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根据“生态位”及“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的理论,并遵循生态-经济相结合等原则,初步建立了湟水流域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系统原理出发,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关中平原农业生态系统初步划分为平原东部粮棉区,西部粮油区和近郊农业三个类型。不同的农业生态类型将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使农业生态系统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实际,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扎囊农业生态系统的力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通过恩施州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多个指标,以水稻为例,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恩施州农业生态系统中粮食增产的作用.结果显示,导致恩施州粮食增产的农业科技内容主要包括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变革、施肥模式改革、土壤耕作与土肥调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革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园区 ,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地区划出一定区域 ,以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 ,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进行集中投入、集中开发 ,所形成的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类比 ,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与环境相结合 ,就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原理 ,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由非生物组分和生物组分(即生命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构成 ,缺一不可。生物组分依赖于非生物环境提供的场所和空间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相似文献   

9.
10.
遵义地区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现代系统方法,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遵义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现状特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区农业生态的优化建设,提出了合理的方向途径与不同的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方法的历史与进展,并对能流分析与能值分析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业生态气候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热量和水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现有的农业生态气候工程。  相似文献   

13.
对三峡库区家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能量、货币在系统投入与产出的过程中进行了能值分析,对家庭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亚系统能量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能值评价,通过能值指标分析了辅助能投入结构、辅助能投入比例以及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亚系统和养殖亚系统的能值产投比,提出了家庭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农业是人类存在及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生存息息柑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重要指导思想。能否保持农业的生态平衡和保持什么样的生态平衡,它将给我们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农业生态与建设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的再生产能够在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持续、稳定、迅速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特性的论述,总结了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产质,并从演替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以及分析和评价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非共生固氮作用被认为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笔者从农业生态系统非共生固氮切入,通过梳理土壤环境因子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农业管理方式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的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非共生固氮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还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些研究进展,提出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结合15 N2-...  相似文献   

18.
张建平 《贵州科学》1992,10(3):79-83
武陵山区(四川部分)包括涪陵市及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八县,均为国务院或省政府的定点扶贫县。本区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比较落后,部分群众的温饱尚末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很脆弱。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问题及优化途径。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