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祖洽 《物理》2005,34(5):311-312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90寿辰.10年前,在他80华诞之际,我曾经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喜逢先生的90华诞,执笔再为文祝贺,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磁共振实验的改进刘庄武,王祖铨,吕斯骅(北京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实验教研室100871)核磁共振是真要的物理现象,在物理、化学、生物、临床诊断、药物研究以及工业部门的许多领域都得到重要的应用.核磁共振实验早在1980年已被列入原教育部主持制定的综合大...  相似文献   

3.
 我最初认识王淦昌先生,是1952年我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时候。那时王老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和王老同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和二机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并且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不但在学术上是我的老师,而且他的高尚品德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阎守胜 《物理》2007,36(3):177-178
年初收到李荫远先生信,经李先生同意,全文刊载如下: 守胜主编先生并《物理》编辑部诸同志: 我早年曾经是《物理》的编委,这些年你们仍按期赠送我一份,十分感谢而且我都翻阅一遍.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5,(9):6-8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于1949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相似文献   

6.
程亦凡 《物理》2020,(4):223-224
1月24日星期五,本是2020农历的除夕。我忙了一天研究生招生面试,晚上回家看微信,得知先生逝去的消息,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当时正值国内新冠肺炎抗疫刚刚开始阶段,不能回国送先生最后一程,深感遗憾。借《物理》杂志,写下我对先生的一些回忆。李方华老师是我的博士导师。1987年,我考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师从先生学习电子显微学和电子晶体学。一直在先生指导下做二十面体准晶结构的研究,直到1991年毕业。  相似文献   

7.
现场岩屑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现场岩屑油层物理参数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室内实 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核磁共振岩屑分析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的异同,对现场核磁共振岩屑分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屑孔隙度、渗透率等重 要油层物理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956年秋,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有幸在钱三强、何泽慧先生领导的中子物理研究室工作,当时在戴传曾先生研究组里参加建立中子晶体谱仪的工作,并准备中子截面测量的知识。可一开始何先生就提醒我,除了准备中子截面测量外,还要及早学习中子衍射方面的知识,为中子晶体谱仪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使我在组里较早地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1958年9月何先生作为我们的室主任,通知我去苏联实习。我到了莫斯科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先生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90寿辰.10年前,在他80华诞之际,我曾经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喜逢先生的90华诞,应《大学物理》编辑部的邀请,写此文表示祝贺,着重介绍先生多年来在教学方面的贡献和他一贯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十一月四日下午,天气忽地冷起来.鼎昌先生给我电话,哽咽的喉咙停了一会儿才说出洪元先生刚刚过世的恶噩,我竟懵然好久,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啊,朱洪元先生,您怎么走得这样快,走得这么急,走得这么突然!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先生的言谈、笑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我刚接受主编《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不久,便听到先生有一篇讲话要在理论所学术会议上发表,我贸然扣开他的办公室,说明了来意,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研究生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昆 《物理》2002,31(3):129-133
在黄昆先生30寿辰时,新加坡的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用英文出版了黄昆先生的论文选集:Selected Papers of Kun Huang。黄昆先生为选集中收集的20篇论文专门写了一篇《注释》,看过该选集的同志都认为《注释》实际上总结和介绍了黄昆先生一生中作研究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对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志,尤其是年轻同志,很有教益,建议《物理》杂志将《注释》释译成中文发表,后来我们了解到,北京大学的张树霖教授已将《注释》译成中文,在张树霖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下,《注释》的中文翻译稿经黄昆先生校订并征得他本人以及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的同意,现在本刊“特约专稿”栏以“我的研究生涯”为题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虞福春先生是我敬爱的老师。1940年开始和他相识,60多年来我们之间不仅有师生之谊,也建立了诚挚之情。我对虞先生的学识和人品深深钦佩。虞先生离我们远去即将一年,他的音容笑貌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的做法是发动学生自筹器材,自制教具,挖掘学校设备潜力,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不觉赵凯华先生竟然已经80岁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英俊的赵老师.初识赵凯华先生是在他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归来不久的195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5.
值此赵凯华先生和喀兴林先生80华诞之际,我敬祝两位先生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我和喀兴林先生接触较多.喀兴林先生是对全国理论物理教学,特别是量子力学教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教授,他在中国首创了"高等量子力学"这门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6.
何汉新 《物理》2005,34(5):323-324
彭桓武先生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毕业论文(1963.9—1964.6)的导师,也是我随后在原子能所做研究生时的导师.在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70周年并迎来他90华诞之际,40年前有幸跟随彭先生学习的往事,像电影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是我的一份财富.这里我只记述印象深刻的二、三事,向彭先生贺寿.  相似文献   

17.
朱少平 《物理》2006,35(9):771-772
第一次见到于敏先生是1982年9月,那时我刚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于先生是所长.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那时候当面向于敏先生请教的机会不多,但认认真真拜读过于敏先生写的一本内部讲义.很为于先生的学识折服,因为在讲义中于先生易懂且严密地论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后来又读过于敏先生写的另一本内部讲义《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更加深了对于先生学术造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全慧 《大学物理》2007,26(5):1-2,6
笔者于1996年9月—1999年7月间在理论物理研究所读博士学位,师从彭桓武和欧阳钟灿两位院士,学习广义相对论和生物膜理论.这两个看似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用到微分几何.在毕业论文阶段的一天,我去彭先生家,彭先生拿出已经写妥注释的三篇他自己文章的抽印本,对我详  相似文献   

19.
李荫远 《物理》2012,41(7):450-452
在此文中,我只闲话家常式地写出我和恩师王竹溪先生的交往.至于先生学风的严谨、多方面的长才和高尚的人格无须我来多说了.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成像系列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莹莹  张洁天  吕斯骅 《物理实验》2007,27(1):20-23,33
超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经应用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该仪器可以研究各种样品的脉冲核磁共振.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核磁共振成像实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