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圆萼刺参中的芦丁,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藏药材圆萼刺参中的芦丁,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性分析:TLC法检定芦丁和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成分,薄层色谱条件是以V(乙酸乙酯)∶V(丁酮)∶V(甲酸)∶V(水)=10∶6∶1∶2为展开剂,喷以10 g/L NaNO2的1%甲醇溶液在105℃检定芦丁,以V(CHCl3)∶V(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喷以V(H2SO4)∶V(甲醇)=1∶2溶液在105℃检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定量分析:RP-HPLC法测定圆萼刺参中芦丁,流动相:V(甲醇)∶V(0.4%H3PO4溶液)=38∶62;检测波长340 nm;RP-HPLC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流动相:V(甲醇)∶V(0.2%H3PO4)溶液=85∶15;检测波长215 nm;圆萼刺参中的齐墩果酸,在本种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是紫葳科蓝花楹属的植物用于治疗性病及净化血液~([1]).熊果酸能明显降低血糖、尿糖.齐墩果酸有较强的抑菌、强心、利尿和保肝作用~([2]).目前,对蓝花楹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建立了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的分散液相微萃取方法对蓝花楹进行样品前处理,高效液体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其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枣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枣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并建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减压浓缩,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以甲醇-磷酸盐溶液作流动相,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0.01~1.0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1%~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0~3.7μg/mL(S/N=3),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7).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可靠的特点,适用于枣及枣类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皱皮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的方法.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体积比为87:13),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齐墩果酸、熊果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5.76~205.5...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衍生化试剂N,N-二甲基乙二胺(DMED)和d4-N,N-二甲基乙二胺(d4-DMED)分别衍生样品和标准工作溶液中的目标分析物,并将标准工作液的衍生产物作为稳定同位素内标。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92 ng/L和1.06 n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7%~102.7%和97.2%~105.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满足枇杷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高灵敏度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GC-MS同时测定番石榴叶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测定番石榴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以双(三甲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为衍生化试剂,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制成三甲基硅烷衍生物后,在DB-5 MS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柱升温程序为:柱初温100 ℃,恒温保持2 min, 以10 ℃/min的速度升温至300 ℃,保持14 min.通过与标准样品对照比较保留时间和质谱确认样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色谱峰.以峰面积进行定量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102 μg/mL和4.7~114 μg/mL,回收率分别为77.1%和89.4%,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3.5%.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产的野生藤梨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稀乙醇提取液蒸干,甲醇溶解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色谱(T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野生藤梨根中含有阿魏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棕榈酸、表儿茶素、大黄素、槲皮素等,用HPLC对野生藤梨根中的阿魏酸、表儿茶素进行了鉴定,用TLC对野生藤梨根中的大黄素,齐墩果酸、熊果酸、棕榈酸、槲皮素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用薄层色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海两地区野生椭圆叶花锚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超声法提取椭圆叶花锚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测得青沙山地区花锚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均高于大通宝库乡产地,两产地花锚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齐墩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熊果酸与齐墩果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熊果酸、齐墩果酸色谱保留行为与流动相pH和有机溶剂体积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解了各自模型中的9个参数,得到在流动相中熊果酸的电离常数pKa=4.8145,齐墩果酸电离常数pKa=4.9317。文章还对模型外推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校正,并运用校正后的模型预测熊果酸的容量因子,实验值接近预测值,误差小于5%。最后采用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pH和有机溶剂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两者在同一流动相中分离条件的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分离条件:流动相中甲醇体积分数为85.2%,pH为6.50。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中药材中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级四极杆质谱(UPLC-TQMS)法对样品进行测定,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氨水调至pH 9.2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0.5~5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8和0.999 7;检出限(S/N=3)分别为0.006 6,0.012 8 ng/mL,定量下限(S/N=10)分别为0.002 0,0.003 8 ng/mL;对OA和UA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n=9)分别为1.8%和0.04%。