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春艳  郑喜  林玉萍  王秀丽  毛泽伟 《化学通报》2016,79(11):1089-1092
以4-甲氧基苯甲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取代反应后,再与α-溴代酮或α-溴代酯反应,合成得到8个查尔酮哌嗪衍生物(3a~3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哌嗪环上含酮基取代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A549和SGC7901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a(IC50=0.28μmol/L,2.53μmol/L)活性最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取代查尔酮-哌嗪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分别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和噻唑蓝(MTT)法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查尔酮母核和哌嗪环上的取代基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明显影响.特别是3,4,5-三甲氧基-4'-[N-(2-氧代丙基)-1-哌嗪基]查尔酮(11)能有效抑制NO的生成(IC50=3.81μmol/L),4-溴-4'-[N-(4'-甲基-2-氧代苯乙基)-1-哌嗪基]查尔酮(25)对三种肿瘤细胞株(Hela,A549和sk-ov-3)均表现出良好的体外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54,0.05和9.12μmol/L).  相似文献   

3.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通过紫罗兰酮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紫罗兰酮基双查尔酮,然后经与氨基硫脲缩合得到一系列未见报道的新型含紫罗兰酮、查尔酮及氨基硫脲3种优势结构单元的杂化体,它们的化学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及质谱(MS)等测试技术所证实。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初步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化合物展现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3a与3b对MCF-7细胞展现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半数致死量(IC_(50))值分别为10.83和7.62μmol/L,化合物3e对A549细胞显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效果(IC_(50)值为13.36μmol/L),化合物3f对Hep G2细胞表现了高效的抗增殖活性(IC_(50)值为8.55μmol/L)。目标物的抗增殖活性与紫罗兰酮结构及查尔酮环上不同电子效应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查尔酮-吲唑杂合衍生物,并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先以2,6-二氟苯腈和吗啉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和环合两步反应合成4-吗啉-3-氨基-1H-吲唑。4-吗啉-3-氨基-1H-吲唑与含羧基的查尔酮中间体与经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9个新型含查尔酮-吲唑杂合衍生物,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以索拉菲尼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a和4d活性较好,其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IC_(50)分别为2.65和3.55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索拉菲尼(IC_(50)=4.69μmol/L)。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卤代查尔酮及其氨基硫脲席夫碱,并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3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4-溴代查尔酮氨基硫脲席夫碱(化合物9)表现出最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02μmol/L;部分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抑制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9属于不可逆抑制剂。优选化合物9进行了分子对接探讨,初步构效关系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类似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宫益林  史建涛  王洋  陈烨  丁实  刘洋  刘举 《应用化学》2019,36(9):1015-1022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查尔酮-吲唑杂合衍生物,并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先以2,6-二氟苯腈和吗啉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和环合两步反应合成4-吗啉-3-氨基-1H-吲唑。 4-吗啉-3-氨基-1H-吲唑与含羧基的查尔酮中间体与经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9个新型含查尔酮-吲唑杂合衍生物,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 采用MTT法,以索拉菲尼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a和4d活性较好,其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IC50分别为2.65和3.55 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索拉菲尼(IC50=4.69 μmol/L)。  相似文献   

7.
高慧  郑喜  王斯  杨林丽  毛泽伟 《化学通报》2017,80(10):976-979
依据活性结构单元的拼合原理,以2-呋喃甲醛和4-氟苯乙酮为原料出发,经Aldol缩合、脱水、哌嗪取代反应生成4’-(1-哌嗪基)呋喃查尔酮(2)后,再与酰氯和磺酰氯反应,得到了10个未见报道的含哌嗪取代的呋喃查尔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要优于酰胺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4d能有效抑制NO的生成(IC_(50)=3.88μmol/L),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以苯甲醛和1,3,4-噻二唑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含1,3,4-噻二唑结构的查尔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oryzae)、烟草青枯病菌(R.solanacearum)和柑橘溃疡病菌(X.citri)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h和7i在浓度为100μg/m L时,对以上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均达到100%,EC50值分别为15.13,30.90,24.49和21.33,24.54,14.79μg/m L,均超过对照药叶枯唑(EC50值分别为92.23,58.88和123.02μg/m L).  相似文献   

