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 -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吸附在TiO2 胶体表面上的两种典型菁染料的光物理性质。吸收光谱表明染料基态分子存在着两种异构体;荧光实验表明TiO2 胶体对菁染料荧光发射强度有增强作用。这是由于染料分子被TiO2 胶体吸附后 ,其分子内的扭转运动受阻 ,从而单重激发态染料分子内扭转运动无辐射跃迁量子效率减少所致。文中还讨论了染料结构对染料 -TiO2 体系荧光发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吸附在TiO2胶体表面上的染料1,1'-二乙基-3,3'-二磺丁基-5,5'-二氰基咪碳菁与胶体间发生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荧光实验表明,菁染料荧光发射强度随着体系中TiO2胶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电子从染料的激发单重态注入到TiO2的导带所致。通过染料荧光寿命的测定得到光诱导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et约为4×108s-1。  相似文献   

3.
运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3-甲基-4-(1H-吲哚-3-次甲基)-异噁唑-5-酮(A)及其衍生物份菁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性质.研究表明:在基态3种染料AH(R=H),AO(R=—O(H3))和AP(R=—O(H2Ph))只存在酮式构型,在激发态AH与AP存在酮式和烯醇式2种构型,而AO存在酮式、烯醇式和仲胺式3种构型.红外光谱表明化合物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存在分子内的氢键增强作用,势能曲线显示激发态的质子转移为放热反应且能垒较低,通过分析电子光谱得到具有较大斯托克位移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荧光发射峰,前线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进一步说明了其质子转移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甲川菁染料敏化TiO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甲川菁染料敏化Ti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使用该染料敏化可显著提高Ti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流,使电极的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IPCE值最高可达12-1 % .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构的五甲川菁荧光染料常被用于近红外荧光探针,其灵敏度高,但光稳定性不理想.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中位引入电子给体对氨基苯或对羟基苯的五甲川菁染料,研究了取代基对光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具有氨基和羟基电子给体的染料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飞秒瞬态吸收实验证明,氨基降低了菁染料分子的激发态寿命,光稳定性与激发态寿命成负相关,同时染料能较好地定位于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这对设计高耐光牢度的新型菁染料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和旋转自由的2,4,6-三苯基氧盐的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时,氧盐化合物在激发态时引起的分子内极化程度比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氧盐化合物大,即在激发态时旋转受阻氧盐化合物发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较强;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随溶剂粘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大,但旋转受阻化合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实验结果还表明,4-位取代苯基旋转受阻对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不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几种方酸菁染料的核磁、可见、荧光光谱。通过二维核磁共振谱和13CNMR确定了分子的结构和构型。测定了其在不同溶剂中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及其发射的荧光量子产率。发现它具有微弱的正向溶致变色特性,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得出整个分子处于平面结构并形成一个长的共轭体系,其激发态和基态的结构相近的结论。同时,讨论了结构对分子电荷分布及相应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6种长链菁染料薄膜的光谱特性与光稳定性,以及两种抗氧剂对其薄膜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相近的菁染料利用旋涂法成膜后,光稳定性与其母核的结构有关,依吲哚>喹啉> 唑>噻唑>硒唑顺序而变,与溶液状态下相类似,两种抗氧剂均为有效的单重态氧猝灭剂,都能提高菁染料的光稳定性。且抗氧剂的用量对染料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染料五甲川菁(Penta Methyl Cyanine)敏化TiO2纳米结构电极,UV-Vis吸收光谱和光电化学结果表明,使用该染料敏化使TiO2纳米结构电极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可显著地提高TiO2纳米结构电极在可见光区的阳极光电流强度,明显改善光电转换效率。结合吸收光谱、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结果初步讨论了敏化电极的光生电流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氯丙烯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TPD结果表明在TS-1上有三重附峰,而在TiO2/Silicalite上仅有单峰,H2O2或分子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在脱附物种中可用质谱检测到原子O(16)物种;说明H2O2或分子O2在样品表面存在解离吸附;并发现解离子分子O2的活性很低,TS-1能同时吸附内烯和H2O2,而在SiO2/Silicalite表面的吸附却与吸附顺序有关,环氧化活性顺序如下:T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