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进行数学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建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阐明了对数学应用的新认识:“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的科技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高新技术的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可以说数学的广泛应用已被视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已明确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不仅符合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适应当今以高科技为主旋律的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应…  相似文献   

3.
合情推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观察、操作、归纳、类比,并作出合情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获得的数学结论应当经历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导向,高考中也体现了这一理念.为此笔者采集近年来的典型试题,试图从合情推理的“载体”和“模式”两方面作一归纳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范权彪 《数学通报》2005,44(8):60-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类比推理正是这样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猜测和发现结论,而且常能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数学家欧拉说过:“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合理地运用“类比”,对数学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猜测、实验、发现,直到反思、拓展问题.本文把概念、定理、公式、例题及实际问题等不同的具体教学材料设计成尝试、猜测、实验等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相似文献   

8.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王国信(四川省西充县晋城中学627200)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一点也不过份.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红升 《数学通报》2007,46(6):31-33
数字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但我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研究性学习又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此我和本校的教师一起承担了宁波市基础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常需要把隐含在知识、问题中的思想方法凸现出来,使之“化隐为显”,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笔者认为,“化隐为显”应成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1 关于“化隐为显”的几个观点(1)“化隐为显”的类别 “化隐为显”是所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普通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维发展水平,“化隐为显”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明确要求学生知道思想方法名称,理解这种思想方法的本质,并且要掌握运用它的步骤,形成一定的技巧.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思想方法有代入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志培 《数学通报》2005,44(6):20-21
1提供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1.1形象的感性材料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往往是举个例子,进行“一次性归纳”,或者直接把概念提出来,作出解释,使学生能理解、记住.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究其根源,学生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审题”,简言之审清题意,就是弄清题目内容,弄清已经知道什么.要求(求证)什么.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开阔审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的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胜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4.
习题课教学要充分体现“四性”杨瑛芳(甘肃民乐一中73450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中学阶段的数学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习题,所以解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习题能...  相似文献   

15.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数学观”的一种延续,它在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即“分层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分层的意识,而这种分层的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课程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上,还更应表现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王神华 《数学通报》2007,46(12):26-27
新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问题性,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人通过将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问题驱动”教学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罗国彬 《数学通讯》2004,(10M):10-12
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目前使用的高中实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中,给出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总共只有五个,并且主要是反映在实际应用上.显然,其涉及面是太狭小了点.如何根据教材要求来选定某些探究性学习课题,从而加深学生对  相似文献   

18.
数学应用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上中学数学教育掀起了一股数学应用热.1994年的数学教育国际会议上,荷兰J.delange教授介绍,荷兰的数学教育多年来一直高举“现实数学”的旗帜,强调数学教学必须经常从真正实用的例子出发,使学生能根据“真实”的问题,通过主动的反思,自己...  相似文献   

19.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14.3(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画三角形”课例,探索借助“四步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借助翻转课堂拓展学习时空,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深化概念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了45年中学数学,暗自总结全部心得,似乎只是“有趣”、“有用”四字.联想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倒觉得与“有趣”、“有用”相合.“有用”容易使人感到“有趣”,而对多数学生和社会各界,数学“有趣”恐怕还得首先“有用”.教学,特别是中学数学,究竟有多少用场呢?我们总难回答得理直气壮.为此,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早在1959年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大哉数学之用》,精辟阐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紧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