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共轭聚合物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轭聚合物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包括典型共轭聚合物材料PPV、PT、PF等及PPP的工作原理,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结构、发光机理、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发展方向也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成型加工简便、可大面积生产,可应用于大面积平板显示及固体照明器件。与红、绿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相比,蓝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在发光性能、材料寿命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成为全色显示的瓶颈。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大体积的取代基或侧链、形成具有三维空间共轭效应的支化结构或能量可转移的主客体结构等,来改善溶解性和光物理性能等,从而得到发光效率高、色纯度好、热力学性能优异且材料加工性能良好的蓝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本文从材料设计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蓝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半导体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列举了聚合物半导体发光显示器件(PLED)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突破性成果.简要介绍了PLED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影响PLED量子效率的因素.以最近常用的多层PLED为重点,介绍了载流子传输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PLED中的作用.最后,对PLED的主要用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We have demonstrated an electroluminescent (EL) device having the structure of ITO/PPV/Alq3:PVK/Al. This device could be driven by either forward bias or backward bias, and its EL originated from PPV layer.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有机及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是近几年来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有机、聚合物材料载流子传输能力较差,因而人们将目光转向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的多功能电致发光材料。本文主要就多功能材料的类型、合成、功能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对苯撑乙烯(PPV),并提出了有关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构造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电致发光材料在大屏幕平板显示和移动通讯器件方面有着极大的优越性。Ⅱ-Ⅵ族无机半导体、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共轭聚合物等都是电致发光材料。由半导体纳米晶体和电致发光聚合物组成的双发光器件中,纳米半导体的发光不仅可以通过掺杂及形成核壳结构来加以调节,而且受到其复合体系类型、纳晶含量、外加电压等因素制约;而无机半导体的高电荷输运特性也将影响聚合物发光层的效率。同时,利用无机纳米半导体的光导特性,这种复合体系也可以制成光导与电致发光双功能器件,且其发光效率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在全彩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 与现有的红色和绿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相比, 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却始终匮乏。 相对而言, 蓝光材料具有较宽的能隙, 因而很难获得低电压、高效率和良好稳定性的深蓝光器件。 通常,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通过混合三基色或者两种颜色的方法获得。 但是无论哪种方法, 蓝光材料均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 还可以通过能量传递将蓝光转化为红光和绿光。 因此, 研发出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推广及应用十分关键。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蓝色荧光材料、蓝色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蓝光材料在蓝色和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并结合现有工作, 对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分子聚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苯撑乙烯、聚芴类、聚噻吩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当前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陈润锋  郑超  范曲立  黄维 《化学进展》2010,22(4):696-705
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因其巨大的科学和商业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深入研究使PLED器件日益走向实用化。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设计是新材料开发的灵魂,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概述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详细介绍了单分子结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分析了聚集态结构对材料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概括了聚集态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结构设计的一般性思路,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单分子有机电致白光材料及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鸿基  黄维 《化学进展》2008,20(4):538-547
有机电致白光二极管在白光照明和背光源应用中具有材料来源广、驱动电压低、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实现电致白光的方法主要有小分子掺杂、多层器件、激基复合物和缔合物发光以及单分子白光等方法。其中,单分子白光材料由于要控制能量的不完全传递、单分子实现多色同步发射和优化器件结构等,目前研究得还比较少,器件的总体性能相对还不是很理想。本文从材料合成的角度,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单分子白光材料的合成与器件性能优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achieving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color purity simultaneously, blue emission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OLEDs. Since 2003, we have been working 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especially on blue light. After a series of molecular designs, nove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t first, highly efficient deep blue emiss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molecular design with highly twisted structure to suppres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redshift. Deep blue emitters with high efficiency in solid state, a twisted structure with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 characteristics was incorporated to inhibit molecular aggregation, and triplet‐triplet fusion (TTF) and hybridized localized charge transfer (HLCT) were adopted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triplet exciton used. Secondly, a highly efficient blue OLED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improving charge transport. New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ETMs) with wide band gap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charge transport balance in devices. Thirdly, a highly efficient deep blue emiss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a mesoscopic structure of out‐coupling layer. A mesoscopic photonic structured organic thin film was fabricated on the top of metal electrode by self‐aggreg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ght out‐coupl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树枝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乐  朱为宏  田禾 《化学进展》2007,19(11):1671-1680
高度有序、三维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s)作为功能有机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传统的小分子和高分子发光材料相比,树枝状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树枝状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可以方便地由中心核的调换不同的荧光染料来实现,另外大量的表面功能团和不同的代数可供选择来得到一些有趣的性质,如载流子传输功能、区域隔离效应、溶解性和天线效应等。该类型的发光材料已被认为是第三类电致发光材料。本文简要介绍近期树枝状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评述树枝状分子在该研究领域所特有的优势,重点介绍了树枝状化合物的设计及其对应的性质,并进一步展望树枝状分子未来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袁廷  孟婷  李淑花  范楼珍 《应用化学》2018,35(8):871-880
电致发光二极管(LEDs)具有能耗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固态照明、全色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荧光电致LEDs相比,磷光电致LEDs能够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5%的外量子效率极限。 因此,发展高效的磷光材料以及实现其在电致LEDs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磷光材料,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纯有机分子、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碳量子点等,并总结了稀有金属配合物和纯有机分子在电致磷光 LEDs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电致磷光LEDs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 new family of solution‐processable, photoluminescent, nanocomposite dendrimers based on cyclic phosphazene (CP) cor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synthetic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preparation of bromoaromatic‐functionalized CP cores by reacting selected bromophenolic compounds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in yields >90%. The bromophenyl‐functionalized CP cores are then reacted with Np‐tolylpyren‐1‐amine using Buchwald‐Hartwig amination chemistry to give the dendrimers of interest in yields >90%. The resultant dendrimers have high glass transition (>165 °C) and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465 °C), are monodisperse (PDI < 1.05), have high purity via common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have high photoluminescent quantum efficiencies (83%), and form defect‐free amorphous films via spin/dip coating. A comparison to their molecular analogues is also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 properties of the new nanocomposite dendrimers.

Structure of the cyclic phosphazene dendrimers.  相似文献   


18.
多种有机发光材料已被应用于电致发光(EL)器件的制备,其荧光效率远比无机发光材料高。与光激发直接产生单重态洋鬼子不同,电致发光过程是电子空穴分别由相反极性的电极注入(非成对电子注入),三重态和单重态激子同时生成,按自旋统计理论预测,三重态和单重态子的比例为3:1。由于三重态的跃迁是自旋禁阻的,大部分有机分子的三重态激子发光效率极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最高交率限制在25%(对于光致发光效率100%的理想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人们开始设想和实施对通常认为是无效激发的75%的三重激发态进行利用,其关键是筛选出适于器件应用的高效率三重态发光材料,据此我们选择过渡金属配合物Cu4(C≡CPh4)4L2[L=1,8-bis9diphenyl phosphino)-3,6-dioxaoctane](以下简称Cu4)进行了器件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噻咯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σ*-π*共轭,具有较低的最低未占轨道(LUMO),使得它在电致发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材料合成的角度综述了1,1,2,3,4,5-六取代的噻咯、硅-桥联稠环体系、联噻吩噻咯和螺噻咯类小分子类光电材料的国内外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介绍了它们作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硅原子的引入怎样调节杂环的电子结构,总结了分子结构的修饰对噻咯电子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