峰位于616 nm处。适量地掺杂W6+离子可以提高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强度,在395 nm光激发下,La1.40Mo1.84O9:0.60Eu3+,0.16W6+荧光粉的Eu3+5D07F2跃迁发射强度最大,是样品La1.40Mo2O9:0.60Eu3+的1.23倍。最后,将La1.40Eu0.60Mo1.84O9:0.16W6+荧光粉与~395 nm发射的InGaN芯片一起制作成红光发光二极管(LED),该LED发射出很强的红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制备了(1-x)(K0.5Na0.5NbO3-LiSbO3-BiFeO3)-xCuFe2O4 (x=0.1, 0.2, 0.3, 0.4) 磁电复合陶瓷, 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磁电耦合系数测试仪等对复合陶瓷的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复合陶瓷的K0.5Na0.5NbO3-LiSbO3-BiFeO3和CuFe2O4物相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离子相互扩散作用, 且两相的颗粒大小匹配性较好. 随着CuFe2O4含量增加, 复合陶瓷的压电系数从130 pC/N减小到30 pC/N, 饱和磁致伸缩系数从4.5×10-6增加到12.4×10-6左右, 磁电耦合系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 在x=0.3时获得最大的磁电耦合系数9.4 mV·cm-1·Oe-1. 关键词: 0.5Na0.5NbO3-LiSbO3-BiFeO3')" href="#">K0.5Na0.5NbO3-LiSbO3-BiFeO3 2O4')" href="#">CuFe2O4 磁电耦合  相似文献   

4.
Eu3+激活的La2Mo2O9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旭  杨勇  杨志平  关丽  刘冲 《发光学报》2008,29(1):93-96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3+掺杂的La2Mo2O9红色荧光粉,并对这种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实验合成了单一立方相的La2Mo2O9荧光粉体。该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系列的锐峰组成;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锐峰组成,这些都与Eu3+的特征跃迁5DJ(J=0,1)和7FJ(J=1~4)相对应。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被395nm的紫外光和470nm的可见光有效激发,并发出峰值位于620nm左右的红光,亮度可达到传统红色荧光粉Y2O2S:Eu3+的1.5倍以上,这表明它可以作为蓝+黄模式白光LED的红色补光粉,也可以作为UV-LED激发三基色荧光粉体系中的红色荧光粉。研究了Eu3+的掺杂浓度以及不同助熔剂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Eu3+的摩尔分数为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强。质量分数为3%的NH4Cl作为助熔剂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解析大气中HONO和N2O4的光化学循环及其来源,需要对其质量分数进行准确测量,而质量分数测量的前提是吸收线参数的准确度量。采用7.8μm室温连续量子级联激光器和长光程多次反射吸收池对实验产生的HONO和N2O4气体进行了同时测量,确定了两种气体的吸收线频率。根据已知的1280.4 cm-1处trans-HONO的吸收线强,计算得到trans-HONO的质量分数为(0.72±0.04)×10-6,相应的系统最低检测限为(11.15±0.50)×10-9。利用中红外量子级联光谱技术同时对HONO和N2O4进行分析研究,所得到的谱线参数也为HONO和N2O4质量分数的实时监测、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发柱  古宏伟  张腾  王洪艳  屈飞  彭星煜  周微微 《物理学报》2013,62(13):137401-137401
本文通过在前驱液中添加过量钇盐和铈的有机盐,采用三氟乙酸盐-金属有机沉积法(TFA-MOD) 在铝酸镧单晶基体上制备了含有纳米氧化钇和纳米铈酸钡的YBCO薄膜. 与纯YBCO薄膜相比,掺杂Y2O3/BaCeO3的YBCO膜的临界转变温度几乎保持不变,为91 K左右. 而掺杂Y2O3/BaCeO3的YBCO膜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5.0 MA/cm2 (77 K, 0T), 是纯YBCO膜临界电流密度的1.5倍.薄膜中的Y2O3和BaCeO3可能在YBCO内部起到了 有效的钉扎磁通作用. 关键词: 钇钡铜氧薄膜 2O3和纳米BaCeO3')" href="#">纳米Y2O3和纳米BaCeO3 磁通钉扎 三氟乙酸盐-金属有机沉积  相似文献   

7.
MoO3/Al2O3催化剂中Mo分散的正电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含量的MoO3/Al2O3催化剂.测量了这些样品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与符合多普勒展宽(CDB)谱,以研究其孔洞结构以及Mo分散.正电子寿命测量结果表明,Al2O3载体中存在两种不同尺寸的孔洞.掺入MoO3之后,Mo原子主要进入Al2O3的大孔中,使孔洞体积减小.符合多普勒展宽谱结果表明,当MoO 关键词: 3/Al2O3催化剂')" href="#">MoO3/Al2O3催化剂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符合多普勒展宽 Mo 分散  相似文献   