9.
以吡啶二芳酮为分子插件,以嘧菌腙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芳基吡啶酮腙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认,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70μmol/L时,大部分化合物对所选8种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甲基乙酰基苯-4,6-二甲氧基嘧啶-2-腙(Ⅲ-3)和2-(2'-((4'-溴-苯基)(3'-氯-吡啶-4'-基)-亚甲基)-肼基)-4,6-二甲氧基嘧啶(Ⅲ-18)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嘧菌腙.Ⅲ-3对番茄灰霉病菌EC50为22.18μmol/L(嘧菌腙为31.38μmol/L), Ⅲ-18对水稻纹枯病菌EC50小于0.35μmol/L,比对照药嘧菌腙提高了2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二氢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五元杂环化合物。本文以2-呋喃甲醛和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羟醛缩合和取代反应生成4’-二甲氨基呋喃查尔酮(2)后,与水合肼环化得到二氢吡唑中间体(3),再酰化得到9个未见报道的3-芳基5-(呋喃-2-基)-4,5-二氢-1H-吡唑衍生物(4a~4i),其结构经IR、~1H NMR和~(13)C NMR确证。分别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和DHHP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特别是化合物4b和4c的抗炎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活性相当(IC_(50)值分别为7.84μmol/L和10.52μmol/L),而化合物3、4b、4c和4d在浓度为4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11.
根据拼药原理,将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N,N-二(2-氯乙基)氨基拼接到查尔酮结构中,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氮芥基的查尔酮衍生物3a~3r,并用1H NMR,IR,HRMS-ESI及X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j和3l对K562的IC50值分别为20.01和18.6μmol/L;对HepG2的IC50值分别为43.46和21.39μmol/L.实验培养并得到了目标产物3e和3l的晶体结构,X射线分析表明化合物3e和3l都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  相似文献   

12.
从红树来源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 HJ004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确定了8-乙基-7-羟基-5-羧基-2,3-二甲基色酮(1)的结构.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CD)量子化学计算以及圆二色谱(CD)数据与文献进行比较,确定了felinone C (2)和螺旋霉素G (3)的绝对构型.利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快速法)测试了所得11个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4个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的范围为5.57~195.03μmol/L,强于阳性对照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的抗氧化活性(IC50=292.12μmol/L),具有开发为抗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刘进兵 《合成化学》2021,29(8):650-655
以噻唑烷二酮和取代芳香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噻唑烷二酮衍生物(1~1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考察了1~11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5-(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2,4-噻唑烷二酮(8)抑制效果最强(IC50=0.12±0.03μM)。选择化合物8进行了抑制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8为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常数Ki为0.54 μM; 8能够和酪氨酸酶铜离子活性中心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杜成  任玉杰  王庆伟  金鹭 《有机化学》2013,(6):1279-1283
以白藜芦醇、氯乙酰氯、对甲苯磺酰氯、对甲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9种新的白藜芦醇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13C NMR和HRMS所表征.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a,6a,7b,8b和11c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比白藜芦醇高,其中化合物6a和8b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IC50值分别为22.7和18.0μmol/L,活性高于白藜芦醇(IC50=114μmol/L),且在150μmol/L浓度下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达95.5%和87.7%.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酸、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了1,3-二羟基呫吨酮, 经醚化、环化反应得到1-羟基呋喃并呫吨酮3a和3b, 再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10个呋喃并呫吨酮衍生物4和5, 接着通过季铵化反应得到相应的10个季铵盐6和7. 运用IR、一维和二维NMR、MS、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考察了化合物4~7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及化合物6, 7的抗癌活性. 结果表明: 化合物4~7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IC50=2.0~12.4 μmol/L; 化合物6, 7对肝癌(HepG2)、肺癌(SPC-A)、口腔上皮癌(KB)、乳腺癌(MCF-7)这四种癌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6c对癌细胞株HepG2、化合物7d对癌细胞株MCF-7的抑制作用最强, IC50分别为0.82和0.77 μmol/L.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系列含噻唑烷二酮-3-乙酸结构的新型查尔酮衍生物,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一些化合物对4种多重耐药菌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8g,8i,8l和8m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达到4μg/mL,与对照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相当.另外,在64μg/mL浓度下,所有化合物对大肠杆菌1356均无明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9个新的N12-乙基取代吲哚咔唑衍生物6~1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确定.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衍生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 G-2和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毒活性.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试了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9对K562的细胞毒活性与阳性对照阿霉素(ADM)相近,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3~0.93μmol/L.化合物8和12对Hela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近,IC50分别为1.23和0.43μmol/L.化合物13的盐酸盐14对所测试的4种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0.23~1.72μmol/L之间,可作为抗肿瘤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岩白菜素因其广泛的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Mannich和Mitsunobu反应,合成了8个氮杂岩白菜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质谱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c和3d对细胞株A549均表现出优于岩白菜素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74μmol/L和5.05μmol/L),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嘧啶联苯为中心结构的潜在激酶变构抑制剂.以2,4-二氯-5-甲基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Suzuki偶联一锅法合成了中心药效团嘧啶联苯,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化合成了19个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对所得化合物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并找到2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8c(IC50=0.224μmol/L)和9c(IC50=0.113μmol/L).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是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显著。本文以槲皮素为先导物,选择性对C环3位羟基进行修饰,以廉价的芦丁为原料,经苄基保护、Williamson成醚反应,再经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2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槲皮素-3-O-丙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ESI-MS进行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食管鳞癌(EC109)、人胃癌(HGC27)、人乳腺癌(MCF-7)、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化学方法对槲皮素结构进行修饰后,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其中,化合物F3(IC50=5.23±0.37μmol/L)、F5(IC50=2.63±0.09μmol/L)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抑制作用比5-氟尿嘧啶(IC50=14.38±0.27μmol/L)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