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上,本世纪二十年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是物理学的最伟大成果.人工放射现象是三十年代又一重大发现.一九三四年伊伦和约里奥-居里发表了关于人工放射现象的论文.他们用镭-铍辐射源产生的中子照射~(32)S 后,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2,21(7):46-48
发现核裂变的故事应当接着发现中子往下讲 .在发现中子之前 ,用得最多的轰击原子核的炮弹是α粒子 .例如 ,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核蜕变就是卢瑟福用钋源发出的α射线轰击氮核 ,把它嬗变成氧原子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钋源α射线轰击各种原子核 ,轰击铍发现了中子 ,轰击铝发现了人工放射性 ,但对Z >2 0的原子核 ,α粒子轰击却不能引起核反应 .这是因为 ,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推斥力使α粒子不能进入原子核 .发现中子后 ,1 93 4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 (邮票见下节 )和他的研究集体试着用中子而不是α粒子来轰击原子核以产生人工放射现象 .费米认为 ,…  相似文献   

3.
 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分别授予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1852-1908)和居里夫妇.贝克勒尔的贡献是发现了放射性.1895年底,伦琴将他的初步通信:《一种新射线》和一些X射线照片分别寄给各国著名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彭加勒(H.Poincaré).彭加勒是一位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当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物理》1956,(4)
法国放射性化学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最出色的科学家之一、有名的社会活动家、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伊伦·约里奥—居里(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的夫人)3月17日在巴黎逝世。伊伦·约里奥—居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比埃尔·居里和玛丽亚·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的女儿,她生于1897年。在她的母亲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逝世后,她就接替她母亲在巴黎大学执教。近年来她领导巴黎镭研究所居里实验室的工作。为核子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最大的科学发现属于伊伦·约里奥—居里。她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曾共同发现新的现象——人工放射性,这一现象对科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为无限量的和平使用原子能奠定基础。由于这项发现,约里奥—居里夫妇曾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伊伦·约里奥—居里研究了人工的、由中子作用引起的铀的放射性,在发现作为原子能动基力础的核子分裂过程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秀娥  梁国钊 《大学物理》2005,24(10):44-49
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他们也一度错失了发现中子和正电子的良机.从约里奥.居里夫妇获诺贝尔奖的道路中,可以获得很多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注重理论思维,重视学术交流的作用,对传统观念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重视实验手段的作用和有准备捕捉机遇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居里的一家     
①居里一家三代人②居里和他的女儿③居里夫妇和女儿散步④1906年,居里在演讲⑤居里在1906年③1906年4月19日居里去世①居里夫人发奋完成居里事业③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学③旧引年居里夫人与密立根谈话O居里夫人和她的大女儿伊伦四伊伦 届里@约里奥·居里四@约里奥 居里夫妇在实验室够1935年约里奥·居里夫妇接受 诺贝尔奖居里的一家@郭奕玲  相似文献   

7.
约里奥 -居里夫妇错失了发现中子和正电子的机会 ,但他们是聪明能干的实验物理学家 ,又有很好的实验条件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就像卢瑟福预言的那样 ,他们因另一项工作———发现人工放射性获得了 1 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1 934年 ,他们用钋的α射线轰击铝箔 ,发现当α源移去后 ,铝箔有放射性 ,其强度随时间按负指数律下降 .这种放射性是由α粒子打在铝 2 7上发出一个中子形成磷 30 ,α + 2 7Al→n+ 3 0 P而磷 30不稳定又发射正电子 3 0 P→3 0 Si+e+ +ν而产生的 ,他们还发现其他一些由α粒子轰击而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 .现在 …  相似文献   

8.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平 《大学物理》2001,20(5):43-46
叙述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贝克勒耳和居里夫妇发现天然放射性的过程,分析了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1
西博格是一位机械师的儿子,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受教育。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1940年,西博格参加了麦克米伦领导的有关超铀元素的研究工作,分离出钚来。1941年麦克米伦离去,他详细地研究了镎93和钚94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944年,他们发现了镅和锔。前者的命名是为了赞誉美国(America)。后者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  相似文献   

10.
放射化学     
一、引言放射化学是研究一切放射性物质化学行为的一门科学。从1898年居里夫妇首先利用放射化学方法发现钋和(?)算起,这门科学也不过六十多年的历史,但在这些年中,放射化学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首先表现在对原子的认识方面,由于对铀和钍的放射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其中各有一种新的、放射性会很快消失的产物铀-X 和钍-X,它们以恒定的速率由母体元素中产生;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卢瑟福(Ruther-  相似文献   

11.
 192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核物理之父卢瑟福在研究原子核的过程中,提出了可能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相似但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的假设,这一预见为中子的发现敲响了第一声晨钟.1932年初.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实验中拍摄到一张云室照片,随即发表在某刊物上,这张照片清楚不过地记录了中子从含氢蜡片中打出反冲质子的径迹.但是居里夫妇竟然和这位人们期待了十多年的来客擦肩而过,错误地解释为高能γ射线在氢核上的康普顿散射.一个多月后,卢瑟福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应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概念,证实了打击反冲质子的并不是高能γ射线,而是一个质量非常接近于质子的中性粒子,并被命名为“中子”.为此,查德威克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原子时代起源于19世纪末期,早期有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和居里夫妇(Pierre and Marie Curie)研究放射线。在他们之后研究放射线的科学家发现,放射线的衰变相较于化学过程来说所放出的能量相当庞大。可是它的释放过程是逐次的,并不连续,因此“原子能量”的可能性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没有已知的方法可将其实现,甚至在理论上也不可行。  相似文献   