8.
康婷霞  毕翱翔  朱俊 《物理学报》2011,60(6):67805-067805
用MoO3与多孔γ-Al2O3载体以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MoO3/γ-Al2O3样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综合热分析(TG/DTA)和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了MoO3加载于γ-Al2O3后固熔分散过程.分别测量了不同含量的MoO3/γ-Al2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谱学 三氧化钼 分散 逐次加载  相似文献   

9.
Y2O3:Eu纳米晶中能量传递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浓度猝灭曲线确定了引起Y2O3纳米晶中Eu3+发光浓度猝灭的是交换相互作用.测量了两种颗粒尺寸下Eu3+5D07F2跃迁发光衰减曲线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利用交换相互作用的理论衰减曲线对实验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Eu3+离子的交换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的效率,分析了Y2O3关键词: 能量传递 2O3Eu纳米晶')" href="#">Y2O3Eu纳米晶 发光衰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纳米La2(MoO4)3∶Eu荧光材料和纳米Fe3O4磁性材料,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表征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荧光性能。经表征,纳米La2(MoO4)3∶Eu荧光材料的微观形貌为片状结构,晶体结构为四方晶型,其发射光谱中出现了Eu3+的特征发射峰;纳米Fe3O4磁性材料的微观形貌为球形颗粒,晶体结构为立方晶型,并具有超顺磁性。然后,将以上两种纳米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备了具有超顺磁性的La2(MoO4)3∶Eu/Fe3O4纳米荧光粉末。经表征,该磁性纳米荧光粉末的微观形貌为片状结构与球形颗粒的混合,其发射峰位置未发生变化,而发光强度有所降低,但仍能够满足指纹显现的需要。最后,将制备的纳米磁性荧光粉末用于显现不同类型客体表面的潜在指纹。显现效果表明,对于光滑客体表面的指纹,使用磁性纳米荧光粉末与纳米荧光粉末的显现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粗糙客体表面的指纹,使用磁性纳米荧光粉末能够清晰显现出指纹的细节特征,其显现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纳米荧光粉末,并能够有效避免粉末扬尘现象。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磁性荧光粉末是一种理想的指纹显现材料,其指纹显现具有背景干扰低、显现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无粉末扬尘等优点,在刑事案件现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马明星  朱达川  涂铭旌 《物理学报》2009,58(9):6512-651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测试了助熔剂H3BO3对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物相结构、发光性能、形貌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的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为单相,H3BO3的加入使基质结构由六方相转变成单斜相,并引起发射主峰位置和发射强度的变化;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H3BO3加入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加入H3BO3的质量分数为1.5%时,发光强度最大;H3BO3的加入使合成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的颗粒呈类球形,分布更加均匀,粒度更小. 关键词: 3BO3')" href="#">H3BO3 2Si2O8:Eu2+')" href="#">BaAl2Si2O8:Eu2+ 发光特性 化学共沉淀法  相似文献   

12.
雷洁梅  吕柳  刘玲  许小亮 《物理学报》2011,60(1):17501-017501
采用加热分解油酸铁法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并用有机模板和反相微乳液相结合的方法将磁性纳米颗粒包裹在多孔二氧化硅中.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油酸铁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及油酸的反应浓度和加热分解油酸铁的过程中升温速率对Fe3O4纳米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后的固态蜡状油酸铁表面的油酸基团会受到损害,将不利于加热分解时形成单分散性的Fe3O4关键词: 3O4纳米颗粒')" href="#">Fe3O4纳米颗粒 2包裹')" href="#">多孔SiO2包裹 反相微乳液法 油酸铁  相似文献   

13.
秦玉香  刘凯轩  刘长雨  孙学斌 《物理学报》2013,62(20):208104-208104
钨氧化物纳米线在高灵敏度低功耗气体传感器中极具应用潜力, 且通过掺杂改性可进一步显著改善其敏感性能. 本文以WCl6为钨源, NH4VO3为掺杂剂,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钒掺杂的W18O49纳米线.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纳米线的微结构, 并利用静态气敏性能测试系统评价了掺杂纳米线的NO2敏感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五价钒离子受主掺杂进入氧化钨晶格结构, 抑制了纳米线沿轴向的生长并导致了纳米线束的二次集聚; 室温下, 钒掺杂W18O49纳米线接触NO2气体后表现出反常的p型响应特性; 随工作温度逐渐升高至约110 ℃时, 发生从p型到n型的电导特性转变; 该掺杂纳米线气敏元件对浓度低至80 ppb (1 ppb=10-9) 的NO2气体具有明显的室温敏感响应和良好的响应稳定性. 分析并探讨了钒掺杂W18O49纳米线的高室温敏感特性及其p-n电导转型机理, 认为钒掺杂W18O49纳米线在室温下的良好敏感响应及反常p型导电性与掺杂纳米线表面高密度非稳表面态诱导的低温气体强吸附有关. 关键词: 氧化钨 纳米线 气体传感器 室温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Er3+掺杂Y2O3粉体材料,研究了尺寸效应对Er3+掺杂纳米Y2O3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光声光谱显示,对于不同晶粒尺寸的样品,Er3+离子光声峰位置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小尺寸效应对稀土离子能级位置影响很小.对488nm激光激发下的发射谱的分析发现,随着样品颗粒尺寸的减小,4S3/2能级和关键词: 3+离子')" href="#">Er3+离子 纳米 发光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甘氨酸作为燃料,制备了单斜相Gd2O3:Bi3+,Nd3+纳米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样品的可见及近红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强度、荧光寿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高效的Bi3+→Nd3+能量传递过程,当Bi3+和Nd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6%和2%时,单斜相Gd2O3:Bi3+,Nd3+荧光粉可以获得最强的近红外光发射。与单掺Nd3+的样品相比,单斜相Gd2O3中掺杂Bi3+和Nd3+后,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增强近20倍。  相似文献   

