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配体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与苦味酸稀土盐[RE(pic)-3]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9种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为REL(pic)3·nCH3OH·H2O(RE=La, Ce, Pr, Nd, Sm, Eu, Gd, Tb, Er; n=1或2; pic为苦味酸根)。并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游离配体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加入稀土金属离子后,L中216 nm处吸收峰消失,202 nm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红移至213~218 nm处,表明配体对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构相关的铱配合物[Ir(ppy)2L1](PF6)和[Ir(ppy)2L2](PF6)(ppy=2-苯基吡啶,LI=4-(2,2'-联吡啶-3-乙炔基)-N-(吡啶-2-亚甲基)-N-(噻吩-3-亚甲基)苯胺,L2=4-(2,2'-联吡-3-乙炔基)-N-二(吡啶-2-亚甲基)-苯胺)都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ECL)性...  相似文献   

3.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是一类低毒、高效的杀菌剂,为开发结构新颖、广谱的SDHI杀菌剂,将噻吩环引入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24个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鉴定,其中N-(4-甲氧基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i)经过X射线衍射确定其空间结构.通过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离体抑制活性测试,发现在50μg/m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N-(4-氟苯乙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c)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_(50)为11.6μmol/L,化合物N-(2-氟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j)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为28.9μmol/L,化合物N-(4-氯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h)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_(50)为21.3μ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较高的目标化合物与琥珀酸脱氢酶关键氨基酸残基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青  赵强 《分析测试学报》2008,27(6):603-607
从吡啶-2,6-二甲酸(L1)出发,合成了2种含有多个共轭体系和多齿的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和N2,N6-二对甲苯基吡啶-2,6-二甲酰胺 (L3) 配体;制备了化合物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与Tb(Ⅲ)和Eu(Ⅲ)的配合物,培养出了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在Tb(Ⅲ)配合物的稀溶液中,当溶液pH值为7时荧光强度最强,pH值大于或小于7荧光强度都逐渐减弱;当溶液pH为7时,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对Tb(Ⅲ)的荧光强度敏化远大于吡啶-2,6-二甲酸;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和吡啶-2,6-二甲酸与Eu(Ⅲ)形成稀的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pH 3~11).  相似文献   

5.
龚勇华a  仇文卫a  杨帆a  AUDEBERT  Pierre  b  CLAVIER  Gillesb  MIOMANDRE  Fabienb  汤杰  a 《中国化学》2009,27(8):1515-1522
设计并合成了3个二取代和三取代的二茂铁-噻吩、二茂铁-联噻吩吡啶盐类化合物: 碘化(E,E)-N-甲基-2,4,6-三{2-[5-(2-二茂铁乙烯基)噻吩-2-基]乙烯基}吡啶盐、 碘化(E,E)-N-甲基-2,6-二{2-[5’-(2-二茂铁乙烯基)-2,2’-联噻吩-5-基]乙烯基}吡啶盐、碘化(E,E)-N-甲基-2,4,6-三{2-[5’-(2-二茂铁乙烯基)-2,2’-联噻吩-5-基]乙烯基}吡啶盐。初步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类多取代二茂铁吡啶盐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是潜在的电化学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7个N-乙酰基吡唑啉化合物2a~2g和7个新型的二苯醚基N-乙酰基双吡唑啉化合物4a~4g,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用3-(4,5-二甲基吡啶-2-基)-5-(3-羧基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MTS)法测试了它们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和乳癌细胞(MCF-7)三类癌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3,3'-(4,4'-二苯醚基)双[1-乙酰基-5-(3,4-亚甲基二氧苯基)-2-吡唑啉](4e)对A549,H1299和MCF-7三类癌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91,10.09,10.97μmol/L.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配体2,6-双{ 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O2}·2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体为四齿配体,通过2个酰胺氮原子和2个羟基氧原子参与钴(Ⅲ)配位.运用圆二色谱对目标配体和配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手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罗世霞  陈晓靓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通报》2014,77(11):1098-1102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后与N-(3-氨基丙基)咪唑反应合成了有机配体分子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配体L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UV和元素分析表征,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L的晶体结构,L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25.03(2),b=8.933(7),c=20.101(16),α=β=γ=90°,V=4495(6)3,Z=8,Dc=1.287g·cm-3,μ=0.095mm-1,F(000)=1856。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9H23N7O2)2Zn2(ClO4)2·(CH3O)2·2H2O和(C19H23N7O2)2Cd2(ClO4)·(CH3O)3·2H2O,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两种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9-芴甲酸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和N-酰基化反应制得N-(2,2,2-三氟乙基)-9-(4-溴丁基)-9H-芴基-9-甲酰胺(4);4'-(三氟甲基)-[1,1'-联苯]-2-羧酸与N-叔丁氧羰基-4-氨基哌啶反应制得中间体N-(1-叔丁氧羰基哌啶-4-基)-4'-(三氟甲基)-[1,1'-联苯]-2-甲酰胺(7);7在4 mol·L-1HCl二噁烷溶液中脱除保护基制得N-(哌啶-4-基)-4'-(三氟甲基)-[1,1'-联苯]-2-甲酰胺盐酸盐(8);8与4在K2CO3作用下反应制得洛美他派(9);9与甲磺酸经成盐反应合成了甲磺酸洛美他派,总收率36.4%,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吡啶-2,6-双酰胺配体2,6-双[N-(5′-羟基-3′-氮杂戊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与确认,经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C30H46N10010Co2·4H2O·4CH3COONa,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非对称芳基取代的并三噻吩化合物.以2-溴-5-三甲基硅-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经脱除四甲基硅烷(TMS)和Suzuki偶联两步反应制备了2-噻吩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67.4%;以2-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简称NBS)溴代和Suzuki偶联两步反应制备了2-苯-5-噻吩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27.8%.产物经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和质谱(MS)分析确认;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分析了合成产物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苯基的存在,2-噻吩-5-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分子的共轭体系增大,导致其吸收峰红移、发光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徐孝武  吴芳英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1):2394-2398
合成了2,4-二(2-噻吩乙烯基)-6-(4′-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1,3,5-均三嗪(2)并鉴定了其结构。在乙腈-水混合介质中,化合物2在355和416 nm处呈现双吸收峰,加入Cu2+,Hg2+和Fe3+后,均在520 nm附近形成新的吸收峰。化合物2与Cu2+、Hg2+和Fe3+均形成1∶1型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5L·mol-1,6.6×103L·mol-1,2.7×103L·mol-1。对照化合物4与金属离子的光谱响应与化合物2相似,仅吸收峰的位置不同。因此,可认为化合物2和4中三嗪环中的N和噻吩环中的S与Cu2+、Hg2+和Fe3+共同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Ⅰ)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L1配位后发生结构扭曲呈顺式构象,羰基氧原子与铜(Ⅰ)离子配位.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配合物1都表现出蒽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峰.  相似文献   

