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以电沉积在银电极上的溴化银为研究对象,用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照相染料与溴化银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染料对溴化银过渡时间、还原电位和电还原惰性物生成量均有显著影响,并且生成的电还原惰性物量的多少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照相染料对溴化银乳剂感光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AgBr晶体和菁染料为对象,对AgBr晶体的光电流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AgBr晶体经其本征吸收波长的光辐照后,可产生新的诱导吸收带。用诱导吸收带波长范围内的光辐照AgBr晶体,在非本征吸收区可测量到自敏化光电流。若染料吸附在AgBr晶体片上,则其敏化光电流将叠加在自敏化光电流上。增感染料对AgBr晶体的阳极和阴极光电导均有不同程度的敏化作用。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染料增(减)感性能的判据SD,比现有的一些判据更具有综合性。利用SD—λ曲线可以较直观地对染料的增(减)感性能做出预测。本文利用SD判据对一些实用增感染料及其组合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光谱增感染料798的聚集效应与在AgBr上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技术研究了黑白片感红染料798(3.3’-二羟乙基-5,5’-二甲氧基-9-乙基-噻碳菁氯盐)在甲醇、水及KBr水溶液中的聚集效应和吸附于AbBr表面的吸附态性质。其在甲醇中以单分子态存在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60n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电沉积在银电极上的卤化银作为模型,使用计时电位法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染料在溴化银上的吸附。证实了卤化银在吸附菁染料以后,形成了一种电惰性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多寡与增感能力有一定关系。文中还定量地用条件解离常数K′来表征这种络合物在电场中的稳定性,并计算了几种菁染料的K′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光谱曝光等手段研究了5种短波长菁染料,比较了它们在氯化银乳剂上的光谱增感作用,得出3种较好的短波长增感染料,并研究它们在氯化银颗粒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这3种染料在氯化银颗粒上均有吸附,并能有效地提高氯化银乳剂在短波长区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6.
卤化银乳剂经晶体生长、水洗、化学增感以后,还必须进行光谱增感,即加入感绿和感红的染料,以扩大卤化银乳剂微晶体对绿光和红光的光谱响应范围.  相似文献   

7.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备了甲酸根离子掺杂于颗粒次表面的立方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经计算此类颗粒上的(100)面与(111)面之比约为2:3.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酸根掺杂乳剂,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染料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都要明显高于相应的参考未掺杂乳剂(Sd/So≈2),而灰雾水平则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皮秒时间分辨条纹相机技术检测了3种染料在立方颗粒溴化银上吸附后形成聚集体的荧光光谱,分析了3种染料在不同染料浓度下对染料聚集体到溴化银导带的超快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增感效率的影响关系,并探讨了增感过程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荧光衰减的动力学曲线与一个双指数函数拟合得相当好,存在一快一慢两个衰减成分,快衰减成分占拟合较大比例,表明其源于与荧光衰减相竞争的从激发态染料聚集体到AgBr导带的电子转移.光致电子转移的速率及增感效率随着染料相对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染料浓度增加,增感效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吸附较小的不影响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而吸附较大的阻碍增感染料J-聚集形成,特别是阻光染料在增感染料之前加入乳剂中时.在氯化银微晶上吸附很小的阻光染料基本不影响增感染料对乳剂的光谱增感,而吸附较强的阻光染料不仅吸收入射光,还抑制或破坏增感染料的光谱增感.因此,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在溴化银上的吸附,使用了电沉积在铂上的溴化银电极作为照相乳剂的模型,证明了由于染料电荷的不同,其在AgBr/Br-表面上的吸附也不同,正性染料被吸附时,形成难溶的表面络合物,和负性染料相作用时,形成易溶的表面络合物,而当AgBr与非菁负性染料作用时,则由于负电排斥而不形成络合物。因此,利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判断不同染料的吸附情况。本文还研完了超增感及Riester提出的‘强色增感’中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AgBr上染料的排列次序取决于其吸附强度。本工作还证明了Reister所提出的‘强色增感剂’的作用机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铋的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利用悬汞电极作工作电极 ,置富集电位于 0 .10V ,在0 .0 15mol/LHAc 0 0 0 5mol/LNaAc 7.5× 10 -7mol/L芦丁的底液中 ,测定铋 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10 ~7 5× 10 -8mol/L ,检出限为 5× 10 -11mol/L。探讨了影响方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研究了电极过程。利用此法测定了中草药样品中的铋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H3/NH4Cl底液中,铜、铅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的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恒电流吸附计时电位溶出行为。讨论了富集时间,溶液pH值,溶出恒电流大小及铜、铅浓度比值等对dt/dE~E溶出曲线的影响。并得出了连测铜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在示波计时电位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误差反传神经网络和小波变换在示波计时电位测定中应用的可能性。对Pb2 + 等无机离子测定的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可较好地用于高次微分和经小波变换处理后的示波计时电位测定。 与经典的示波测定方法相比较, 该法基本上消除了人为误差的影响, 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6.
交流示波计时电位法中高次谐波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洪  田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12):1851-1854
用计算机模数转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研究了微金电极上闰-时间曲线和频率响应关系,提出了利用高次谐波电位进行了交流示波计电位研究的新方法。扣除了交流示波极谱图中的充电电流和高频噪声,提高了示波极谱分析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含有吸附络合物溶液的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b(Ⅱ)在0.2%乙二胺-5×10^-3mol·L^-1HOx-0.3mol·L^-1KOH溶液中,有良好的全数示波图,其峰电位Ep=-1.05(vs.SCE),峰高与Pb^2+溶度在4.0×10^-7~2.0×10^-5mol·L^-1内成正比,检测下限可达2.0×10^-7mol·L^-1。本实验采用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法对铝合金“A”中铅进行了测定,并直接通过示波图,对络合物的吸附属于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控制乳剂中一系列不同的钙离子浓度(4.0~80×10-3mol Ca2+/mol AgX),研究了化学增感时间对钙离子浓度的依赖性,测定了相应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乳剂中的钙离子在不影响最佳感光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抑制灰雾并延缓化学增感过程,延长化学成熟时间。 经感红染料光谱增感后,测定了染料的相对增感倍率,本征及感红光谱感光度,研究了它们对轧剂中钙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以卤化银乳剂对染料的吸附,对光的吸收以及Dember效应的实验结果为佐证,说明钙离子在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从而抑制感红感光度的增感;与此同时,钙离子又抑制染料对本征感光度的减感,这可能是由于钙离子的存在阻碍了染料正空穴对卤化银本征潜影的氧化,从而保护了部分潜影免受染料正空穴的袭击。  相似文献   

20.
自1973年Vogel发现染料可以延长卤化银的感色范围以来,关于增感染料的应用和光谱增感理论方面已经有了许多进展。除了感光材料以外,人们还发现,染料在其他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光谱增感的研究近几年来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