16.
齐智坚  黄维刚 《物理学报》2013,62(19):197801-19780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用于白光LED的新型Ca3Si3O9:Dy3+荧光粉, 通过对样品的X 射线衍射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 研究了Ca3Si3O9:Dy3+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 结果显示, Ca3Si3O9:Dy3+的发射光谱是由位于483 nm和577 nm处的主峰构成的双峰谱线, 激发光谱为多峰宽谱, 谱峰位于290–480 nm范围内. Dy3+掺杂浓度对Ca3Si3O9:Dy3+发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Ca3Si3O9:Dy3+的发光强度和黄、蓝光发射强度比 (Y/B) 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最大发光强度值对应的Dy3+浓度为1 mol%. 电荷补偿剂Li+能提高Ca3Si3O9:Dy3+的发光强度, 特别当Li+浓度为2–4 mol%时, 荧光粉的蓝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大. 关键词: 白光LED 溶胶-凝胶法 3Si3O9:Dy3+')" href="#">Ca3Si3O9:Dy3+ 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的熔融淬火技术以及后续热处理法制备了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通过DTA和XRD研究其热性质和LaF3纳米晶的可控析出。通过透过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研究了玻璃的光学性能。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研究了微晶玻璃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该微晶玻璃样品在313~57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Sa和最大相对灵敏度Sr分别为2.6×10-4K-1(573 K)和2.3×10-2K-1(313 K)。结果表明,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飞  黄群星  李宁  严建华  池涌  岑可法 《物理学报》2007,56(7):3867-3872
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并结合波长调制,在近红外波段1531.7nm处对常温常压下的NH3进行浓度测量.在10m的长程吸收池内得到了25×10-6的浓度信号,并且在25×10-6—400×10-6浓度范围内二次谐波信号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讨论了粉尘颗粒对于二次谐波信号的干扰,并提出了利用激光强度线性拟合解决颗粒对气体测量干扰的方法.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吸收光谱 波长调制 3浓度测量')" href="#">NH3浓度测量 颗粒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俞淳善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2,33(5):499-503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荧光粉Ca4LaNbMo4O20:Pr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其结构与CaMoO4结构相似。在Ca4LaNbMo4O20:Pr3+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NbO43-和MoO42-的电荷迁移(CTS)吸收和Pr3+离子的4f→4f5d激发跃迁,以及Pr3+-金属离子的价间电荷迁移(IVCT)吸收;另外在420~520 nm处,还观测到属于Pr3+离子的典型f-f激发跃迁。发射光谱中,在452 nm激发下,主要出现绿光和红光两种发射,其峰值位于490 nm和607 nm处,分别是Pr3+3P03H41D23H4的跃迁作用;在紫外287 nm激发下出现NbO43-和MoO42-发射和Pr3+离子的4f5d→4f跃迁宽带,以及Pr3+离子的4f→4f发射峰。  相似文献   

20.
陈立泉  王连忠  车广灿  王刚 《物理学报》1983,32(9):1170-1176
本文在室温到300℃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Li4SiO4-Li3VO4和Li4GeO4-Li4SiO4-Li3VO4体系中的离子导电性,发现γII相固溶体Li3+xV1-xSixO4是好的锂离子导体。所研究的成分中Li3.3V0.7Si0.3O4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室温下为1×10-5Ω-1·cm-1,在42—192℃的电导激活能为0.36eV,电子电导率可以忽略,因而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好的锂离子导体之一。粗略确定了Li4GeO4-Li4SiO4-Li3VO4三元系中电导率高的范围,发现在Li3.5V0.5Ge0.5O4中Si部分取代Ge可以使电导率进一步提高,Li3.5V0.5Ge0.4Si0.1O4的室温电导率可达1.3×10-5Ω-1·cm-1,电导激活能为0.40eV。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