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拉曼光谱表征了不同方法添加CeO2-ZrO2混合氧化物对Pt/Al2O3催化剂的影响,并采用了XRD,H2化学吸附,BET表征了相应的分散度影响。结果表明:Ce、Zr、与金属Pt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而CeO2-ZrO2以盐的形式加入时,高度分散在Al2O3载体上,提高贵金属Pt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CrOx在ZrO2上的分散状态及其CO还原NO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XRD和BET等物理技术研究了CrOx对ZrO2的抗烧结性能及Cr的分散状态rOx是良好的ZrO2抗烧结剂,会抑制ZrO2晶型从无定形→四方→单斜的相变过程;CrOx与Zr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还有利用于CrOx在ZrO2表面的分散,ZrO2表面的分散,NO的TPD-MS实验表明,NO在CrOx/ZrO2表面存在两种与ZrO2作用强弱不同的吸附态,在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发生了NO的离解反应。NO+  相似文献   

3.
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XRD,BET比表面积,Cu活性表面积和CO氧化活性测定,研究了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加剂一定量的助剂ZrO3在950℃高温焙烧下,除了能提高CO转化率外,还能延缓载体γ-Al2O3的α相变,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能抑制活性组分的聚结,保持较大的Cu活性表面积,从而提高了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ZrO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含ZrO2的Rh/γ-Al2O3催化剂上NO+C2H4和NO+C2H4+O2的反应活恬性,并应用TPR、XRD、BET比表面等表征了ZrO2的加入方式和晶型对Rh/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一定程度也抑制了Rh^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和Al2O3的相变,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了850℃老化样品的NO+C2H4反应活性。对于NO+C2  相似文献   

5.
CaO,MgO等氧化物的表面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硫酸根离子的TiO2,Fe2O3和ZrO2等金属氧化物可以制成一种新型催化剂-固体超强酸,而CaO,MgO,ZnO和La2O3等氧化物用同样的方法却不能被制成超强酸,硫酸铵附载的不能生成超强酸的氧化物没有硫酸铵在其表面上的分散,因此也没有发生SO^2-4与这些氧化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这些氧化物与能生成超强酸的氧经物具有完全不同的表面性质,正是由于这种特异性使得它们不能被制成超强酸。  相似文献   

6.
负载金属对SO^2—4/ZrO2催化剂超强酸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滋  唐颐 《化学物理学报》1993,6(5):480-485
本文研究了气氛和负载金属对SO^2-4/ZrO2超强酸催化剂正戊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SO^2-4/ZrO2催化剂在N2中初活性较高,但稳定性很差,在H2中活性很低。负载Pr可显著地改善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负载Ni则使催化剂活性反而降低。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H2可使结合在ZrO2上的SO^2-4,部分还原,减少超强酸位,Pr对SO^2-4的还原有阻抑作用,使催化剂表面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7.
纳米(Li2AO4)1—x—(ZrO2)x固体电解质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液凝胶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级的Li2SO4-ZrO2复合固体电解质陶瓷。在复合陶瓷中,Li2SO4、ZrO2的晶粒平均尺寸分别为45、27nm。晶粒尺寸的纳米化在材料中引入了大量的界面结构和表面结构。研究了掺不同量的纳米ZrO2第二相对Li2SO4相变温度、相变行为及体系电导的影响,在纳米ZrO2作用下,Li2SO4的相变温度可以降低140℃。在适当配比时,在540℃其离子电导可达到0.2S/cm  相似文献   

8.
La—Ce—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e^4+,部分取代La^3+的La1-xCe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随Ce^4+取代量x的增大,La1-xCexMnO3催化剂越易被还原,其还原活化逐渐降低,对于CO,CH4氧化的反应其活性有一最大值,CO反应x的0.4,CH4反应x为0.2,这是由于随x值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以及CeO2杂质相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在CO氧化和用H2还原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量分步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份浸于CeO2上,经500℃焙烧2h,450℃氢气还原1h制得Co-Pt/CeO2和Co-Rh/CeO2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贵金属与Co之间具有催化协同效应。对CO氧化,Pt与Co的协同效应较显著,而对富氧条件下CH4选择还原NO,Rh与Co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XPS和EXAFS结果一致表明,经H2还原后,样品Co/CeO2、Co-Pt/CeO2和Co-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了利用YSZ(Y稳定的ZrO2)缓冲层在Si衬底上单靶偏轴溅射Bi-Sr-Ca-Cu-O高温超导薄膜的工艺条件,给出了YSZ和BSCCO薄膜的性能测试结果,并根据电镜分析结果,提出了BSCCO薄膜的螺旋柱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1.
碳化钼催化剂的XP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程序升温碳化法在CH4/H2气流中,由前驱体MoC2/C出发,制备了活性炭担载斩高分散Mo2C/C催化剂,并用XPS和XRD等方法考察了制备温度,钼含量,钝化处理和氢还原活化对催化剂表面状态的影响,680℃碳化制得的具有高甲烷活性的Mo2C/C催化剂表面钼中以Mo^4+组分为主,Cls单峰位于284.5eV未发现反映C-Mo键合的低结合能的Cls峰,600℃氢还原后,表面的O/Mo原子比仍在0.  相似文献   

