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设立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本文分析了美、日、德三地先进物流系统,并借鉴其物流业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智慧业务及资金管理系统,提出了雄安新区智慧物流体系宏观框架,为雄安新区高效配置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城市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建立分类计量模型,对北京市的城市病和雄安新区设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针对减轻北京城市病和雄安新区的设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诚 《科技智囊》2020,(8):10-13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对其行政区划的调整学界多有讨论。文章分析雄安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历程,考察京津冀地区近年来政区调整的方向,分析国家级新区的设置过程,为雄安新区未来的政区变革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三步走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程序员是创新经济的一个微观主体,具有要素先进性、应用广域性、技术乘数性等特征。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程序员,应借鉴国内外程序员成功例证,在政策开放、环境优良、设施便利、教育集中、融资快捷、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吸引、留住程序员等高端人才的引智举措,充分满足他们的合理预期,不断吸纳汇集各方人才并形成创新合力,产生良好的人才聚集效应,为雄安新区打造科技创新之城提供一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发展健康的创新生态,对于推动雄安新区集聚与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创新科技合作模式,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加权欧式距离”方法,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视角对2019~2021年雄安新区创新生态健康度进行评价,以探索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的发展现状、趋势与路径。研究发现:在河北省以及保定地区创新生态健康度一般的背景下,雄安新区与保定各县域地区相比较,其创新生态健康度处于较低水平;从内部看,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水平低,创新主体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是雄安新区创新生态健康度低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看,河北和保定地区创新生态发展不足使雄安新区的企业等创新主体无法从其所在省域及市域其他地区获取足够创新资源以及建立有效创新联系;随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建设的逐步推进,雄安新区创新生态在2019~2021年的发展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分析雄安新区资源与环境的禀赋特征,结合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定位,以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为一级指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体现人地关系协调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选择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环境、绿色治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经济与社会为二级要素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历年《保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依据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迁移人口特点设定雄安新区政策导向人口迁移方案,对比分析了延续历史迁移趋势的自然迁移和政策导向迁移两种方式下2020—2035年雄安新区分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人口结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目前雄安新区人口已呈现老龄化态势,自然迁移方式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政策导向迁移方式下,未来老龄化有所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减轻,但出现少子化现象;(2)两种迁移方式总性别比均呈下降趋势,性别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性别比偏高现象;(3)自然迁移方式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20年的9年升至2035年的10年左右,中学教育水平仍占主导地位;政策导向迁移方式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年升至13.5年,人口教育结构由中学教育水平占主导地位转为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占主导地位;(4)建议应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人口财产性收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宣传男女平等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银蒙 《创新科技》2019,19(4):42-47
绿色金融在金融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面对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结构的特征下,如何利用绿色金融促进雄安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是国家提升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雄安新区的建设背景、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建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旅游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其内在要求和核心任务。本文基于科技创新视角,围绕雄安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新阶段科技创新特点以及雄安新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雄安新区文化旅游体系化建设思路,并从时间、空间、方法、措施、保障五个角度探寻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助力建设高品质“未来之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构建了0.1°分辨率VIC水文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率定参数。应用CMIP5多模式气象数据结果驱动VIC模型,对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未来期(2026—2040年)较基准期(2006—2020年)径流呈增加趋势,在RCP8.5情景下径流呈减少趋势。各种模式都在汛期径流有增加趋势,枯季径流有减小趋势,发生水文极端事件的态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Accompanyi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of transport sector increased rapid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how the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cope with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the economy, institutional reform, planning and policies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important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hich could lead the urban transport system transform to low carbon emission and become more suitable to the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加速了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劣化.针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碳化环境(Ⅰ类环境),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RC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时变可靠度的影响.研究显示:未来气候变化使中国RC结构的平均碳化深度增大20%~40%,降低了RC结构的碳化侵蚀可靠度.到2100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Ⅰ类环境下Ⅰ-A、Ⅰ-B环境作用等级的耐久性规定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对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50a来南疆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951~2006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南疆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50 a来南疆地区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 a上述要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疆地区的温度、降水和蒸发变化基本呈上升态势,可利用降水量却呈现出偏多和偏少交替的波状变化特征.这说明气候变暖,可利用降水量不一定增多,未来5 a南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将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总结历史城市建设经验,推动西安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方法历史文献分析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结果西汉渭北五陵的卫星城作用发挥的基础是复通、阁道、渭河三桥。结论西汉时期的渭北五陵是拱卫长安的卫星城,主要功能是护卫京师和安定社会,但其在防御外族入侵、振兴传统农业经济和地区商业贸易、传播区域文化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现代秦汉新城的建设规划在借鉴西汉五陵原的基础上,应该践行整合优势、文化强区的理念,一方面努力将秦汉新城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区,另一方面亟待完善城际交通设施,并充分发挥其文化特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本文从生态、生理和生长特征等方面综述了苔藓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促进苔藓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地史及水文气象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化;气候变化的动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在人;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只是气候变化总过程中的一个波动阶段而非永远的趋势,且其变幅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因此,不能断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排放CO2所致。所以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应当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