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测定饮水含硒量的荧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我国某些地学与医学研究单位提出,大骨节病、克山病产生于水粮硒极低的环境。作者曾测定陕、甘、豫等省内几百个地点的饮水,其中30%以上的水样含硒量低于0.5μg/l,多数饮水含硒量极低,并发现在粮食含硒量低而饮水含硒量较高的地点无大骨节病。因此,需要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经参考国内外资料进行试验及改进,提出可准确测定硒低于0.05μg/l的方法如下,以供有关研究参考。 1.仪器和试剂: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芪中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试样经硝酸-过氧化氢消解,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芪中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使用15 g·L-1硼氢化钾-3 g·L-1氢氧化钠溶液与溶液中硒离子反应生成氢化物。分析中采用载气流量240 mL·min-1。硒的质量浓度在60μg·L-1以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0.21μg·L-1。应用此法测定黄芪中硒的含量,总硒测定值为105μg·g-1、硒(Ⅳ)测定值为15μg·g-1、硒(Ⅵ)测定值为9μg·g-1、有机硒测定值为81μg·g-1。黄芪中的硒主要存在形式为有机硒,占总硒含量的77%。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富硒黑木耳中硒代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亚硒酸、硒蛋氨酸、硒酸5种硒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通过链酶蛋白酶E酶解,结合超声提取后,选取Hamilton PRP-X100离子交换色谱柱(250 mm×4.1 mm,10μm),40 mmol/L的磷酸氢二铵为流动相,在16 min内,5种硒形态完全达到基线分离。5种硒形态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为0.9990~0.9999;加标回收率为76.1%~108%;检出限分别为硒代胱氨酸0.35μg/L、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46μg/L、亚硒酸0.26μg/L、硒代蛋氨酸0.64μg/L、硒酸3.06μg/L;方法应用于富硒黑木耳中硒形态的分析,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稳定、准确可靠,是测定富硒黑木耳中硒形态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外标法快速、准确的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氢含量.采用Porapak-Q填充柱,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进行分析测定.当磷化氢浓度在2.5~25.0 ng/mL范围内时,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磷化氢含量为0.01和0.10μg/g时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7%和96.5%.此方法的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对同一浓度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RSD为0.9%.根据样品的质量,此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0.001μg/g,可作为粮食中磷化氢残留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富硒食品中的微量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断贯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富硒食品中微量硒的方法。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9。检测限0.06545μg/L。应用于测定鸡蛋,富硒米和富硒盐中微量硒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0.6%,98.5%和104.3%。  相似文献   

6.
叶峻 《分析科学学报》2012,28(5):731-733
建立了共沉淀富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山药中痕量砷、硒。考察了共沉淀剂种类、用量,pH值及硼氢化钾浓度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在0~40μg/L范围内,砷、硒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67,检出限分别为0.0007μg/L、0.0011μg/L,相对标准偏差砷为1.06%、硒为0.77%。该法用于山药中砷、硒的测定,其平均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5.4%和90.6%。该方法样液用量少,操作简便,适用于食品中痕量砷、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富硒包菜汁中硒甲基硒半胱氨酸和硒蛋氨酸含量的方法。以氯甲酸乙酯作衍生化试剂,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在多离子监测模式下对衍生物进行GC-MS/MS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5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8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硒甲基硒半胱氨酸(met-Se-cys)4μg/L、硒蛋氨酸(Se-met)2μg/L;met-Se-cys的方法回收率为82%~97%,RSD小于6.3%,Se-met的方法回收率为100%~109%,RSD小于7.5%。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并能有效排除基质的干扰,适合于食品中硒甲基硒半胱氨酸和硒蛋氨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酵母中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试剂对硒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消化试剂对样品消化的影响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7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45%,线性范围为0~100μg/L。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富硒酵母中的总硒含量为1.40~3.20 m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30~2.97 mg/g,加标回收率为95.4%~104.3%。  相似文献   

9.
基于氢化物发生器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HG-AAS),测定土壤样品中硒的含量,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值进行了对比。在两种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土壤硒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ICP-MS法和HG-AAS法对土壤硒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5~100.00μg/L和0.08~16.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25μg/L和0.02μg/L,精密度分别为1.3%和2.1%;用加标回收实验和测定国家标准土壤样品(GSS-7)对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ICP-MS法和HG-AAS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99.4%和94.9%~99.5%,GSS-7标准土样的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说明这两种测定土壤中硒含量的方法是准确可靠的。HG-AAS法测定线性范围窄,部分样品需要稀释,而且氢化物发生系统是手动进样,导致操作复杂,分析周期长;ICP-MS法仪器测定快速,但是仪器昂贵。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水产品中3种硒形态的方法,研究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载流、KBH4浓度对硒荧光信号值的影响。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250×4.1 mm,10μm),以30 mmol/L NH4H2PO4为流动相,可以在10 min内同时分离、检测了硒代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和Se(Ⅳ)。当3种形态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80μg/L时,各形态均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各形态的检出限分别为SeCys 1.66μg/L,SeMet 0.91μg/L,Se(Ⅳ)1.1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n=11)。在最佳条件下,应用该方法测定了水产品中的硒形态,3种硒形态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87.3%~102.6%之间。方法可满足水产品中硒形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富硒甘薯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甘薯薯块中硒含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薯块中硒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为:鲜薯样品烘干温度为40℃,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比例为5∶1,介质盐酸浓度为20.0%,载液盐酸浓度为5.0%,硼氢化钾浓度为(30g/L),抗干扰剂铁氰化钾浓度为25μg/mL;测定无机硒含量的最适前处理条件为:提取液为乙醇(45%),水浴温度为40℃,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0%~106%,检出限为0.031 4μg/L。方法测定结果可靠,适用于甘薯中硒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100 g/L乙酸基体改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难电离元素砷和硒的方法。以100 g/L乙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可使砷和硒信号分别增加4~7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9μg/L和0.11μg/L,6次测定标准样品中10.0μg/L砷和硒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  相似文献   