12.
用TPSR,TPD,CTPR和ITD在线分析技术,初步考察了HZSM-5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甲酸乙酯氧化偶联表面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表面对氧的吸附能力,对CO吸附和反应性能,同时,通过XPS,EPR和CO-IR,CO2-IR等物理方法,对甲酸乙酯氧化偶联催化剂的表面组成,表面酸碱性及在不同温度下CO和C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态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不同载体,不同金属氧化组成  相似文献   

13.
PdO引入对CuO/γ—Al2O3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R,SEM,XRD阶梯扫描及CO和CH4氧化活性测定表征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及负载Pd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上引入不同含量的PdO,使TPR还原峰温欠下降。对载体上CuO平均晶粒大小的测定表明随PdO含量的增加,CuO平均晶粒逐渐减小;SEM对PdO-CuO/γ-Al2O3催化剂上Cu元素分布的面扫描测定亦证实了随PdO含量的增加,催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铁催化剂上费托合成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瞬时应答技术对费托合成的初始态动力学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了Fe/γ-Al2O3,Fe-Co/γ-AL2O3和Fe-Co-K2O/γ-Al2O3催化剂上CO氢化生成轻的催化性能和C2烃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Fe-Co-K2O/γ-A2O3上CO解离吸附形成的表面碳是合成烃反应的活性中心,表面碳的逐步氢化,生成亚甲基物种而亚甲基物种的聚合促成了烃键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脉冲激光淀积的方法在Y-ZrO2衬底上原位生长了Pb(Zr0.6Ti0.4)O3/YBa2Cu3O7-x双层薄膜,在此样品上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成分,X衍射谱证实了两层薄膜为单取向生长,对Pb(Zr0.6Ti0.4)O3薄膜的铁电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典型的电滞回线,并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随频率变化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6.
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积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脉冲反应技术考察了973K下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Ni/Al2O3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单独用CH4或CO处理后的催化剂在283.6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Cls峰,可归属为金属碳化物,对CH4,CO处理过的催化剂用CO2处理后发现,结合能约为283.6eV的Cls峰强度明显降低,但由CO处理的催化剂的积碳的活性不如由甲烷生成的积碳活性好,CO歧化反应可能是导致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KNO3/Al2O3和K2CO3/Al2O3的强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O2-TPD及Hammett批示剂法测定了KNO3/Al2O3及K2CO3/Al2O3样品的碱量和碱强度。当KNO3,K2CO3的负载量低于其单层分散阈值时,能在AlO3均匀分布并产生强度为18.4的强碱位;高于其单层分散阈值后则能生成强度为27.0的超强碱位。  相似文献   

18.
PdCl_2/SiO_2和Pd-B/S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Raman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焦显微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负载型PdCl2/SiO2和Pd-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PdCl2分散在SiO2载体上后,与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使其在室温时即发生β→α构型转变。Pd-B/SiO2非晶态合金的Raman光谱在300-500cm-1区域内呈现一大的弥散峰。与无负载Pd-B非晶态合金比较初步认定该弥散峰与Pd-B键振动有关,温度升高Pd-B/SiO2催化活性下降,其主要原因为Pd-B/SiO2非晶态合金在高温下逐渐晶化为Pd金属所致。PdCl2与SiO2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分散性,由此还原制备的Pd-B/SiO2非晶态合金较之无负载Pd-B非晶态合金更加微细化,因而具有更大的活性比表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脉冲激光法研究了在(100)SrTiO3(STO)、(100)LaAlO3(LAO)和(100)Y-ZrO2(YSZ)衬底上外延生长LaCuO4(LCO),La1.85Sr0.15CuO4(LSCO),Nd1.85Ce0.15CuO4(NCCO)和Pr2CuO4(PCO)薄膜的工艺技术。利用X光衍射仪检测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样品结构和取向。X射线衍结果表明,在事适的制膜条件下可以在这三种衬底  相似文献   

20.
PdCl2/SiO2 Pd—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Ramman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焦显微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负载型PdCl2/SiO2和Pd-N/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PdCl2分散在SiO2载体上后,与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使其在室温时即发生β→α构型转变。Pd-B/SiO2非晶态合金的raman光谱在300-500cm^-1区域内呈现一大的弥散峰。与无负荷Pd-B非晶态合金比较初步认定该弥散峰与Pd-B键振动有关,温度升高Pd-B/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