对10种不同中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含有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中药材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药材中对香豆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采用Eclipse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5%甲酸梯度洗脱,流量1 m L/min,对香豆酸和熊果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10 nm和210 nm,柱温30℃。对香豆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在0.001 79~0.028 64 mg/m L和0.021 3~0.340 8 mg/m 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8,0.999 6。对香豆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59%,98.2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1%,0.94%(n=6)。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适用于白花蛇舌草药材中对香豆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α‐Amyrin margarate ( 1 ), moretenyl margarate ( 2 ) and moretenyl palmitate ( 3 ), three triterpenoid fatty acid ester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cetone extract of the small twigs of Viburnum odoratissimum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known compounds, α‐amyrin palmitate ( 4 ), ursolic acid ( 7 ) and vibsanin‐K ( 8 ).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3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alkaline hydrolysis. 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vibsanin‐K and ursolic acid exhibite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gastric (NUGC) and oral epidermoid (HONE‐1) tumor cells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while compounds 1–3 were inactive.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山楂叶中纯化熊果酸的柱层析工艺。静态吸附结果表明,X-5、NKA和AB-8树脂的吸附率分别为91.32%,72.28%和41.19%;以90%乙醇为洗脱剂,X-5、NKA和AB-8树脂的洗脱率分别为83%,70%,87%。静态实验表明X-5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解吸性能。动态实验优化了在X-5树脂中的流速、上样液的熊果酸浓度和上样体积。结果表明,流速为3BV/h(BV为倍量体积),上样液的熊果酸浓度为0.304mg/mL,上样体积为3BV为最优上样条件。动态洗脱中采用梯度洗脱方式,结果表明在90%的乙醇洗脱下,熊果酸纯度达93.21%。对层析工艺制备的熊果酸进行结晶处理,所获得的熊果酸纯度为98.61%,与熊果酸标准品的红外光谱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熊果酸C28位与C3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24个衍生物, 并利用 1H NMR, 13C NMR, MS及HR-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进一步通过MTT法, 以内皮细胞HUVEC为主要模型, 研究了24个衍生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 同时以A549, Bel-7402及MCF-7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上述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与熊果酸相比, 化合物5, 9, 12e和14e对HUVEC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 化合物12a和13h比熊果酸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略高, 因此通过适当改变熊果酸C28位的结构可以提高其对内皮细胞HUVEC的选择性, 增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本文结果表明,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是潜在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通过有效的结构优化可能得到新型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李靖靖  郭林  许文俭 《合成化学》2017,25(8):676-680
以熊果酸为原料,经苄基化反应制得熊果酸苄酯(2); 2与三氯乙酰亚胺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酯保护的熊果酸-3-糖苷(4a~4d);4a~4d依次脱去苄基和苯甲酰基合成了4个熊果酸-3-糖苷(6a~6d,其中6c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6.
Ursolic acid was modified at C3 and C28 position to obtain fourteen derivatives including twelve novel compounds,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MS. Cell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derivatives against Hela cell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 All these derivatives were found to have stronger cell growth inhibitory than their parent compound, ursolic acid. The derivatives with a substituted acetyl group at C3 hydroxyl group show better activities than those with an unsubstituted hydroxyl group.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进的Koenigs-knorr法在熊果酸3位和28位进行半乳糖苷化得到6个化合物. 通过MTT法考察了上述化合物对大鼠肝干细胞样上皮细胞WB-F344 的作用, 发现化合物12b和12e可明显提高WB-F344细胞的成活率.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12b, 12d和12f在刀豆蛋白引起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上, 除化合物12d对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外, 其余化合物均未见对谷草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楂叶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熊果酸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9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10min、液固比5:1、提取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熊果酸提取率为93.47%。该工艺简单合理,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熊果酸为母体化合物,对其3-OH和17-COOH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9个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了所合成衍生物对体外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受试衍生物均对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衍生物9的抑制作用最强;衍生物9与细胞作用24 h后,经Hoechst 33342/PI双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出现细胞凋亡所具有的高蓝色/低红色荧光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细胞被阻滞于S期,且阻滞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