13.
以全血样品为原料,探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全血中的硒含量。血样经硝酸-高氯酸消解后,用硼氢化钠将硒还原成硒化氢,由氩气载入原子化器,产生的原子荧光强度与试液中硒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外标法定量。以消解效率为指标,优化样品的消解条件,测定血中硒在0-10μg/L范围内线性情况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最低检出限为0.14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1%-1.5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86%-104.62%。血中硒的原子荧光测定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稳定性好,可应用于血中硒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4.
将实验室自制的高灵敏度原子荧光光谱系统与色谱分离、在线紫外光前处理装置联用,实现了元素形态的液相色谱分离、在线紫外消解、蒸气发生及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并以砷、硒两元素为例对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研究。样品通过加热混旋提取、离心、过滤,使用反相色谱柱并以5.0 mmol/L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pH 5.7)-0.5 mmol/L四丁基溴化铵(TBAB)-1%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分离;三价砷(AsO3-3)、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五价砷(AsO3-4)可在7 min内进行分离和测定,硒代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四价硒(SeO2-3)、六价硒(SeO2-4)的测定约需11 min。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DLs,S/N=3)为0.08~0.74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4%~7.9%,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5%~116.5%;砷、硒各形态在0.28~40.0μg/L和0.38~8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建立的联用系统稳定性好、检出限低,可实现样品中低浓度砷、硒形态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5.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微量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稀HCl中硒(Ⅳ)与抗坏血酸(Vc)反应生成单质硒Se(0),并在液相中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利用此纳米粒子在470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可对硒进行测定。在0.028~5.640μg/mL范围内,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硒(Ⅳ)的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789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4.7%。应用此法测定了茶叶、螺旋藻、黄芪样品中的总硒量,通过与例行方法DAN荧光法对照、干扰实验、回收率实验及质量控制对本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3.2×10-4mol/LH2SO4介质中,痕量硒(Ⅳ)催化KIO4氧化中性红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硒(Ⅳ)的动力学光度法。在固定加热时间段(6min)后,于530nm处测定中性红的吸光度降低值监控反应速率。方法检出限为0.36μg/L,校准曲线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8.0μg/L。实验了酸度、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1.60kJ/mol。11次重复测定0.1μg/25mL和0.2μg/25mLSe(Ⅳ)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1.9%。方法用于食品和人发样品中痕量硒(Ⅳ)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3%~3.8%,加标回收率为96.0%~103.0%。  相似文献   

17.
AE-HG-AFS测定长期汞暴露人群补硒后尿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利用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同时测定四、六价硒及硒代半胱氨酸(SeCys)形态的方法。优化了六价硒的还原条件及仪器检测参数,以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铵作为流动相,在10 min内同时分离了四、六价硒及硒代半胱氨酸(SeCys)。采用加标法定量,加标回收率在90%~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3.1%(100μg/L),四、六价硒及硒代半胱氨酸(SeCys)的检出限分别为0.32μg/L、0.47μg/L和0.44μg/L(进样量为100μL)。应用该法对长期汞暴露人群补硒后尿中的小分子硒的形态进行了分析,仅检测到硒代半胱氨酸(SeCys)。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紫花苜蓿中硒蛋氨酸含量的方法。将紫花苜蓿中提取的叶蛋白样品在6 mol/L HCl溶液中,超声处理20 min。离心分离后,以丁醇及三氟乙酸酐为衍生化试剂对硒蛋氨酸进行衍生化,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衍生物进行GC—MS测定。硒蛋氨酸的回收率为97.6%~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1.7%~3.6%,检出限为0.3 mg/L。该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植物样品中硒蛋氨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最佳分析条件下,采用微波消解样品,以HCl为预还原剂和测定介质,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了家禽内脏中硒汞的含量。硒、汞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00~24.00μg/L范围与相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65μg/L和0.01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1.3%~2.8%和2.4%~4.3%(n=5)之间,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3.6%~101.1%和92.2%~98.6%。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人尿中硒代胱氨酸(SeCys_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亚硒酸盐[Se(Ⅳ)]、硒代蛋氨酸(SeMet)、硒酸盐[Se(Ⅵ)]5种硒形态。样品经超纯水稀释后,采用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250 mm×4 mm,10μm)分离,以40 mmol/L磷酸氢二铵(含1%甲醇,pH 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13 min内可将5种硒形态分离。5种硒形态的线性范围为0~300.0μ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2~0.5μg/L。除SeCys_2的加标回收率为37.7%~70.4%外,MeSeCys、Se(Ⅳ)、SeMet、Se(Ⅵ)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23%;5种硒形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7.8%。应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结果显示人尿中硒形态主要以SeCys_2为主,同时含有少量MeSeCys、SeMet、无机硒及未知含硒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