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着重辨析汉语成语中语法方面和词汇方面的古汉语现象,为人们学好用好成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辨析汉语成语中语法方面和词汇方面的古汉语现象,为人们学好用好成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共用一个宾语的结构,叫共宾结构。共宾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具有结构紧凑、一气贯穿的效果,体现了古人行文尚简达意的原则。从共宾结构的形式类别,共宾结构中动1动2的关系,动1动2与宾语的关系,共宾结构的语用价值等方面可了解共宾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加重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专家学者们运用“三个平面”理论,结合古汉语的语法特征,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这标志着在描写的基础上追求解释已经成为当前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我们在辨析易混语言现象时,不能孤立地从哪一方面进行,而应根据不同的句子,灵活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介绍了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认为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的原因有:一是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致;二是唐宋以后自外省传进的粤方言及客家方言未能对玉林话造成主流影响;三是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现象,关于处置式产生的年代,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王力认为在唐代产生,舒化龙认为处置式产生于上古。处置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字式、用字式、将字式、把字式。有把字的处置式和把字句在意义上和语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把字的处置式是把字句,而把字句则不全是处置式。  相似文献   

7.
古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千百年来,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2](P12)已逐渐形成为古典诗文创作与鉴赏的审美追求。然而在这个“文贵其简”^[3](P12)的总体趋势下,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古代诗文中还存在着某些语义表达方面可有可无的成分,我们称之为“语义冗余成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借字”的现象,分为假借和通假。二都属于借字记音现象,并没有造出新字来。但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字现象,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的借字现象。通假字与异体字也有共同点:二都存在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的现象。二的不同点是:通假字之间的本义不同,而异体字之间的本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10.
古汉语处所词语作补语并不一定要通过介词的引导。在判断动词之后的处所词语是否为补语时,不能仅仅从介词的角度考虑,关键是要根据动词本身的语义特点和该处所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经长期演变,仍保留了实词的古义与通假,保留了词类的活用,保留了文言虚词,保留了文言句式等。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布依语中的中古汉语借词主要来自桂北平话,因时间跨度较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层次.中古汉语借词从声母方面来说,前期与上古汉语相去不远,还有上古汉语的残留,如舌头舌上不分;知、章组字有别,但照系、精组字合流读龈腭擦音(C).韵母方面,中古前期果摄字已经读-a,遇摄字的主元音高化为-Lu,三、四等字主元音有别.声调方面,中古早期汉语借词与布依语一样四声八调的格局已形成,后期虽然发生了声母的浊音清化,但调类系统没有变,继续保持单数调表清音、双数调表浊音来源的格局.汉借词的调值与各地布依语方音调值一致,出现较多的地域差异,但调类对应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14.
在以认知为基础的面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学框架下,对古汉语的自动句法语义分析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古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现代汉语的分析和处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以左结合语法为基础的数据库语义学方法对古汉语的两个基本结构(函词-论元结构和并列结构)进行自动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可接续性为前提,遵循自然语言的时间线性顺序,采用规则和模式匹配的方法,过程简便,计算效率高,且符合古汉语本身的特点.分析结束时自动生成的语义关系图清晰、准确,更彰显了数据库语义学方法的独特性、适应性以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创新。语言随人类大脑的进化而进化,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思维来学习语法,这一哲学观点可有效指导语法理论和应用。采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辨证方法来分析语法规则和语法变体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充分阐明这一哲学语言观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小雅·采薇》一节的几个翻译文本对欧美国家的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进行深入采访,从读者批评角度对古诗歌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今湖南怀化、长沙,浙江余杭、绍兴、宁波等地的部分方言中仍然保留了早期古汉语“居”用为“蹲”的现象。而对其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显示,商代和商代以前,蹲居是中国古人放置和休息身体的主要方式之一。周代以后,由于更多坐具的出现,尤其是礼文化的流行,上层社会和书面语言秉持正统的礼仪观,将蹲居排斥在外。可是由于跟人身体行为相关的口语所具有的特殊的稳定性,同时作为一种非常容易实现的放置和休息身体的方式,即使周代以后在没有坐具和不太强调礼仪的场合,蹲居仍然会被采用。这就是“居”用为“蹲”能够在方言中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教学“以文选为纲”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应抓住根本,倡导“以通论为纲”。荆贵生和王力主编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相比较,有各自的特色与优点,但仍需组织力量,统编具有时代特征的《古代汉语》大学教材,方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当代汉语在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范现象,而语法变异对语言规范的侵蚀和破坏尤为严重,其危害决不是“超常运用”的解释所能掩盖的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