13.
 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学的研究工作,例如镭的发现而举世闻名,但是她与工业界的广泛合作却鲜为人知。1898年12月28日,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玛丽·斯卡罗多夫斯卡---居里(MarieSklodovskaCurie)和古斯塔夫·贝蒙特(GustaveB啨mont)在法国科学院院刊《论文汇编》上发表了题为《论沥青铀矿中的一种新的强放射性物质》的论文,他们在文中宣布发现了一种具有惊人特性的新元素---镭。  相似文献   

14.
宋建刚 《光谱实验室》2007,24(4):637-640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是测定微量铍的主要方法,但干扰因素很多.本文在没有背景校正和基体改进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一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正交回归设计方法定量研究了常见阳离子钾、钠、钙、镁和铝对测量铍的干扰.结果表明,GFAAS法测定微量铍时,钾和钠对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钙、镁和铝对测量有增敏作用,镁和铝还存在交互效应,对测量有抑制作用.离子干扰的 定量回归方程为:A=-0.0059 0.0104(Ca2 ) 0.0874(Mg2 ) 0.1077(Al3 )-0.0239(Mg2 )(Al3 ),式中(Ca2 )表示lg([Ca2 ]/[Be2 ]),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5.
与力学和光学不同的是 ,由于离当时的日常生活较远 ,在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物之后的 1 0 0 0多年里 ,电学都处于沉寂状态 .直到 1 6世纪 ,英王的御医吉伯发现 ,不只是琥珀 ,许多物体经过摩擦都有吸引力 ,并且这种吸引力和磁石的吸引力不同 ,摩擦后的物体并不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一词就是他根据琥珀的希腊文的字根创造的 ,以与磁性相区别 .大约在 1 660年 ,演示马德堡半球的居里克制出了摩擦起电机 ,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重要作用 .1 74 5年发明了莱顿瓶以保存摩擦起电后得到的电荷 ,这是电容器的原始形…  相似文献   

16.
引言自从1880年居里发现了石英的压电效应后,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P.Langevin)利用石英的压电效应,做成超声波回声探测仪,用来探测海底的敌方潜水艇,压电石英才第一次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把压电石英作为一个振荡频率源(在无线电电子学上).由于发现石英具有高度稳定的化学、物理和电学性能,即具有振荡频率高度的不变性,因而本世纪30年代已经出现了利用压电石英制成高精确的“石英钟”。1936年斯朵意柯(Stoyko)就利用石英钟在天文学上得出了重大发现:地球的自转速  相似文献   

17.
核医学的广义定义为核技术(包括核射线及加速器等)在医学上的应用。狭义的来讲也就是一般医院中的核医学科所包括的内容为放射性核素(不包括封闭性放射源)在医学诊断、治疗及研究中的应用。核医学的发展是与核技术的成就分不开的。几乎核技术的所有重大突破和成就都设法迅速地用于医学。如1895年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很快地就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以后很快地就用它治疗疾病。回旋加速器、核反应堆发明以后,人工放射性核索即开始广泛地在医学中应用。近年来,随着x 线CT、ECT 的发展,核磁共振(NMR)结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已成功的用于人体的断层显像。  相似文献   

18.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4,23(3):59-61
磁学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研究宏观物质的磁性及其应用 .宏观物质的磁性来自原子磁矩 ,即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 .法拉第于 184 0年前后对物质的磁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 ,发现物质的磁性分为三大类 :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 .此后近百年都保持了这样的看法 .1895年 ,皮埃尔·居里发表了他对三类磁性物质的实验结果 :①抗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而且一般不依赖于温度 ;②顺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而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居里定律 ) ;③铁在某一温度 (称为居里温度 )以上失去强磁性 ,从铁磁…  相似文献   

19.
La0.7Ca0.3MnO3中的双交换作用与小极化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La0.7Ca0.3MnO3多晶样品的输运性质、电子顺磁共振(EPR)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材料电阻率、热电势在居里温度附近各形成一个尖锐的峰,而在居里温度上、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EPR谱结果也与之完全吻合.可以认为在居里温度以下双交换作用使eg电子退局域而减小电阻率;而在居里温度以上由Jahn-Teller晶格畸变形成的小极化子使eg电子局域化而增大电阻率.进而证实是双交换作用和小极化子效应共同导致了CMR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膜的磁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梅香  周维侠 《物理学报》1992,41(2):347-352
本文讨论聚苯胺自支撑膜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和磁学性能与成膜、拉伸处理以及质子掺杂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膜的磁学性能与它的粉末样品相似,其磁化率表现为与温度无关的泡利型顺磁性和符合居里定律的顺磁性之和,质子掺杂后,其磁学性能也随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相变而变化,并且质子掺杂后自旋密度的增加符合“质子化导致自旋不成对”的机理,拉伸后的聚苯胺的泡利自旋和居里自旋均比其粉末和薄膜样品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拉伸取向增强了聚苯胺链上醌环上氮原子上弧对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