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师专无机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法实验中均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内容。一氧化碳有剧毒,所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力求试剂用量小,减少污染,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2.
邱春瑞 《化学教育》1998,19(12):27-27
对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教材氢气还原性实验说明进行,都不易出现光亮的红色这一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与氧化铜粉末跟试管接触不紧密以致氧化铜加热温度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氨气与空气混和受热发生爆炸,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要求先通氢气以排除试管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还原完毕,先撒去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以防止还原成的金属铜,遇到空气再被氧化为氧化铜。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求先加热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再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停止加热后,不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极毒的气体,装置和无毒的氢气不同,操作也必然不相同;再者,一氧化碳虽也有易燃,易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李颖  杜晶晶 《化学教育》2010,31(2):71-72
针对初三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不足之处,分别从仪器改进、药品添加方法、药品配比及用量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2个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验完成时间短,现象明显等特点,便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5.
王权  陈宇  宁晓强 《化学教育》2021,42(3):92-95
借助物质相互转化的原理,仅在一支试管中设计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利用传感器收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证据意识;从气体制备到尾气的处理,创新实验均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该实验的一体化设计,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实验耗时短,现象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进行用碳粉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都是按照书上的方法把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热进行实验。这样由于氧化铜和碳粉混合在一起了,所以还原出来的铜就渗杂在碳粉中很难看见,即使仔细去找也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颗粒,效果不好。我在今年做这个实验时改变了一下方法,不把碳粉和氧化铜混合,先把碳粉均匀的放在试管的下端,然后再把氧化铜均匀的撒在碳粉上,按书上的装置装好,用喷灯加热3—5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层红棕色的纯铜浮  相似文献   

7.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碧慈 《化学教育》1993,14(4):48-49
一、引言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不少作者都进行过研究并有多方面的改进。但是众多研究者报导的实验结果和教材记述的反应产物都是获得“红色的铜”。我们经过详细的研究,实验却得到像黄金一样的金光闪闪的铜珠。A.H.盖勒罗曾提出过足够的证据,说明铜是黄色的,像黄金一样,红色的“铜”实际上是氧化亚铜。  相似文献   

8.
刘怀乐 《化学教育》1987,8(1):51-51
加热的条件下,木炭能够从氧化铜里把铜置换出来。这是向初三学生揭示碳具有还原性的重要的演示实验。中学化学课本对这一实验的反应物具体用量,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没有详细说明,经验不足的教师很难掌握。  相似文献   

9.
遵循实验改进的科学原则,立足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对文献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从反应物的选取、热源和反应装置3个方面分类比对、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对该实验进行了显性化设计,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6,37(21):67-68
在实证分析、理论证据的基础上,设计了白磷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得出白磷可以夺取部分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中的氧,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1.
董旭刚 《化学教育》2018,39(3):48-48
正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疑难实验,大家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原料的用量比、装置的改进及加热方式的优化上,而忽视了一氧化碳对整个实验的影响~([1-2])。对此实验改进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过程(1)将1cm×5cm的铜片加热至红热状态,然后自然冷却,铜片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铜。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改进及对产物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困难与不足,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对实验后的黑色产物是否为铁产生质疑,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只要控制好加热时间和通一氧化碳时间这2个条件,用酒精灯加热就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  相似文献   

13.
钟辉生  严康华 《化学教育》2015,36(19):71-72
分析了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成功的因素,介绍了各种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的方向及取得的成果。设计出通过滤纸来巧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盛开琼 《化学教育》1998,19(10):46-48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在同一节教材里,还初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2个概念,这就使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吴健强 《化学教育》1988,9(4):36-37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介绍,制一氧化碳要取250ml烧瓶一个配双孔塞,附分液漏斗和短弯导管各一。然后用浓硫酸与甲酸加热80℃至90℃制一氧化碳。此实验规定浓硫酸用40至50ml,甲酸5至10ml。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认为:1.分液漏斗、烧瓶容器过大,盛装浓硫酸和甲酸的量过多,浪费药品较严重。2.因为烧瓶容器较大,加热反应排空气的时间不易掌握。若空气未排完收集的一氧化碳点燃易发生爆炸,若排空气的时间过长,又怕大量的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影响教师的身体键康。3.一般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分液漏斗没有,一氧化碳制取就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比例和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以酒精灯为加热源,在直立式试管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为体系提供持续的高温、并恰当选择混合反应物的比例和用量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化学教育》1988,9(5):44-44
操作方法:如图安装仪器。加热,控制甲酸流量,产生 CO 气体。在空气中先点燃 CO 气体,然后开启空气(氧气更好)贮气瓶的进水活塞,将带玻璃尖嘴管的橡皮塞盖在 T 型管左端(注意尖嘴伸入的位置,如无适宜的 T 型管最好用具支试管截掉一部分后所剩部分代替)。燃烧完毕,盖上集气瓶塞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优点:1.用石灰水作燃烧前后对比,可加深学生对产物的理解。2.用本装置,尖嘴管进 CO,支管进氧气(空气),学生更能理解是 CO 与 O2反应,加深记忆。3.生成的 CO2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可达复习之目的。4.现象很明显,全班学生都可看到。  相似文献   

18.
张云书 《化学教育》1999,20(9):41-41
大号带盖的无色透明的废塑料瓶(可乐瓶或一些洗发精的瓶子,在离瓶底5cm~6cm处打一小孔)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化学教育》2011,32(8):55-55
通过加热淀粉脱水法制备了鳞片状炭,研究了鳞片状炭与果木炭及活性炭对氧化铜的还原性能,实验表明鳞片状炭的还原性能优于其他2种炭材料,对可能的实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潘志勇 《化学教育》1994,15(10):29-29
初中化学课本中CO还原CuO的实验,用到盯实验仪器较多,操作繁琐。针对这一情况。我作了如下的改进:1.收集满一试管CO;2.向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3.塞子上插有螺旋状的铜丝,将铜丝加热至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