14.
由三齿含氮配体2,6-二[1-(2,6-二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1)、2,6-二[1-(2,6-二乙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2)和2,6-二[1-(2,4,6-三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3)分别与MnCl2·4H2O在乙腈中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2,6-吡啶二亚胺基氯化锰配合物L1Mn(Ⅱ)...  相似文献   

15.
含吡啶环大环多胺的合成及其与Cu(Ⅱ)的络合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2,6-二溴甲基吡啶和对甲苯磺酰胺钠盐合成含吡啶环大环多胺,得到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四个吡啶环的三十二环胺. 2,6-二溴甲基-吡啶与甲苯磺酰胺钠盐在无水乙醇回流温度下得到1,9,17,25-四甲苯磺酰基大环多胺.用浓硫酸脱去N-甲苯磺酰基化合物的甲苯磺酰基, 生成标题大环多胺化合物. 配体与Cu(Ⅱ)的络合由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配体确与Cu^2^+以1:2络合成为双核络合物.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作溶剂,环戊酮、丙二腈与单质硫反应得到2-氨基-5,6-二氢-4H-环戊二烯[b]噻吩-3-腈(1),1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反应得到N-(3-氰基-5,6-二氢-4H-环戊二烯[b]-硫基-2-基)-N,N-二甲基亚甲基酰胺(2),进一步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N-(3-氰基-5,6-二氢-4H-环戊二烯[b]-硫基-2-基)-N,N-二甲基亚甲基酰胺(2)与取代芳香胺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合成的25个目标化合物通过熔点测定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7.
张金艳  肖小明  蒋艳  谭年元 《应用化学》2010,27(9):1032-1037
在微波辐射和无催化剂条件下,由吡啶2,6-二甲酸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2,6-二(2'-咪唑啉-2'-基)吡啶(L),采用常规加热法合成其配合物[CrL2][NO3]3。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率测试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黏度测试,分别考察了配体及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常数及其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体L以氢键和沟面作用方式与DAN键合,而配合物以氢键和静电作用模式与DNA键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较好的解释了L及[CrL2]3+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N-乙基咔唑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改进合成了2种双光子吸收材料(咔唑类衍生物2, 8-二[2'-(吡啶-4"-基)乙烯基]-5-乙基咔唑(L1),2, 8-二[2'-(吡啶-2"-基)乙烯基]-5-乙基咔唑(L2),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利用Z-扫描技术,测试了其纳秒下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6 210和5 590 GM (1 GM = 1 ´ 10 -50 cm 4 · s · photon -1),用820 nm的飞秒单脉冲激光作为写入激光对存储介质进行双光子光漂白,对其作为三维光存储材料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3个三苯胺-吡啶衍生物4-乙烯基吡啶-4'-(N,N-二苯胺基)苯(PPAB)、三[4-(4-吡啶乙烯基)苯]胺(TPPA)和4-(对-甲基-乙烯基吡啶碘盐)-4'-(N,N-二苯胺基)苯(PBPI),研究了它们的单光子荧光和三光子荧光性质.在1310nm飞秒激光激发下,化合物PPAB,PBPI and TPPA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发出很强的三光子上转换荧光,荧光峰分别位于648,625,696nm.用飞秒Ti:Sapphire激光器非线性透过率法测得3个化合物在1310nm三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1.91×10-79,3.46×10-79,3.64×10-79cm6·s2,它们具有很强的三光子吸收和光限幅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咔唑,2,6-二溴吡啶和二苯胺为原料,经Ullmann和碘代反应合成了4个含二苯胺2,6-二咔唑基吡啶共轭化合物:3-二苯胺基-2,6二咔唑基吡啶,3,3’-二(二苯胺基)-2,6-二咔唑基吡啶,3,3’,6-三(二苯胺基)-2,6-二咔唑基吡啶和3,3’,6,6’-四(二苯胺基)-2,6-二咔唑基吡啶,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