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口吻——译者不可忽视的言外之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吻是一个难以捉摸却又实实在在的翻译元素,往往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成功的译者既能准确识别原文的口吻,又能将其于译文精彩再现。口吻的翻译应该引起译界更多的注意和思考。口吻是译者不可忽视的言外之意,准确识别原文口吻是口吻翻译的前提,同时,恰当处理原文口吻,发挥译文优势,化隐为显,变模糊为具体,译文当会超越原文。  相似文献   

2.
言外之意     
林景英 《科技信息》2007,(21):170-171
言外之意是一种从句子的意义中推断出来的实际话语的含义。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人们往往故意违背合作原则或是遵循礼貌原则,从而导致言外之意的产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人们可以悟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要具有风趣幽默和巧妙讽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史记》言外之意的造成方式作了整体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数词的语义转换、语义重构与修辞手段的运用呈现出不同方式,从而产生出大量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研究和对比英汉语数词的"言外之意",有助于对英汉语的认知与解码.  相似文献   

5.
在问答式言语交际中,答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与准则,答以不承载问者所需信息的话语却能传达言外之意,从而巧妙地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运用“零信息”答话传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方略有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界外作答、模糊应对、仿拟奉回、“遁词”闪避等。它能收到尊人自谦、留有余地、轻巧解围等功效。  相似文献   

6.
张琳 《科技信息》2009,(33):226-227
要与日本人进行正确的交流,必须重视语言的表现手法。平常叙事很少从头到尾语法一个不落都说出来。因为语境可以帮助理解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更重于字面意思。本研究的目的,试图通过翻译资料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的特征。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非常发达,日语的言语表现方法反映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表现心理,颇具日本特色。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单位.在日常交际中,借助一种言语形式传递另一种语言意义的言语现象被称为话语的言外之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注重言外之意的交际价值,在文艺作品中人们倾向于追求话语言外之意的审美价值,而在电影作品《泰囧》中,话语的言外之意则被用来制造冲突,营造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凸显独特的话语张力的魅力和美.  相似文献   

8.
李青 《科技信息》2011,(2):151-152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指出他的这一翻译策略是对英美霸权传统的挑战。同时他的异化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读者的需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黎卿 《科技信息》2010,(33):I0295-I0296
本文从传统翻译观对译者的态度及转变出发,概括了译者主体性的凸现及国内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分析说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阐述了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了小结,为今后的关于译者主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对象及范围,译者的主体性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文学翻译来探讨译者在文本选择,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体现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译者是翻译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译者的知识结构对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译者的双语功底、翻译理论、文化素养、学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对译者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译者主体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译论及语言学翻译理论的规范性特点使翻译的标准问题成为关注的中心,而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却长期得不到承认。但翻译描述的兴起最终使译者主体性问题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译者主体性活跃于翻译全过程,并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翻译和文化的关联赋予了译者主体性很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影响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3.
骆阳 《科技信息》2012,(20):218-218
在当前的零翻译研究中,存在其概念不统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的文章多以研究零翻译策略为主,少有对零翻译观的深入探讨。本文从零翻译概念说起,从译者的角度来阐述零翻译观这一重要的课题,旨在为零翻译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辰卉 《科技资讯》2014,(36):228-228
近年来译者的身份逐步从原有的"仆人说"的传统翻译观,进一步阐释为"隐身说"的论点,而对于译者新的隐身身份人们仍缺乏细致深入的了解。以往的讨论多集中于翻译主体是谁本身的探讨,而很少有谈到译者的主体性和译者隐身身份的关系,分别知道译者的隐身身份和译者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却不知二者其实是有机的结合体。该研究为从译者主体性谈译者的隐身,从如何隐身及隐身的深层原因探讨译者的主体作用,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阐释,以帮助译者更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于"翻译能力"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议。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越不同符号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传递过程,在包括原文理解、双语转换、译文输出的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能力主要是指译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验证信息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改进翻译课程的设置,提高信息时代译者的翻译能力,培养符合现代语言服务市场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伦理中译者伦理角度探讨了江西主要旅游景区存在的翻译质量问题,认为译者的专业素质、对原文和读者的负责态度及对翻译任务的责任感是保证旅游翻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对江苏省内数家企业的简介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应该了解中英文企业简介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对源文进行主观能动性的改造,提高翻译质量,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企业形象、业绩、文化内涵,吸引投资或潜在客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翻译中源文、译者和最终的读者之间的三角关系,说明译者在翻译中既有从属性、被动性,但又有主观能动性,以及怎样来把握主观能动性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两重身份:原语读者与译文作者,探讨了在意图、主语、连贯、意境不同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作出的选择性变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机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指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机器翻译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机器翻译离不开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达到迅捷、高质量的译文,我们应该将机器翻译与译者翻译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翻译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